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炜

作品数:22 被引量:19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土壤
  • 6篇小流域
  • 5篇典型小流域
  • 5篇径流
  • 4篇沂蒙山区
  • 4篇土壤侵蚀
  • 4篇污染
  • 3篇点源
  • 3篇点源污染
  • 3篇土地利用
  • 3篇丘陵区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黄土丘陵
  • 3篇黄土丘陵区
  • 3篇降雨
  • 3篇降雨径流
  • 3篇非点源
  • 3篇非点源污染
  • 2篇氮磷
  • 2篇氮磷流失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亚...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临沂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水利部淮河水...

作者

  • 22篇李振炜
  • 8篇于兴修
  • 7篇井光花
  • 6篇张光辉
  • 5篇徐宪立
  • 4篇刘前进
  • 3篇王浩
  • 2篇朱良君
  • 1篇蒋忠诚
  • 1篇洪大林
  • 1篇杨东
  • 1篇刘雯
  • 1篇姚孝友
  • 1篇蓝芙宁
  • 1篇胡国芳
  • 1篇孙龙
  • 1篇王忠诚
  • 1篇罗为群
  • 1篇吴泽燕
  • 1篇刘雯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层抽样法的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和有机质差异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运用分层抽样法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纸坊沟小流域选取29个典型采样点,系统研究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对土壤表层(0-5cm)土壤容重、粘结力、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土壤类型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不显著(P=0.079,0.094),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没有显著影响(P=0.377,0.262),除果园下植被类型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影响不显著外(P=0.057,0.076),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下植被类型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影响显著;(2)土壤类型对粘结力无显著差异(P=0.115),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粘结力(P=0.000),除林地和荒地下植被类型对粘结力无显著影响外(P=0.601,0.759),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下的植被类型对粘结力均具有显著影响;(3)黄绵土与红胶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976),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
耿韧张光辉李振炜胡国芳王浩朱良君
关键词: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土壤物理性质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的磷素输出特征被引量:16
2012年
以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2010年自然降雨条件下流域出口污染物的流失状况,选取降雨量>2mm的10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特征对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径流中总磷(TP)、颗粒态全磷(PP)、水溶性全磷(DP)、水溶性无机磷(DIP)浓度变化与流量变化过程不一致,浓度峰值均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而磷素通量与流量变化过程较为一致,且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次降雨径流TP、PP、DP、DIP的浓度最大值及平均浓度(EMCs)差异均较大,其主要受降雨量、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影响,与降雨历时无显著相关关系,而浓度最小值差异较小;TP以PP流失为主,DP以DIP流失为主,DIP/DP的动态变化与降雨历时、降雨量、最大雨强和平均雨强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PP/TP的动态变化与最大雨强显著相关.DIP、DP、TP的输出受地表径流(DR)和基流(BF)的影响较大,DIP/DP的动态变化及DIP、DP、TP的EMCs与DR/TR(地表径流/总径流量)存在多项式关系,而PP/TP的动态变化和PP的EMCs受DR/TR影响较小.
于兴修李振炜刘前进井光花
关键词: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沂蒙山区
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西南喀斯特区土层浅薄、成土速率低等特点决定了其允许土壤流失量小,土壤一旦流失,极难恢复,土壤侵蚀及其造成的石漠化现象已成为制约该区可持续发展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首先明晰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特征,从坡面、小流域和区域三个尺度上系统概括西南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野外径流小区、小流域及区域空间尺度数据缺少和相关研究模型限制性强等不足,建议从不同尺度深入研究喀斯特区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及时空演化格局,并结合高新遥感、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及模型,同步监测坡面—小流域—区域土壤流失,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估,结合不同空间尺度土壤侵蚀特征构建系统性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治理模式和监测系统评价体系。
李成芳王忠诚李振炜徐宪立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侵蚀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次暴雨的氮磷输出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揭示暴雨条件下沂蒙山区的氮磷流失特征。[方法]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的孟良崮小流域为例,对2010年8月12日一场暴雨的径流及氮磷流失动态过程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暴雨条件下产流迅速,降雨强度峰值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铵态氮(AN)和总氮(TN)浓度先变大后趋于稳定,硝态氮(NN)降雨初期无明显变化,后期逐渐变大并趋于稳定;水溶性无机磷(DOP)浓度呈锯齿状变化,水溶性有机磷(DIP)、水溶性全磷(DP)、颗粒态全磷(PP)和全磷(TP)浓度先变大后趋于稳定,浓度峰值出现于流量峰值之前;TN和TP输出浓度较大,远超过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沂蒙山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合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振炜吴迪于兴修井光花
