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砚霞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英汉语言组织法比较与翻译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认为,语言组织法的不同是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构成英汉语际转换的巨大障碍。因此,比较两种语言组织法对于作为语言交流主要手段的英汉翻译来说意义重大。
- 李砚霞
- 关键词:语际转换翻译
-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评《诗经·摽有梅》的四个英译文被引量:3
- 2010年
- 文章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为理论工具,从三维转换角度分析两个外国译者C.F.R Allen,Arthur Waley和两个中国译者卞之琳、许渊冲的《诗经.摽有梅》的四个英译文。通过分析比较,Waley,Allen译文在文化维较多适应原文,卞之琳与许渊冲在语言与交际维更多适应原文。综合来看,两位中国译者的译文多维度适应整合程度高于两位外国译者。
- 李砚霞
-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原则
- 真爱难忘
- 2001年
- 卡明斯李砚霞杨淑侠
- 关键词:英语系NEVERFORGET
-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文学译本比较探究——以朱生豪、梁实秋之《哈姆雷特》汉译本为例
- 2012年
- 生态翻译学以空前广阔的多维视角来诠释翻译,以整体关联、宏观思维的范式综合审视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面对主体生态环境与客体生态环境中各种主客因素的搅扰,必须做出二者之间的权衡,即必须学会优化选择与理性适应。以《哈姆雷特》两个汉译本为例,从生态翻译学视阈探析文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社会生态所做出的选择性适应或适应性选择。
- 刘满芸李砚霞
- 关键词:翻译生态译者主体
- 翻译生态分析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思维转换的过程,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影响译者对译文选择的根本因素。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视角以隐喻的思维方式重新解构翻译过程与本质,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这一理论为翻译教学实践中"翻译生态分析法"的产生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 李砚霞
-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生态环境翻译教学
- 英汉语音文字结构差异与不可译性
- 2007年
- 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音、形不可能形成同源对应,所以,原文作者若以各自的音、形作为修辞立意的手段时,就可能引起可译性限度或不可译性。
- 李砚霞
- 关键词:不可译性
- 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与选择——以《诗经》英译者为例被引量:9
- 2011年
- 以《诗经》英译本为例,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从原文和译本两方面,探讨影响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因素;从译者翻译的历史语境中去发现其选择的可取之处,以丰富典籍翻译研究的成果。
- 李砚霞
- 关键词:翻译适应选择论原文译者
- 上党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超音位水平又低于音位水平。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一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专职教师较少。另一方面,单音的掌握相对于超音位而言要相对容易,因此教师们基本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调查还表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非常重视语音学习,渴望能有老师系统的指导。文章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语音培训模式,指出培训应重视语音意识,教给他们科学的练习方法,以达到自我监控及自我评估。
- 郭佳杨晚英李砚霞赵宇霞
- 关键词:语音意识
- 连字符构词探索及其翻译被引量:3
- 2009年
- 连字符构词因其同其他构词之间的特殊联系以及它自身构成的灵活性、广泛性的特点,它的构词规律应该被视为独立的构词法去探索;翻译连字符构词应在掌握其他构词翻译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连字符构词语义整体性、单一性、简洁性的特点。
- 李砚霞
- 关键词:翻译整体性
- 作者的意图与译者的阐释——兼评《诗经》英译
- 2011年
- 对同一部作品,千人千译,不同的译者产生不同的译品,原作者的意图在不同译者的笔下,依据译者的意志得到不同的阐释,然而译者的意志须受到"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
- 李砚霞
- 关键词:翻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