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利慧

作品数:75 被引量:809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历史地理
  • 16篇文学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哲学宗教
  • 10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4篇艺术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6篇神话
  • 16篇民俗
  • 14篇民俗学
  • 12篇表演
  • 9篇非物质文化
  • 9篇非物质文化遗...
  • 8篇神话学
  • 8篇民族志
  • 6篇叙事
  • 6篇文本
  • 5篇中国神话
  • 5篇文化
  • 5篇民间叙事
  • 4篇学术史
  • 4篇社会
  • 4篇文学
  • 4篇旅游
  • 4篇民族志研究
  • 4篇个案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74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美国印第安纳...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柏林洪堡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民俗学会
  • 1篇印第安纳大学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作者

  • 74篇杨利慧
  • 7篇安德明
  • 2篇陈连山
  • 1篇张勃
  • 1篇刘晓春
  • 1篇吕微
  • 1篇王卫华
  • 1篇靳大成
  • 1篇江帆
  • 1篇叶舒宪
  • 1篇朝戈金
  • 1篇刘宗迪
  • 1篇巴莫曲布嫫
  • 1篇陈岗龙
  • 1篇马昌仪
  • 1篇万建中
  • 1篇林继富
  • 1篇毛巧晖
  • 1篇郑土有
  • 1篇萧兵

传媒

  • 15篇民俗研究
  • 8篇民间文化论坛
  • 7篇西北民族研究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北京观察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3篇民族艺术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文化遗产
  • 1篇神州学人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前线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科技与企业
  • 1篇青海民族大学...
  • 1篇励耘学刊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想像力和理性的考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座谈《山海经》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山海经》号称“千古第一奇书”,阅读、研究极难,近期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著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请部分作者和专家就此进行座谈。大家认为,《山海经》研究必须是跨文化、超学科和全方位的,其中神话的研究尤其挑战着我们的学识与想像力,既不能纯凭“理性”也不能抛弃“理性”。“神话—政治地理学”的推定符合“祭政合一”时代的特征,目前不失为一种工作假设。对其“文义”、神话形象或传说人物“母型”的考据、图文关系的分析,都很有必要。《古月令图》的假说,尤其新颖可喜。大家还认为,“本土化”或“乡土文化”研究是有意义的,但不能陷入狭隘民族主义和地方主义,而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总体文化”的视野。
吕微叶舒宪萧兵刘宗迪马昌仪安德明陈连山靳大成杨利慧
关键词:神话研究
民族志诗学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54
2004年
民族志诗学是 2 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美国民俗学、人类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它在承认世界范围内的每一特定文化都有各自独特的诗歌 ,这些诗歌都有其独自的结构和美学特点的前提下 ,发展出了一整套关于在书写文化中进行口头艺术文本录和翻译的观点和方法。这种方法 ,既极大地拓展了书写文化对口头传统的表现力 。
杨利慧
关键词:民族志诗学文本
神话的重建——以《九歌》、《风帝国》和《哪吒传奇》为例被引量:14
2006年
本文以《九歌》、《风帝国》、《哪吒传奇》为例,对当下依然流行的三种研究神话的观念和方法进行了批评和修正。认为神话总是处在被不同的个人、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和旨趣而不断加以重建的过程中,而重建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神话学者、民俗学者应该关注神话和民俗被重建的现象,不再把神话和民俗看成是过去的“遗留物”,而应看成是“不断变动着的现实民俗”,它们和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由人们根据当下的需要和目的而不断被重新塑造。
杨利慧
关键词:神话
美国公众民俗学的理论贡献与相关反思被引量:9
2004年
公众民俗学是 2 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美国民俗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主要指的是对民俗加以展现或应用的实践活动 ,以及关于这种实践的理论探讨。从产生之后 ,它在民俗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与此相适应 ,关于它的理论总结和学术反思也日益丰富。它们不仅为公众民俗学的实践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理论指导 。
杨利慧
重视市民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主体地位被引量:1
2018年
保护北京城的历史文化风貌,是北京围绕"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打造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是政府今后五年和2018年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重点做好皇城、传统院落和胡同肌理的保护、文物修复、中轴线申遗等工作。
杨利慧
关键词:市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风貌城市历史
让政协学习春风化雨
2022年
学习是推动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杠杆,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大鲜明特色,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志也曾阐述学习对于政协的重要性:学习关系政协委员的成长进步.
杨利慧
关键词: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治国理政春风化雨
民间叙事的传承与表演被引量:17
2005年
 中国民间叙事学领域长期盛行的是文本的历时性研究方法。本文则另辟蹊径, 从“表演”的视角出发, 通过对两次兄妹婚神话表演事件的个案分析, 展示了民间叙事的动态而复杂的传承、表演和文本化的过程, 并指出这一过程往往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 充满了传承与变异、延续与创造、传统与个人创造力的不断互动与协商。因此, 只有把历时性研究和特定表演时刻的研究、历史—地理研究与民族志研究、文本研究与表演过程研究、对民间叙事的集体性和模式性的研究与对个人创造力的研究等结合起来, 才能比较深入地了解民间叙事的传承和变异的本质, 及其形式、功能、意义和表演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杨利慧
关键词:民间叙事传承个人创造力文本化集体性
“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路径、视角与方法被引量:25
2019年
在世界神话学界,"向后看"视角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于神话在当代流行文化、数字技术以及文化产业的影响下出现的各种挪用和重构的研究十分薄弱,因此,神话学亟待实现从"向后看"到"朝向当下"的学术转向。本文对"朝向当下"的神话学的建构路径、视角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阐述,指出新取向的神话学将全面考察并描述神话在当代社会不同领域中经历的各种挪用和重构现象,揭示神话生产和转化的内在机制,呈现当代神话创造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声,揭示神话转化与当代社会语境的互动关系,最终达到建构当代神话学学科体系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采用神话学、民俗学/民间文学以及跨学科的视角,运用民族志式田野作业、网络民族志、文本分析、语境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等多种方法。
杨利慧
关键词:神话神话学
表演的新生性被引量:8
2008年
我们强调可选择性(optative)表演的创造性方面和惯常性表演的规范的、结构性方面,并不是想暗示后者就是固定的、僵化不变的,而创造性只局限于前者。相反,本文迄今所建构起来的论点——它强调把表演框架本身作为交流资源来使用的过程中的创造性——为我们这里将讨论的最后一个主题提供了切入口。
理查德·鲍曼杨利慧
关键词:表演
自我肯定是获得世界认可的基础
2017年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我作为经教科文组织认证的非政府组织代表,随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参加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
杨利慧
关键词:自我肯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