关键词:降雨径流暴雨氮磷流失沂蒙山区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21年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朱锟恒段良霞李元辰李振炜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壤肥力土壤团聚体复垦生物质炭
流域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方法综述被引量:6
2021年
流域输沙量变化是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与区域水资源、土壤管理、甚至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紧密联系,因而如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变化的相对贡献率成为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论文主要系统总结了流域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的9种方法: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双累积曲线法、泥沙归因诊断分析法、库坝拦沙量法、SEDD模型、SWAT模型、弹性系数法、相似天气条件法和水保法,阐述了各方法的计算过程及其适用性,并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对未来的流域输沙量变化归因分析方法进行展望:(1)尝试新方法的应用,以探索更为适当的输沙量预测新方法;(2)考虑流域内极端降雨事件对输沙变化的定量影响,进一步提高结果的准确度;(3)明晰各归因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和差异性,进行科学的结合与相互验证。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生态水文综合治理和土地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程思于兴修李振炜徐宪立
关键词:输沙量归因分析土壤侵蚀模型
基于土壤侵蚀角度的坡面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
2023年
坡面水文连通性定量表征指标主要有径流流路长度、染色示踪法、连通性指数、相对地表连通函数、地形湿度指数、方向性渗透指数等,综合分析认为,水文连通性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不同区域的坡面水文连通性对比研究;(2)明确不同坡面条件对水文连通性的影响机制;(3)建立坡面水文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体系;(4)解析土壤侵蚀与坡面水文连通性的关系。
陈良胡砚霞李振炜徐宪立于兴修
关键词:土壤侵蚀坡面
西南岩溶区水土漏失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4年
水土漏失是岩溶区特有的水土流失问题,自21世纪以来才逐步开展研究与防治工作。本文在系统分析把握已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明西南岩溶地区水土漏失的特点,揭示以岩溶地下河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漏失过程系统研究的重要性,总结水土漏失监测评价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的水土漏失研究在岩土缝组构刻画、水土漏失关键过程和机制、水土漏失评价模型等方面存在不足。面向西南岩溶区水土漏失防治的国家目标和国际前沿研究方向,提出下一步应开展岩溶关键带水土漏失网络研究、水土漏失关键过程系统研究、以及水土漏失评价模型构建和应用3个重要方向的工作。
蒋忠诚李振炜李振炜罗为群吴泽燕
关键词:水土保持岩溶
沂蒙山区不同强降雨下土壤的氮素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12年
为探讨不同自然强降雨氮素流失特征,实地观测沂蒙山区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汛期的降雨与径流过程,选取暴雨(汛期首场强降雨)、大雨(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强降雨)和大暴雨(年最大雨强降雨)3场不同典型强降雨,分析降雨径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在首场暴雨条件下,除颗粒态氮外,其他形态氮含量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大雨过程中,总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达到峰值,溶解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后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在大暴雨条件下,总氮和颗粒态氮含量在径流峰值前浓度陡增到最大后迅速降低。总氮与颗粒态氮的流量加权质量浓度表现为大雨<暴雨<大暴雨,溶解态氮流失浓度百分比介于49.9265%~85.292%,且硝态氮在溶解态氮中占主导地位。不同形态氮和泥沙的平均流失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均表现为大暴雨>暴雨>大雨。该研究为沂蒙山区小流域水环境保护和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井光花于兴修刘前进李振炜
黄土丘陵区浅沟表层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23
2014年
选取陕西省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2条发育完整的浅沟(长90m,宽40m)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浅沟表层(0-5cm)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经典统计学分析表明:土壤容重从浅沟上部到下部总体上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配对T检验表明,平行浅沟分布的9条样线在垂直浅沟方向上土壤容重差异不明显,浅沟分水线、浅沟沟坡和浅沟沟底之间差异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浅沟上部与中部和下部土壤容重差异显著,而中部和下部无显著差异。地统计学分析表明:在2,4,6,8,10,20m的采样间隔下,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理论变异函数的拟合精度逐渐降低;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和变程各不相同;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变化范围为0.00∽0.55,为强度空间依赖性和中度空间依赖性;垂直和平行浅沟的各向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的空间异质性以各向同性为主。
耿韧张光辉李振炜王浩栾莉莉
关键词:黄土高原土壤容重地统计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