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阳阳

作品数:15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血管性痴呆
  • 7篇痴呆
  • 6篇电刺激
  • 5篇功能性
  • 5篇功能性电刺激
  • 4篇血管性痴呆大...
  • 4篇关节
  • 4篇痴呆大鼠
  • 3篇突触
  • 3篇记忆
  • 2篇蛋白
  • 2篇学习记忆
  • 2篇依从
  • 2篇突触素
  • 2篇全膝关节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卒中
  • 2篇脱位
  • 2篇膝关节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孙逸...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十堰市太和医...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14篇林阳阳
  • 10篇董军涛
  • 9篇燕铁斌
  • 4篇梁慧英
  • 3篇廖琳
  • 3篇郑修元
  • 2篇廖威明
  • 2篇吴伟
  • 2篇陈晓玲
  • 2篇何晓阔
  • 2篇邬培慧
  • 2篇朱小霞
  • 2篇李睿
  • 1篇赵敬璞
  • 1篇庄志强
  • 1篇刘巧梨
  • 1篇王于领
  • 1篇吕晓
  • 1篇游国清
  • 1篇黄天雯

传媒

  • 5篇中华物理医学...
  • 5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海马区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50—300g;用10%水合氯醛(300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鼠在跑轮中适应3天(剔除运动量不能达到每天270m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各8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接扎,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作VD模型,术后大鼠置于笼中自由活动;自主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跑轮(直径31.8cm,宽度10cm,旋转阻力约相当于100g物体的重力)上自由运动,用传感器记录跑过的圈数,每天270圈;强迫运动组:造模1周后大鼠在电动跑轮(直径31.8cm,长度40cm,转速9r/min)上运动,每天治疗30min;功能性电刺激组:造模1周后开始治疗,诱导大鼠前肢产生以9m/min行走时的动作,每天治疗30min。以上五组于治疗14d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SYN、SYP、PSD-95及MAP-2、TAU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微管结合蛋白的变化。结果:(1)新奇事物识别实验:训练阶段各组大鼠对两个相同物体的探寻指数无显著性差异,24h后进行测试,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自主运动组新奇事物认知指数与强迫运动组、功能性电刺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功能性电刺激组与强迫运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海马区SYN、SYP、PSD-95、MAP-2、TAU蛋白表达水平: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SYN、PSD-95、MAP-2�
董军涛林阳阳燕铁斌梁慧英吕晓何晓阔眭明红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功能性电刺激突触可塑性记忆
不同的运动模式-主动运动、非自主运动及强制运动对脑缺血大鼠认知功能的NMDAR1-pGluR1-pCaMKⅡ通的机制研究
目的:功能性电刺激可以诱导产生运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神经支配完整,但失去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疾病,如脊髓损伤,脑损伤等.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运动可以促进认知功能.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下诱导的运动,能否用于改善认知功能,其改善认...
林阳阳董军涛燕铁斌吕晓何晓阔郑修元
关键词:脑缺血电刺激治疗蛋白表达疗效评价
功能性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是否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是否增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SYN)-微管相关蛋白2(MAP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用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大鼠30只。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大鼠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再分为治疗3、7、14 d 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假手术组和安慰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功能性电刺激3、7和14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3组大鼠处死后,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YN和MAP2蛋白的表达。结果:功能性电刺激14 d后,定位导航测试的第3、4、5天,安慰刺激组的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第6天的空间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安慰刺激组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3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治疗7、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MAP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上调BDNF-SYN-MAP2通路中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恢复的原因。
林阳阳徐洋凡冯慧婷彭穗英董军涛朱小霞尤龙飞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GluA1和CaMKⅡ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组织GluA1与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拟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模拟针刺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以新事物识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大鼠.4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7d;模拟针刺组在百会、足三里穴以毫针刺入皮下0.5 mm;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不做其它处理.治疗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GluA1、磷酸化GluA1(pGluA1)、CaMKⅡ、磷酸化的CaMKⅡ(pCaMKⅡ)的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模拟电针组、电针组三组大鼠造模后的探索指数[(0.526±0.112)、(0.541 ±0.124)和(0.498±0.099)]均较假手术组(0.785±0.097)明显降低(P<0.05);而模型组、模拟针刺组、电针组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GluA1、pGluA1、CaMKⅡ和pCaMKⅡ的表达水平[(1.216 ±0.102)、(1.502 ±0.419)、(1.516±0.392)和(0.394±0.227)]均较假手术组[(1.918±0.137)、(2.253±0.244)、(2.187±0.231)、(0.667±0.175)]明显降低(P<0.05).电针组GluA1、pGluA1、CaMKⅡ和pCaMKⅡ的蛋白表达水平[(1.653±0.169)、(2.382±0.308)、(2.733±0.387)、(1.189±0.346)]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模拟针刺组[(1.231±0.188)、(1.498±0.223)、(1.493±0.205)和(0.408±0.231)],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可增加VD大鼠海马GluA1及CaMKⅡ的蛋白表达,并促使其发生磷酸化;电针大鼠百会和足三里穴易�
