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旭东

作品数:30 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5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草地
  • 12篇土壤
  • 12篇黄土高原
  • 6篇农田
  • 6篇黄土高原草地
  • 5篇放牧
  • 4篇水分
  • 4篇土壤呼吸
  • 4篇围封
  • 3篇植物
  • 3篇干旱
  • 3篇干旱区
  • 3篇
  • 2篇导水
  • 2篇典型草原
  • 2篇样方
  • 2篇雨水
  • 2篇造林
  • 2篇植被
  • 2篇植树

机构

  • 30篇兰州大学
  • 2篇民乐县农业技...
  • 2篇阿拉善盟草原...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 1篇阿拉善盟气象...

作者

  • 30篇李旭东
  • 21篇傅华
  • 12篇牛得草
  • 7篇郭丁
  • 4篇郭丁
  • 3篇张春平
  • 2篇王先之
  • 2篇尚振艳
  • 2篇沈禹颖
  • 2篇苏淑兰
  • 2篇刘金荣
  • 2篇史晋森
  • 2篇李晓东
  • 2篇杨惠敏
  • 2篇张洪荣
  • 2篇王磊
  • 2篇高宪儒
  • 2篇李洋
  • 1篇南志标
  • 1篇文海燕

传媒

  • 8篇草业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对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2023年
植物凋落物是土壤有机碳(SOC)最重要的来源,凋落物的品质决定新碳(C)进入到土壤中形成SOC的数量和稳定性。本研究选取陇中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品质的凋落物(AS:铁杆蒿茎秆、SR:长芒草根、SL:长芒草叶片和SAL:苦豆子叶片),将凋落物与土壤共同培养,研究不同品质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对SOC含量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品质凋落物(AS和SR)相比,高品质凋落物(SL和SAL)因其较高的易分解可溶物含量和较低的碳氮比而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解速率。分解2年后,各处理SOC含量均显著增加,高品质凋落物处理下SOC的增幅和新C形成效率均显著高于低品质凋落物,说明高品质凋落物分解后对SOC固存有较高的贡献。各处理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质量无显著影响。分解2年后,<0.053 mm土壤团聚体SOC含量在各处理下均显著升高,高品质凋落物处理较低品质凋落物处理下<0.053 mm土壤团聚体具有更高的SOC含量和新C形成效率;说明与低品质凋落物相比,高品质凋落物分解后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矿质结合态SOC。
郭鑫罗欢许雪梅马爱霞尚振艳韩天虎牛得草文海燕李旭东
关键词:凋落物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碳
一种室内土壤培养及土壤呼吸测定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呼吸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土壤培养及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该室内土壤培养及土壤呼吸测定系统包括:进气系统、第一控制阀、CO<Sub>2</Sub>过滤装置、土壤培养系统、第二控制阀、测定分析仪和主...
郭丁李旭东牛得草傅华史晋森
文献传递
土地利用方式对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磷组分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对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至少已有50年传统耕作历史的农田(耕作和休闲)和退耕24年的草地(围封和放牧)土壤磷组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田土壤中活性无机磷(H2O-Pi、NaHCO3-Pi)、潜在活性无机磷(NaOH-Pi)和0~10cm土层中稳性无机磷(DHCl-Pi)以及30~60cm土层高稳性无机磷(HHCl-Pi)的含量显著高于草地;潜在活性有机磷(NaOH-Po)含量0~10cm土层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农田,20~60cm土层农田显著高于草地。2)土壤各磷组分之间的迁移转化主要发生在中稳性无机磷DHCl-Pi与其他磷组分之间,且农田中磷组分之间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3)土壤速效磷、全磷与H2O-Pi、NaHCO3-Pi、NaOH-Pi之间及土壤全氮、有机碳与NaOH-Pi、NaOH-Po、HHCl-P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与NaHCO3-Po呈显著负相关,与H2O-Pi、NaHCO3-Pi、NaOH-Pi、NaOH-Po、HHCl-Pi极显著负相关。
滕泽琴李旭东韩会阁张春平傅华
关键词:草地农田磷组分黄土高原
干旱区植树造林蓄水抗旱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干旱区植树造林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集水装置为采用不透水材料制成的用于收集雨水的集水盘,集水盘上设置有阻挡外围泥沙进入的沉淀槽,集水盘上还设置其上有通气孔用于辅助根系呼吸的通气管,所述的储水装置为设置有...
牛得草郭彬晖王磊李旭东刘金荣张洪荣傅华
文献传递
一种雨水增减器及野外生态实验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增减器及野外生态实验系统,涉及生态研究领域。一种雨水增减器,用于野外生态实验,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包括第一集水槽,第二控制器包括第二集水槽。第二集水槽用于接收由第一集水槽流出的降水...
郭丁李旭东牛得草傅华
文献传递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4年
2007年使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法(IRGA)对黄土高原地区豌豆农田土壤呼吸进行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豌豆田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型"曲线;夏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00-13:00和0:00-3:00,日平均值接近9:00和19:00的观测值;冬季日变化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3:00-15:00和21:00-0:00,日平均值接近于9:00和17:00的观测值;全年土壤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豌豆开花结荚期),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分析表明:温度是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日、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土壤水分变化与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相关性较差。该区土壤呼吸存在"负通量"现象。
