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国

作品数:87 被引量:435H指数:12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皮瓣
  • 23篇外科
  • 21篇缺损
  • 18篇骨折
  • 17篇手术
  • 14篇拇指
  • 13篇动脉
  • 13篇关节
  • 12篇显微外科
  • 10篇组织缺损
  • 10篇外科手术
  • 9篇软组织
  • 8篇软组织缺损
  • 7篇岛状
  • 7篇岛状皮瓣
  • 7篇手部
  • 6篇再植
  • 6篇掌侧
  • 6篇指损伤
  • 5篇指侧方

机构

  • 87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唐山职业技术...
  • 2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聊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开滦医院
  • 1篇唐山市第九医...
  • 1篇唐山市丰南区...

作者

  • 87篇李瑞国
  • 39篇刘会仁
  • 34篇杨焕友
  • 33篇王斌
  • 28篇刘志旺
  • 22篇曹磊
  • 21篇王国强
  • 19篇张艳茂
  • 18篇高顺红
  • 15篇王伟
  • 13篇项力源
  • 12篇于占勇
  • 10篇王岩
  • 10篇侯金玲
  • 10篇张荐
  • 7篇张会文
  • 7篇王立新
  • 7篇李国华
  • 7篇陈杰
  • 6篇张剑锋

传媒

  • 2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0篇中华显微外科...
  • 7篇河北医药
  • 7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改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对比2种改良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5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拇指指腹缺损患者15例,创面大小2.5cm×1.5cm~4.0cm×3.0cm。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段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7例患指,皮瓣面积为3.0cmX1.8cm~4.6cm×3.2cm;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8例患指,皮瓣面积为3.2cm×1.9cm~4.8cmX3.5cm。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有无痛觉过敏、指端畏寒现象,评定患指运动功能及感觉恢复情况,测定皮瓣及供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对部分数据行t检验及y。检验。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患指均无痛觉过敏及指端畏寒症状。患指总体活动度评定:优12例、良3例。与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段的指侧方岛状皮瓣比较,采用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后,患指感觉恢复、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和供瓣指指腹两点辨别觉距离更优(x2=8.040,t值分别为2.214、2.924,P值均小于0.05)。结论与携带指掌侧固有神经段的指侧方岛状皮瓣比较,携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侧方岛状皮瓣在感觉恢复及供瓣指感觉保护方面效果更优。
杨焕友李颖王斌李瑞国刘志旺赵丽英张会文
关键词:拇指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软组织缺损
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
2020年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9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5例钩骨钩基底部骨折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24~47岁,平均31岁。致伤原因:运动伤3例,摔伤1例,砸伤1例。其中合并手掌尺侧1个半指感觉障碍1例。所有患者患侧握力较健侧明显降低。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2 d。术后定期随访,测量患侧及健侧握力以及患侧环小指总活动度;采用Darrow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示钩骨钩基底部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0~3.5个月,平均2.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握力为(35.80±3.76)kg,与健侧(36.00±4.94)k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930);患侧环小指总活动度为(529.0±8.9)°,与术前(232.0±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08,P=0.000)。1例尺神经损伤患者神经支配区皮肤两点辨别觉为4 mm,痛觉及温度觉恢复正常。采用Darrow标准评价疗效,获优4例,良1例。结论采用空心螺钉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复位固定牢靠,对骨折断端持续加压及抗旋转,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促进了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是治疗钩骨钩基底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杨焕友王斌李瑞国张荐
关键词:空心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
组织移植治疗四肢组织缺损与功能重建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刘会仁孟钊张艳茂吴学强孙汝涛刘家寅王立新李瑞国于占勇马铁鹏
主要技术内容:肢体创伤所致复合组织缺损复杂多样,常伴有感染和畸形,致残率极高,治疗非常棘手。任何单一修复方法都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并且需多次手术、成功率低等问题突出,甚至不能修复而截肢。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历经10年,按照...
关键词:
胸背神经双分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对胸背神经的外侧束和腋神经穿越四边孔后支配的三角肌肌支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并应用于临床,为臂丛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取 17具成人尸体,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31侧胸背神经外侧束和腋神经三角肌肌支进行解剖,观察其可应用长度、直径及分支情况,并取神经标本经 HE染色、石蜡切片,对有髓神经纤维进行计数。临床上进行 3例手术。例 1将胸背神经外侧束与四边孔内切断的腋神经三角肌肌支吻合。例 2在例 1术式基础上,用胸背神经内侧束支配的部分背阔肌重建屈肘功能。例 3将背阔肌按内、外侧束的支配区域,剪切成两部分,移位的同时重建屈肘、屈指功能。结果胸背神经在入背阔肌处开始分为内、外侧束,外侧束明显较内侧束粗大。外侧束在背阔肌内可利用的长度平均为 58.2 mm,直径平均为 1.46 mm,有髓纤维数平均为 1 519根, 90.4%的外侧束可再分为 2支或 3支。腋神经三角肌肌支直径平均为 2.31 mm,有髓纤维数平均为 2 341根, 61.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 3支, 32.3%的三角肌肌支可再分为 2支。 3例术后情况 :例 1三角肌肌力为 4级;例 2三角肌肌力为 4级,屈肘时肌力为 4级;例 3屈肘、屈指时肌力均达到 4级。结论应用胸背神经双分支的解剖基础,将胸背神经外侧束与腋神经三角肌?
杨学超张文惠高顺红李瑞国李文宏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局部解剖学神经移植
指端缺损手术治疗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费小轩李瑞国
关键词:指端缺损手术治疗
拇指断指再植中指动脉修复术的改进被引量:4
2003年
刘会仁李瑞国高顺红孙来卿张艳茂高建华项立源
关键词:手术方法断指再植
指侧岛状皮瓣携带神经段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13年
外伤所致拇指软组织缺损,多伴有骨与关节、肌腱及神经、血管的外露,导致拇指外形及功能受损.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皮瓣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手部损伤的修复.2008年2月至2011年12月,我们应用吻合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24例24指,获得满意疗效.
杨焕友王斌李瑞国蒋文平王鹏飞张剑锋
关键词:带神经拇指软组织缺损手部损伤
微型螺钉治疗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Ⅱ型尺骨茎突骨折,采用微型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5个月,未出现腕尺侧慢性疼痛及腕部不能用力旋转等表现,按照Gattland和Werley评分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良率达100%。结论微型螺钉治疗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既恢复了尺骨茎突解剖关系,维持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通过对骨折的牢靠固定,早期活动,减少腕部疼痛等并发症的出现。
杨焕友王斌赵少平李瑞国李浩陈月张剑峰蒋文平
关键词:骨折
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刘志权陈杰王建生张国华李瑞国王志强周鑫
一、任务来源:“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项目是唐山市科技局2007年科学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课题编号:07130230d.研究起止时间2005年1月-2007年12月,由唐山市第二医院完成。二、应用领域和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腓骨
微型钉板治疗第五掌骨基底骨折伴掌腕关节脱位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型钉板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伴掌腕关节脱位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8例第5掌骨基底骨折伴掌腕关节脱位,选择第5腕掌关节背侧纵弧形切口。采用微型钉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获随访3—20个月,骨折均愈合。手指功能评定结果:优2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应用微型钉板治疗第5掌骨基底骨折伴掌腕关节脱位在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指关节活动度恢复方面很有优势。可获得满意疗效。
杨焕友李瑞国刘娜王斌赵少平蒋文平马铁鹏王立新李浩
关键词:第5掌骨腕掌关节骨折脱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