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和斌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161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胆汁淤积
  • 2篇胆汁淤积症
  • 2篇肝炎
  • 2篇丙型
  • 2篇丙型肝炎
  • 1篇胆酸
  • 1篇胆酸治疗
  • 1篇胆汁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熊去氧胆酸治...
  • 1篇药物性
  • 1篇药物性肝损害
  • 1篇痰热
  • 1篇痰热清
  • 1篇确诊
  • 1篇利巴韦林
  • 1篇慢性
  • 1篇慢性丙型
  • 1篇慢性丙型肝炎
  • 1篇内毒

机构

  • 5篇解放军161...
  • 1篇解放军302...

作者

  • 5篇樊和斌
  • 3篇田展飞
  • 3篇周昊
  • 2篇徐礼通
  • 2篇李智
  • 2篇吴娟娟
  • 2篇严福明
  • 1篇陈国凤
  • 1篇陈松海
  • 1篇刘靖
  • 1篇纪冬
  • 1篇李健
  • 1篇李忠斌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联合核酸定量检测对HCV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联合病毒核酸(HCV RNA)定量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6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样分别测定HCV抗体、HCV RN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106份血样检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CV抗体检测阳性87例(82.1%),HCV金标法检测阳性69例(65.1%),HCV RNA检测阳性80例(75.5%),ALT阳性62例(58.5%)。HCV抗体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HCV金标检测法(χ2=7.863,P<0.01)和ALT检测法(χ2=14.115,P<0.01);HCV抗体联合HCV RNA检测总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HCV抗体联合金标法检测(83.0%)和HCV抗体联合ALT检测(90.6%)(χ2=19.670,P<0.01;χ2=10.495,P<0.01)。结论 HCV抗体联合HCV RNA检测可显著提高HCV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有利于HCV的早期诊断。
周昊田展飞樊和斌吴娟娟严福明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樊和斌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2014年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率(PVR)(6.5%vs 6.9%)、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61.3%vs 62.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48.4%vs 51.7%)及非基因Ⅰ型PVR(8.3%vs 15.4%)、EVR(75.0%vs 76.9%)、SVR(66.7%vs69.2%)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时,观察组AST及TBIL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w至治疗结束后24 w,观察组ALT、AST、TBIL及GGT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但对病毒学应答指标没有显著作用。
周昊田展飞樊和斌吴娟娟严福明
关键词: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熊去氧胆酸丙型肝炎
肝活检确诊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解放军302医院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94例DILI住院患者的资料,分析其血生化指标、病因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在194例确诊的DILI中,造成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中药91例(46.9%),解热镇痛药28例(14.4%),抗菌素18例(9.3%),环境毒物及抗抑郁药均为9例(4.6%),保健药及降脂药均为6例(3.1%),化疗药5例(2.6%),其他原因不详者22例(11.3%)。临床分型可见肝细胞损伤型78例(40.2%),胆汁淤积型63例(32.5%),混合型53例(27.3%)。病理结果提示急性损害70例(36.1%),慢性损害124例(63.9%);慢性损害中炎症程度占比分别为:G0级19例(9.8%),G1级37例(19.1%),G2级42例(21.6%),G3级19例(9.8%)及G4级7例(3.6%)。在124例慢性DILI患者中,有27例复发(21.8%),多因素分析显示胆碱酯酶是复发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结论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逐年升高,中药所致的肝损害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胆碱酯酶低是复发的风险因素,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其临床特征以做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
徐礼通陈松海李忠斌李智樊和斌陶颖陈国凤纪冬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害肝活检病理学
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者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痰热清的清除作用
2012年
目的分析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临床意义以及痰热清对内毒素的清除作用。方法对42例明确诊断为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患者进行内毒素测定,比较治疗前及病情好转后血清内毒素水平变化情况;同时以25例明确存在感染但未出现胆汁淤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内毒素水平。结果 42例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者治疗前血清内毒素水平(65.83±22.12)pg/ml,对照组为(15.05±3.02)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32.32±10.21)pg/ml,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结论内毒素是细菌感染患者出现胆汁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痰热清对内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于机体免疫力低的患者,及早行内毒素水平的测定,尽快行护肝、退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缩短病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智李健樊和斌徐礼通周昊田展飞刘靖
关键词:胆汁淤积内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