李旭东沈晓坤张春平傅华
关键词:黄土高原豌豆田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围封对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5年
以青海湖流域退化的高寒草甸2个草地类型为对象,比较分析了围封2年样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围封后高山嵩草和矮生嵩草的地上生物量较放牧地分别增加了33.8% 和31.5%;且禾本科植物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杂类草的比例降低.2)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增加.3)围封2年后,2个草地型0~10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0.15%和12.74%,10~30cm 土层均无显著变化;矮生嵩草草地0~10cm 土层土壤全磷含量增加了16.13%,其余无显著变化;表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了6.61%和6.25%,pH 值降低了4.04%和3.69%,10~30cm 土层均无显著变化;土壤全磷含量在各土层均无显著变化.
李洋严振英郭丁王海霞苏淑兰李旭东傅华
关键词:围封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
华为服务器存储项目的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在通讯网络、智能终端和云服务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依赖的产品,其中服务器存储项目是华为的重中之重,是华为在欧洲市场的零突破,作为全球存储第一大生产供应商,华为存储项...
李旭东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益生产设备管理
铁杆蒿灌丛对黄土高原草地碳交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用静态箱法于2012年生长季(5~10月)对黄土高原围封草地常见半灌木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实地观测,并对草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以揭示铁杆蒿灌丛内外碳交换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铁杆蒿灌丛内的土壤呼吸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的日交换速率均显著高于灌丛外;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一致,且灌丛内显著高于灌丛外;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在8月份,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的峰值出现在9月份。(2)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趋势,生长季平均值都接近5月份观测值,分别为(5.49±0.18)和(2.93±0.04) g·m-2·d-1;灌丛内外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日动态均以“S”型变化趋势为主,在水分亏缺时期表现为微弱的“双峰”型趋势。(3)灌丛内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平均值为(-3.86±0.09) g·m-2·d-1,是灌丛外草地(-1.19±0.07) g·m-2·d-1的3.2倍,灌丛内外均表现为碳汇。研究表明,铁杆蒿灌丛存在“肥岛”现象,有助于该区草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积累,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是影响灌丛内外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素,而灌丛内外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速率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
沈晓坤李旭东傅华
关键词:黄土高原铁杆蒿CO2交换土壤温度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典型草原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6
2012年
生物量的地上-地下分配受到植物种类、年龄、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生物量地上-地下分配会影响植物向土壤碳的输入,进而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然而,由于根系采样的困难使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重要参数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根冠比,R/S)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2007,2008和2009年连续3年对黄土高原围封草地和放牧草地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进行测定,并结合降水和气温资料,试图揭示围封与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季节动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地下生物量的预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围封与放牧样地根冠比的季节变化呈现反抛物线型,最低值都出现在9月下旬;3年放牧样地的根冠比在不同生长季都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其平均值放牧样地分别为3.13,3.36和3.77,围封样地为2.55,2.56和3.13。相对于围封草地,放牧草地根冠比的变异更大;2个样地的根冠比年际间差异都不显著;根冠比与上月降水量、当月气温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利用降水量和气温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根冠比。
李旭东张春平傅华
关键词:放牧草地根冠比降水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