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国利

作品数:28 被引量:28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中生代
  • 6篇造山带
  • 6篇山带
  • 6篇盆地
  • 6篇秦岭造山带
  • 6篇北缘
  • 5篇克拉通
  • 5篇华北克拉通北...
  • 4篇侏罗世
  • 4篇晚侏罗世
  • 4篇火山
  • 3篇晚中生代
  • 3篇陆内
  • 3篇勉略缝合带
  • 3篇缝合带
  • 3篇沉积环境
  • 2篇地层
  • 2篇地质
  • 2篇东段
  • 2篇燕山构造带

机构

  • 21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北京矿产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8篇武国利
  • 15篇孟庆任
  • 11篇陈虹
  • 11篇胡健民
  • 5篇田蜜
  • 5篇渠洪杰
  • 5篇施炜
  • 4篇段亮
  • 3篇马收先
  • 3篇高卫
  • 2篇魏红红
  • 2篇董树文
  • 2篇李林
  • 2篇崔建军
  • 2篇曲永强
  • 1篇朱日祥
  • 1篇李海龙
  • 1篇陈林
  • 1篇陈林
  • 1篇张岳桥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通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2007'全...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几个重要不整合面的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代沉积层序中出现多个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此次研究对其中5个不整合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分析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和空间分布,认为它们与不同的地质过程有关。大红峪组底部不整合面是早期裂谷盆地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记录...
曲永强孟庆任马收先李林武国利
关键词: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界不整合面超大陆
文献传递
南秦岭构造带内早古生代碱基性岩浆活动:古特提斯洋裂解的证据被引量:17
2014年
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南缘的勉略(勉县—略阳)洋是东古特提斯洋的北侧分支洋盆,在勉县—略阳地区发育有典型的蛇绿岩组合.然而,由于中三叠世晚期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以及之后陆内变形作用的改造,对于勉略洋盆在构造带东段的裂解和演化过程并不清晰.本文对发育于东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基性岩墙群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脉以辉长岩、辉绿岩等基性岩为主,其SiO2含量为41.89%~49.75%,属基性—超基性岩类,并具有富钠、高钛的碱性岩特征.岩石的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与板内洋岛玄武岩(OIB)特征一致,岩浆源于具有地壳混染的板内洋岛玄武岩型地幔源区.该类基性岩脉顺层侵入到早古生代早期地层中,通过基性岩脉中的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岩脉顺层侵位的时代为晚志留世早期(约422 Ma).这种岩浆作用很可能与古特提斯洋初始裂解有关,并导致南秦岭构造带内地壳伸展、基性岩浆侵位,该过程与南秦岭构造带北缘的商丹(商南—丹凤)原特提斯洋的消减和陆内俯冲可能相关.
陈虹田蜜武国利胡健民
关键词:古特提斯洋基性岩脉洋岛玄武岩
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早中生代构造变形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贺兰-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划分中国大陆东西的地幔陡变带,其南段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是由几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系统叠加组成的复杂构造带.研究发现,位于扬子地块西缘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发育由雁行状左行走滑断裂为骨架的走滑构造带.走滑构造带经历了两期构造叠加,早期变形为北东-南西挤压应力场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南东走向的逆冲断裂,晚期北西-南东挤压应力场环境下沿先前的逆冲断层形成一系列左行走滑断裂.在这些左行走滑断裂之间,发育一些中生代盆地,盆地沉积相和古流向研究显示,这些盆地的形成受走滑断裂控制.因此,依据盆地内最老地层限定,扬子西缘走滑构造带形成于早中生代.作者认为,这个走滑构造带的形成,很可能与晚三叠世-侏罗纪时期扬子地块顺时针旋转并持续向北俯冲-碰撞有关,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早中生代中国大陆的主体碰撞拼贴过程中就已经开始形成.
陈虹胡健民渠洪杰武国利
关键词:扬子地块西缘中生代盆地
鄂西地区秭归盆地侏罗系沉积充填过程及其构造意义
秭归盆地位于大巴山构造带的东段,是侏罗系地层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沉积盆地。以往对于该盆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石、古生物和地层对比方面,建立了较完整、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序列,厘定了地层时代,并可与邻区进行对比,为盆地分析提供了良...
