张璞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淋巴细胞表达的改变及血清INS、TNF-α、IL-10水平变化的研究
-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小鼠胰岛B细胞、A细胞、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阳性细胞、CD3、CD57阳性细胞表达改变及血清中胰岛素(INSUL...
- 张璞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淋巴细胞C57BL/6J小鼠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TH和DβH在海洛因戒断、复吸大鼠脑VTA、NAc区神经元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观察海洛因戒断、复吸对大鼠脑VTA、NAc神经元表达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的影响,探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海洛因戒断、复吸过程中的调节机制及相互关系。方法将正常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盐水对照组21只和正常对照组21只,实验组大鼠又分海洛因戒断组、美沙酮脱毒组和海洛因复吸组。取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实验各组大鼠的脑组织,用免疫组化SABC法显示VTA、NAc区TH、DβH阳性神经元并用图像分析法测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1)海洛因戒断组和复吸组大鼠VTA、NAc内TH表达均增强,经美沙酮脱毒之后恢复正常;(2)DβH的表达在戒断组大鼠VTA、NAc内有所增强,但在脱毒组和复吸组均减弱。结论在海洛因戒断、脱毒和复吸期间,VTA、NAc区神经元的DA和NE相互调节,是产生奖赏效应的重要神经递质。
- 李一欣梁文妹洪艳夏白娟张璞
- 关键词: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多巴胺Β羟化酶
-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表达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ultiple low-dose of streptozotocin,MLDSTZ)。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测空腹血糖、取胰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 1)CD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胰岛内,实验3 d开始面数密度(NA)逐渐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除28 d组外,均大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正常及盐水对照组CD5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周边,实验组CD57阳性细胞除分布于胰岛周边,还可见于胰岛中央。NA从实验3 d开始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CD3、CD57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变化趋势相似,提示T1DM初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可能同时浸润胰岛,协同作用胰岛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B细胞,产生T1DM;随着胰岛B细胞进行性受损,数量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相对减弱,淋巴细胞也相应减少。
- 张璞梁文妹李占淳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1型糖尿病
- CD3、CD57阳性细胞在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的表达及意义
- 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B细胞的破坏。为了探讨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与胰岛B细胞破坏的关系,本实验观察了CD3、CD57阳性细胞在T1DM小鼠胰岛的表达变化。将104只6~8周龄...
- 张璞梁文妹
- 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构建及胰岛B细胞中胰岛素表达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研究T1DM小鼠胰岛B细胞表达胰岛素(Ins)及血清Ins水平的变化。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的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LDSTZ)制作T1DM小鼠模型;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检测小鼠的空腹血糖、体重,取血清及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观察胰岛B细胞Ins表达,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检测Ins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计算面数密度(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ns水平。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第10天以后出现明显的多饮、多尿、活动减少等典型糖尿病(DM)表现,空腹血糖水平从实验第14天开始明显升高,以第28天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面积有所减小。胰岛Ins阳性细胞在实验第10、14及21天组染色加深,免疫反应强度增强,平均灰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从第7天开始减小,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ns浓度从实验第7天后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T1DM模型小鼠胰岛面积减小,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合成和分泌Ins总量减少且表达下调,血清Ins水平下降。
- 张璞李容瑢李一欣李占淳梁文妹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胰岛素
- 胰岛A细胞及白细胞介素-5阳性细胞在I型糖尿病小鼠胰岛表达的改变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I型糖尿病小鼠胰岛A细胞、白细胞介素-5(IL-5)阳性细胞的表达以及A细胞与IL-5阳性细胞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探讨I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模型诱导组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测空腹血糖、取胰组织,免疫组织化学SAI记检测胰。结果:与正常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小鼠空腹血糖水平从实验组14d时开始明显升高,以28d时最高。实验组胰岛面积有所减小。A细胞在实验组7、21和28d免疫显色强度有所减弱,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但7d以后细胞面数密度(NA)加大,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5阳性细胞在实验3及7d免疫显色强度有所减弱,平均灰度值显著升高,其余时间点无明显变化。IL-5阳性细胞的Nn及分布的变化与A细胞的基本一致。胰岛中多数IL-5阳性细胞与A细胞位置相同。结论:I型糖尿病发生时,A细胞表达虽有所减弱,但数量增多。IL-5表达上调,定位于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和IL-5参与了I型糖尿病的过程。
- 张璞梁文妹
-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I型糖尿病白细胞介素-5C57BL
- 胰岛CD68、CD22阳性细胞表达及血清IL-12、IL-4水平的改变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表达CD68、CD22的改变,血清白介素-12(IL-12)、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实验组。小剂量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MLD-STZ)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分别于第3、7、10、14、21、28天测空腹血糖,取胰尾组织及血清,通过免疫组化SABC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小鼠胰岛数目减少,胰岛面积减小。实验组小鼠胰岛CD68阳性细胞的面数密度(NA)于第3天起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但第10天的NA在实验组相对较低。实验组胰岛CD22阳性细胞的NA值于第3天即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盐水对照组(P<0.01),至第7天最高。血清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水平自第7天开始增高(P<0.05);而血清IL-4水平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8及CD22阳性细胞在T1DM早期即浸润胰岛,有可能通过抗原递呈等作用促进了T1DM的发生。实验组小鼠血清IL-12增高,IL-4减少,提示Th1/Th2细胞失衡,推测是引发T1DM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李容瑢梁文妹张璞李占淳
- 关键词:白介素-121型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