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海
-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48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8例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血管腔内机械性血栓抽吸+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graphy,PTA)+支架植入术,术后即时造影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28例中治愈102例,显效98例,好转28例,总有效率100%;随访12个月,2例失访;2例于治疗3d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示支架内阻塞,再次行PTA和腔内溶栓术,1例血流完全恢复,1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造影剂滞留现象;余224例随访期间患肢肿胀明显缓解,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IVCS并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 葛世堂潘晓琳张希全朱亮朱伟李长海陆圣月
- 关键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血管腔内介入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
- 血管腔内多种介入技术个体化联合治疗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附736例病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Pripheral Arterial Obliterans Disease,PAOD),腔内溶栓术(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机械性血栓碎吸术(Thrombus aspiration of debris,TAD),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 angioplasty,PTA),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ecutaneous transtumin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个体化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1994年5月至2010年6月间,736例PAOD接受了介入治疗。急性动脉血栓性闭塞169例,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动脉狭窄合并急性血栓闭塞104例,腔内溶栓+PTA;慢性动脉狭窄阻塞463例,腔内溶栓+PTA+PTAS或腔内溶栓+SIA+PTA+PTAS。结果介入治疗有效率97.96%(721/736)。机械性血栓碎吸+腔内溶栓成功率97.04%(164/169),88.17%(149/169),部分开通8.88%(15/169),无效2.95%(5/169)。腔内溶栓+PTA成功率治疗成功率85.58%(89/104),15例辅以内支架置入治疗均获得成功。463例动脉慢性硬化闭塞患者,行腔内溶栓+PTA+PTAS,治疗成功率98.70%(457/463);其中211例应用传统的血管再通技术失败后,再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技术(SIA),205例血管再通成功。结论多种介入技术个体化有机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了弥漫性硬化闭塞病变的再通比率。
- 张希全李长海潘晓琳朱伟韩冰刘留宾张建欣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支架成形术
- 23例肾动脉支架植入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疗效探讨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 PTRAS)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23例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进行了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并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肾动脉支架。患者收缩压由术前的180.2±42.3mmHg降至术后的136.5±23.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105),舒张压由术前的115.2±32.1mmHg降至术后的85.21±34.3mmHg(术后第二天血压)(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的2.8±0.3种减少为术后的1.3±0.2种(P<0105)。结论 PTRAS可有效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血压。
- 李长海张清董戈张希全
-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高血压
- 多穿刺入路途径血管腔内治疗膝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穿刺入路途径血管腔内治疗膝以下动脉闭塞性闭塞疾病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6月,采用多穿刺入路途径血管腔内治疗下肢中小段动脉(膝以下动脉)闭塞性疾病94例,其中37例伴有股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17例伴有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70%,63例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完全闭塞。结果经PTA+PTAS或单纯PTA后,股浅动脉及动脉狭窄或闭塞均消失;膝以下动脉DEEP球囊PTA即时成功率为100%,63例胫前、后动脉完全闭塞,37例采用顺行内膜下血管成形(subintimal angiop lasty,SIA)再通成功,26例顺行SIA再通失败后,改用胫后动脉(内踝处)穿刺逆行SIA均再通成功,最终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腔内技术个体化联合治疗,下肢中小动脉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张希全李长海朱伟董戈郭锋张清
-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下肢血管腔内技术介入放射学
- 动脉穿刺致假性动脉瘤原因及治疗对策探讨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脉直接穿刺致假性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介入诊疗中心2009年10月~2010年5月525例直接穿刺动脉导致的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治疗情况。结果 4例均治愈,其中3例徒手压迫,1例行外科修补。结论股动脉直接穿刺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可以采用直接压迫、外科修补、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来治疗。
- 李长海张希全
- 关键词: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
- 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支架引流的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支架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随访研究792例恶性胆道梗阻内支架引流通过内支架置入术,重建管腔并恢复和维持其生理功能。结果全组病例血清总胆红素术前术后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均以直接胆红素下降为主,胆管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优于其他恶性肿瘤。结论 PTBD技术对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长海朱伟张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