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毅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多态
  • 4篇转移酶
  • 3篇综合征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2篇多态性
  • 2篇遗传多态
  • 2篇遗传多态性
  • 2篇肾病
  • 2篇肾病综合征
  • 2篇室间隔
  • 2篇室间隔缺损
  • 2篇手术
  • 2篇缺损
  • 2篇主动脉
  • 2篇巯基嘌呤甲基...
  • 2篇嘌呤
  • 2篇硫转移酶
  • 2篇难治

机构

  • 11篇深圳市孙逸仙...
  • 5篇深圳市儿童医...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暨南大学第二...

作者

  • 11篇李智毅
  • 6篇董卫欣
  • 5篇陈伟新
  • 5篇姜妮
  • 5篇魏红
  • 4篇杨建安
  • 4篇王国兵
  • 3篇石红松
  • 2篇刘希伶
  • 2篇王志伟
  • 2篇佘妙容
  • 2篇黄民
  • 2篇冯东杰
  • 2篇李成荣
  • 2篇吴珏珩
  • 2篇张建萍
  • 2篇劳海燕
  • 2篇麦慧容
  • 1篇姬尚义
  • 1篇张雁

传媒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2010北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环磷酰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不良反应关系。方法: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型;参照SFDA的不良反应分析标准分析环磷酰胺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不良反应。结果:骨髓抑制组和胃肠道反应组含有GSTP1(I/V或V/V)的机率高于无骨髓抑制组和无胃肠道反应组,GSTP1(I/V或V/V)组患者发生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机率高于GSTP1(I/I)组患者。结论:环磷酰胺治疗前检测GSTs基因多态性有助于避免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
魏红李智毅李成荣王国兵石红松麦慧容劳海燕佘妙容
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环磷酰胺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李智毅陈伟新董卫欣姜妮王志伟杨建安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59例外科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例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59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VSD)46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59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57例治愈,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3.38%。结论室缺患儿一旦合并有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治疗,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李智毅陈伟新冯东杰姜妮董卫欣王志伟杨建安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TPMT与ITPA遗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不良反应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与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遗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关系。方法: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与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用HPLC测定TPMT和ITPA活性;参照SFDA的不良反应分析标准分析6-巯基嘌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TPMT*3C组骨髓抑制几率高于野生基因组。尚未发现TPMT与ITPA的基因多态性与肝脏受损、胃肠道反应联系。结论:临床6-巯基嘌呤治疗前,筛查TPMT基因突变进行剂量调整可避免骨髓抑制发生,TPMT与ITPA遗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的关系,尚需结合药物相互作用与其他药物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进一步研究。
魏红李智毅赵霞陈淑丽王国兵石红松黄民张建萍吴珏珩
关键词: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6-巯基嘌呤
主动脉窦瘤破裂21例外科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2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21例。同期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10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3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诊无复发。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术中确切修补窦瘤和加强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李智毅李刚陈伟新董卫欣姜妮杨建安姬尚义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手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性。方法:选取ARDS的婴幼儿患者20例,随机均分成2组。2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PS,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PS可有效治疗体外循环后ARDS。
张雁李东陈伟新涂霞姜呢董卫欣李智毅刘希伶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婴幼儿体外循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遗传多态性检测在6-MP个体化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硫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和基因型检测对6-巯基嘌呤(6-MP)的个体化治疗的意义。方法:94例口服6-MP维持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9例口服6-Mp后出现血液系统危象的为观察组,同时服用6-MP没有出现血液系统损害的75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通过临床白细胞记数和骨髓象检查及临床表现判定巯嘌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PMT活性是(6.1±2.1)U.mL-1pRBCs显著低于对照组(15.3±2.3)U.mL-1pRBCs,而观察组的基因突变率10.7%高于对照组1.2%。结论:TPMT活性低下和/或TPMT基因突变型个体,在服用标准剂量的巯嘌呤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较高,应及时发现此类患者并积极调整剂量实现安全有效的治疗。
魏红李成荣李智毅刘芳黄民王国兵吴珏珩张建萍
关键词: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与ITPA遗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不良反应的关系
目的:研究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与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遗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关系。 方法: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限制性...
魏红李智毅赵霞陈淑丽王国兵石红松黄民张建萍吴珏珩
关键词: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6-巯基嘌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多态性骨髓抑制
文献传递
NO吸入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评估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后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吸入NO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动态肺顺应性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32例患者在其他治疗不变的前提下,经过吸入NO治疗后,患者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动态肺顺应性比治疗前明显改善(0.30±0.03vs0.38±0.09,P〈0.05),氧合指数比治疗前明显增高(296.3±55.64vs378.5±61.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NO对治疗室间隔缺损术后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姜妮陈伟新董卫欣李智毅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与基因多态性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健康人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型;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两者红细胞GSTs活性。结果:RNS患者的GSTs基因型分布与健康者差异无显著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GSTs活性与健康人存在差异,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平均GSTs活性(5.9±2.0)U/gHb高于健康人(4.3±2.6)U/gHb,杂合子I/V基因型组的平均GSTs活性比野生I/I基因型的GST活性低,比突变v/v基因型的GSTs活性高。在RNS患者中,GSTM1基因型之间GSTs活性差异不大。结论:借鉴健康人的基因型研究结果,综合分析RNS患者GST的活性和基因多态性特征,为疾病个体化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魏红马卓娅焦洋王国兵李智毅石红松麦慧容劳海燕佘妙容
关键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型多态性肾病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