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鸢尾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评价鸢尾素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8~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鸢尾素预处理组(I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联合低血压(MAP 35~45 mmHg)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30 min时I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S组和I/R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3 d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学结果,计算神经细胞坏死率;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神经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第1~5天、I组第1~3天逃避潜伏期延长,I/R组和I组第1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升高,GFAP表达上调,海马组织MPO活性、TNF-α和IL-1β含量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组第1~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第1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降低,GFAP表达下调,海马组织MPO活性、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鸢尾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郭培培金朝李心怡杨新柯剑娟张宗泽王焱林吴会生
- 关键词:纤连蛋白类再灌注损伤
- 正念减压式心理干预对肝脏肿瘤切除患者焦虑与抑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对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60例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入院后予以肝脏肿瘤切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入院后第2天辅以正念减压心理干预。于不同时点观察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和PSQI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正念减压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肝脏肿瘤切除术患者远期焦虑、抑郁程度,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张晓胡磊杨华顾锦红张萍萍吴萍吴会生杨新
- 关键词:肝肿瘤心理社会干预抑郁入睡和睡眠障碍
- 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鸢尾素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武汉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鸢尾素组(Ir组),每组12只。IR组和Ir组大鼠采用夹闭左、中叶肝蒂建立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 min,再灌注6 h);Ir组于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S组仅游离肝脏周围血管及韧带。再灌注6 h后下腔静脉采血并留取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肝脏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和磷酸化Janus激酶2(p-JAK2)的表达水平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含量。采用SPSS软件对3组大鼠肝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较重;S组、I/R组和Ir组的ALT含量分别为(75.24±2.65)、(705.33±4.02)、(385.46±3.58)U/L;AST含量分别为(122.33±6.76)、(1357.54±5.23)、(738.26±3.98)U/L;IL-6含量分别为(104±16)、(586±86)、(275±35)ng/L;TNF-α含量分别为(92±10)、(1165±102)、(511±73)ng/L;IL-1β含量分别为(98±12)、(610±79)、(312±41)ng/L;MDA含量分别为(174±38)、(1900±460)、(1055±266)ng/L;SOD含量分别为(124±10)、(46±8)、(70±10)ng/L;GPX含量分别为(106±12)、(42±5)、(62±11)ng/L;Caspase-3含量分别为(0.22±0.06)、(0.86±0.14)、(0.57±0.11)ng/L;p-JAK2含量分别为0.44±0.05、0.91±0.07、0.62±0.11;p-STAT3含量分别为0.35±0.04、0.86±0.08、0.57±0.07。I/R组及Ir组大鼠血清ALT、AST、IL-6、TNF-α、IL-1β及肝组织MDA、Caspase-3升高(t=445.
- 杨新吴会生王华桥杨铁成王丹雯杨丽洁冯茂辉王焱林
- 关键词:肝缺血JANUS激酶2
- 纳美芬在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唤醒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唤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纳美芬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常规全麻诱导后,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维持麻醉。于唤醒前20分钟停用丙泊酚及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剂量调整为每分钟0.05μg/kg,D组静脉注射纳美芬0.25μg/kg,C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患者出现自主呼吸时间、出现体动时间、能够配合指令时间(时间记录均以调整用药开始);并记录患者调整用药后10分钟(T1)、唤醒时(T2)、唤醒后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记录患者的唤醒质量及术中有无躁动。结果D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C组(P〈0.05);C组唤醒时HR、MAP大于D组(P〈0.05)。D组患者配合指令期间唤醒质量比C组高(P〈0.05),C组的躁动率高于D组(P〈0.05);结论纳美芬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时,患者术中唤醒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唤醒质量高。
- 杨新吴会生王焱林
- 关键词:纳美芬术中唤醒脊柱侧弯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最佳剂量。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ASAI~Ⅱ级,年龄30~60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0.4μg/kg(SF1)组、0.6μg/kg(SF2)组、0.8μg/k9(SF3)组。各组患者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于注射丙泊酚及维库溴铵前注射相应剂量的舒芬太尼。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全麻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L3)、3min(T4)、5min(T5)各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三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ASA分级、T0时血压、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与T0比较各参数均下降(P〈0.05),T,时SB组SBP及MAP下降幅度大于SFl及SF2组(P〈0.05);T2时各参数较T1均升高(P〈0.05),SFW组T2时各参数均高于T0(P〈0.05),SF2组各参数变化平稳(P〉0.05),SF3组T2时SBP、MAP及HR均低于T0(P〈0.05);L、T4、T5三组各参数均较T2下降,SF1组各参数T5已恢复至T0水平,SF2组及SF3组各参数T5时均低于T0(P〈0.05),其中SF3组各参数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在双腔支气管插管时,SF1、SF2、SF3组均可有效地减轻双腔管插管反应,其中SF2组效果最佳。
- 杨新王焱林
- 关键词:舒芬太尼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诱导
- 鸢尾素预处理激活Notch信号通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鸢尾素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300~3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鸢尾素预处理组(C组)、DAPT(Notch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组(D组)和鸢尾素复合DAPT预处理组(E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低血压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结扎。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前30 min,C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D组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E组静脉注射鸢尾素10μg/kg后腹腔注射DAPT 100 mg/kg。A组和B组分别于相应时点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后采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法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大脑干湿比重法观察大鼠脑含水量(BWC)变化,HE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大鼠脑组织海马CA1区坏死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asepase-3、Notch1、NICD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和E组NDS均明显升高,BWC均明显增加,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NDS明显降低,BWC明显减少,脑组织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减轻,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和E组大鼠NDS明显升高,海马CA1区形态学损伤和神经元凋亡程度明显加重,Caspase-3蛋白相对含量明显升高,NICD、Notch1和Hes1蛋白相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D组和E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鸢尾素预处理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脑水肿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 金朝郭培培杨新王焱林吴会生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NOTCH信号通路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