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丽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2篇利培酮
  • 2篇发病
  • 1篇第二代抗精神...
  • 1篇电惊厥
  • 1篇电惊厥疗法
  • 1篇电休克
  • 1篇电休克治疗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休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症患者
  • 1篇症状
  • 1篇致精神障碍
  • 1篇智力低下

机构

  • 8篇淮安市第三人...

作者

  • 8篇杨丽
  • 4篇王从杰
  • 2篇杨海英
  • 2篇周娟
  • 2篇宋波
  • 2篇李湖
  • 2篇徐文英
  • 2篇石文杰
  • 1篇周刚
  • 1篇陈汇
  • 1篇冯睿
  • 1篇张志艳
  • 1篇王建文
  • 1篇陈桂兵
  • 1篇薛永
  • 1篇黄文忠
  • 1篇朱建南
  • 1篇周云山
  • 1篇吴莉丽

传媒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4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6的水平及其发病机制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细胞免疫改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1例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评定及IL - 1β ,IL - 6的检测 ,并以 2 1例健康者作对照。 结果 抑郁症治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经 4~ 10周左右治疗后 ,二者明显下降。但疗前HAMD评分高低与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并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免疫系统激活及炎症反应确实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但本研究尚不能确定抑郁症严重度 (HAMD评分 )与血清IL - 1β及IL - 6水平存在相关性。
王从杰宋波周娟杨丽李湖王建文陈汇杨海英
不同持续时间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比较长持续时间(〉20s)和短持续时间(〈20s)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按照其接受MECT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长时间组(时间〉20S)和短时间组(时间〈20s),每组各50例。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MECT治疗的次数、MECT剂量及异丙酚剂量比较,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组的肢体抽搐时间明显高于短时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BP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长时间组明显低于短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组的BPRS减少值、MECT治疗反应改善20%、40%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短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组、短时间组治疗前MoCA分别为(16.3土11.O)分、(16.8±9.1)分,治疗后MoCA分别为(24.0±5.0)分、(20.7±6.0)分,两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时间组治疗后高于短时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结论】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患者,与短持续时间(〈20s)的MECT相比较,长持续时间(〉20s)的MECT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可较好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而且起效迅速,值得在临床上推产应用.
杨丽
关键词:难治病物理治疗技术
以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的Fahr病一例
2015年
患者女,39岁,农民,文盲。因“自幼智力低下,自语、傻笑、行为紊乱8年”于2014年3月19日入我院治疗。患者自幼智能低下,
石文杰杨丽吴莉丽
关键词:FAHR病精神症状智力低下
双相障碍患者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认知诱发电位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念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100例双相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0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运用事件相关电位对所有被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运用HAMD(24项版本)、Bet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分别评定双相障碍患者抑郁相、躁狂相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障碍患者躁狂相BRMS评分与事件相关电位P3潜伏期呈正相关(r=0.321,P〈0.01),而抑郁相HAMD评分与事件相关电位N1、P2、N2、P3潜伏期及波幅呈正相关(r=0.637、0.379、0.472、0.572、0.433,P〈0.05);双相障碍患者中携带LL基因型较SS基因型更容易患躁狂相(DR=2.471,P〈0.05);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分析,只有躁狂相P3波幅进入回归方程(P=0.033),余变量均未进入。结论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发病及事件相关电位无相关性,双相障碍患者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中抑郁相认知功能损害较为显著,双相障碍患者中携带LL基因型较SS基因型可能更容易患躁狂相。
朱建南林晓方薛永周刚王从杰杨丽
关键词:双相障碍基因多态性5-羟色胺转运体P300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的对照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88例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按照药物使用不同分为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各94例。利培酮组使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奥氮平组使用奥氮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以及治疗有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都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为20.61±7.07和21.06±6.95。两组治疗的无效率分别为14.89%,13.8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与奥氮平在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的治疗过程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相当。
杨丽
关键词:利培酮奥氮平精神分裂症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了解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39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喹硫平组(18例)和利培酮组(21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减分率、临床发生的副作用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喹硫平组总有效率(88.89%)明显优于利培酮组(42.8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7.78%)显著低于利培酮组(57.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优于利培酮,值得临床推广。
张志艳杨丽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癫痫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第1代抗精神病药(FGA)联合与未联合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为FGA联合SGA,对照组则为持续应用FGA,治疗至少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以探究性眼动检测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结果:探究性眼动检测治疗前凝视点数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经过联合SGA治疗后两组间凝视点数虽不存在差异(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的凝视点数增加值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探索(RSS)评分在疗前、疗后两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所有联合SGA患者在治疗后PSP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联合用药组(P<0.05或P<0.001);LSD分析提示:尤以联合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对患者PSP评分改善最为显著(P均<0.001)。结论:联合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尤其对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明显。
石文杰王从杰周娟黄文忠李湖冯睿周云山徐文英杨丽
关键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社会功能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相关激素(T3、T4、TSH、FT3及FT4)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临床关系。方法41例患者分别于疗前、疗后进行BPRS评定及血清T3、T4、TSH、FT3、FT4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疗前血清甲状腺素(T4)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治疗及病情改善而恢复正常。但游离甲状腺素(FT4)在疗前、疗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的BPRS得分高低与其疗前血清T3、T4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T4、FT4水平变化可能与其疾病本身有关。血清T3,T4水平似乎可预测精神分裂症的严重度。
王从杰宋波杨丽杨海英徐文英陈桂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