梁慧英林阳阳燕铁斌廖琳董军涛
关键词:痴呆海马
血管性痴呆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15年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多种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VD的患病率约0.9%,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VD患者存在记忆、注意、执行功能或语言等认知障碍,严重影响着其日常生活,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董军涛林阳阳燕铁斌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康复
经皮电神经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1人纳入试验,同一患者坐位时患肩依次接受30分钟的TENS与FES治疗,期间休息30分钟.健侧肩和治疗...
郑修元林阳阳燕铁斌董军涛吴伟李睿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力及海马BDNF、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记忆力的影响,以及其对大鼠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过程中3组大鼠均采用柔软型大鼠固定器固定。电针组选取百会、足三里穴,接通电流,每天1次,每次留针30min,连续治疗14天;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只给予固定。治疗前后采用新事物识别实验对3组大鼠进行记忆力的检测。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BDNF与PSD-95的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4天的治疗后,电针组大鼠对新物体的探索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组织的BDNF、PSD-95的蛋白质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百会穴、足三里穴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能力,提高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BDNF蛋白的表达,电针对记忆力的改善可能与PSD-95、BDNF表达增加相关,有可能是通过影响BDNF-GluA1-PSD95信号传导通路而发挥效用。
梁慧英廖琳游国清林阳阳燕铁斌董军涛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记忆力BDNFPSD-95
经皮神经电刺激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即刻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脑卒中后的肩关节半脱位(glenohumeral subluxation,GHS),是患者偏瘫上肢的主要表现之一,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1].纠正GHS的方法有电刺激、肩吊带、针灸、康复训练、肌效贴等[2].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和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TENS)是常用的电刺激治疗方法,Ekim等[3]发现TEN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可明显缓解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后的肩痛,Wang等[4]发现FES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的肩痛,增加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并减轻GHS.Koyuncu等[5]则得出FES可以治疗GHS和肩关节痛的结论.TENS作为镇痛的主要物理因子是否也会对GHS产生影响?本课题就此对单次的FES与TENS即刻治疗效果通过X线检查进行了观察.
郑修元林阳阳燕铁斌董军涛庄志强吴伟李睿
关键词:肩关节半脱位功能性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TENS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依从性的调查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依从性,分析影响该类患者术后居家康复依从性的原因。方法对初次行全髋关节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300例患者随访1年,利用微信发放电子问卷结合电话沟通,进行手术满意度评分、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近期关节疼痛评分,记录非疲劳步行距离、居家康复训练的类型和持续时间以及未能坚持居家康复训练的原因、对康复训练的需求等。结果随访率为71.0%(213/300)。213例患者手术满意度评分为10(8,10)分;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为8(7,10)分;近期关节疼痛评分为2(1,4)分;非疲劳步行距离为550(500,1500)m。患者居家康复训练内容主要为下肢关节活动度范围练习、下肢肌肉力量训练以及下肢平衡练习,仅23.5%(50/213)患者坚持居家康复3个月及以上,9.4%(20/213)患者能坚持1年以上,24.9%(53/213)患者未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需求主要为观看康复视频、康复图文资料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未能坚持居家康复训练的主要原因包括无人指导(49.1%)、不方便出行(24.5%)、无体能执行康复方案(22.6%)。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居家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较低,影响因素主要为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体能不足以完成康复训练方案及出行受限。
林阳阳李文昌陈晓玲邓禹杰冯慧婷徐洋凡廖威明邬培慧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依从性
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及突触后致密物-95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的运动训练(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及前额叶皮质区突触素(SYP)、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的方法制作V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但不阻断颈总动脉。造模成功1周后,自主运动组大鼠在跑轮上自由运动,每日270m;强迫运动组在电动跑轮上行强迫运动,每日270m;功能性电刺激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模拟大鼠前肢在跑轮上行走时的动作,按9m/min的速度每日运动3次,每次10min;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成功后置于笼中自由活动。5组大鼠均于造模成功3周后,采用新奇事物识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后即刻取大鼠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上述各组突触素、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结果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新奇事物认知指数分别为(0.65±0.15)、(0.59±0.12)和(0.62±0.14),较模型组的(0.45±O.13)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运动组、强迫运动组和功能性电刺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SD-95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05)、(0.95±0.15)和(1.06±0.09),较模型组的(0.58±0.15)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可能机制是自主运动、强迫运动和功能性电刺激诱导的运动均可促进前额叶皮质区突触后致密物-95的表达,但对突触素的表达影响不大。
董军涛郑修元林阳阳燕铁斌何晓阔赵敬璞录欣欣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突触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