渠洪杰胡健民崔建军武国利陈虹
关键词:秭归盆地沉积充填地质构造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演化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对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地震剖面揭示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界分别向南、北盆地边缘变薄和尖灭,盆地北部被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改造.通过对新生代地层厚度横向变化以及地层剖面分析,确定欧北断裂自中新世晚期开始向北逆冲,导致欧龙布鲁克山发生隆升和德令哈凹陷的形成.埃北断裂从上新世开始活动,与欧北断裂同时向北逆冲,导致德令哈凹陷进一步沉降,形成厚度达2600m的狮子沟组.埃南断裂在第四纪开始大规模向南逆冲,不仅造成其北侧的欧龙布鲁克山和埃姆尼克山隆起强烈抬升和向南推覆,而且导致南侧霍布逊凹陷的形成,成为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沉积中心.早期提出的前陆盆地和背驮式盆地模型显然不能解释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构造格架和演化历史.本次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形成是强烈的水平挤压作用导致地壳发生大规模褶皱的结果,即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是一个大规模向斜.该向斜盆地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新生代地层向盆地边缘减薄以及沉积中心主要位于盆地中部等现象.了解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发展对了解青藏高原侧向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杜忠明樊龙刚武国利魏红红孟庆任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震剖面沉积盆地
秦岭造山带内宁陕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7
2011年
宁陕断裂是秦岭造山带内部发育的一条近东西向区域性断裂。研究表明,宁陕断裂运动学性质为左行走滑,变形早期为韧性变形,晚期叠加脆性变形。早期变形形成的同变形变质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显示,变形时代为169~162Ma左右,属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陆内变形阶段产物。宁陕左行走滑断裂的存在暗示着在中晚侏罗世之前,现今南秦岭构造带很可能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宁陕断裂北西侧具有古老变质基底,并有大量早中生代花岗岩体侵入;南东侧只发育中上元古宙浅变质火山-沉积组合,发育晚元古宙-早古生代基性侵入岩脉及一些碱性岩脉。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围绕着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发生过左行走滑变形,这可能与扬子地块在这个时期的顺时针旋转相关。
胡健民孟庆任陈虹武国利渠洪杰高卫陈文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扬子地块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侏罗世沉积环境、火山活动与燕辽生物群
孟庆任武国利樊龙刚
南秦岭构造带中段晚中生代陆内变形特征与侧向挤出构造被引量:15
2014年
南秦岭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复杂的陆内变形过程。在晚中生代阶段,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一系列平行造山带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对于这些走滑断裂带不同构造位置的变形特征、变形叠加关系以及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认识并不充分。构造研究显示,南秦岭构造带内的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均发育大量平行于断裂带的 A 型褶皱群和近水平的拉伸线理,表明南秦岭构造带经历了以走滑剪切变形为主的构造阶段。运动学特征表明,宁陕断裂以左行剪切变形为主,而安康断裂则以右行变形为特征。选择典型岩石样品进行同位素测年来限定断裂活动的时代,其中:宁陕断裂带内同构造花岗岩脉的锆石 SHRIMP U Pb 定年结果为(186.0±4.0)Ma;安康断裂带内云母矿物的40 Ar 39 Ar 定年结果为161.2~173.5 Ma。虽然宁陕断裂和安康断裂的运动方向不同,但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限定了两条断裂发生走滑变形的时间都是早中侏罗世,从而共同构成了南秦岭构造带中间块体整体向东挤出的构造特征。同时也表明,相互碰撞的大陆在碰撞之后将很快转变为以平行造山带侧向挤出和走滑位移为主的陆内变形演化阶段。
陈虹胡健民武国利田蜜
关键词:陆内变形秦岭造山带
大巴山西段高川地体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9
2008年
勉略缝合带是华北与华南大陆于印支期完成拼合的主要拼接带,在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勉略带的东、西延伸至今没有确定的结论,尤其陕西省勉县以东到湖北随州一带,还没有找到确凿的缝合带的证据。已发表的文章多认为勉略带在勉县以东到达宁陕县两河口之后向南转折,沿着高川岩片的位置顺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向东延伸到湖北随州一带。本文的研究表明,高川岩片是一个独立于大巴山构造带的外来地质体,称之为高川地体。高川地体是一个由近南北向右行走滑断层与轴向近南北向的走滑剪切褶皱构造组成的右行走滑构造系统,是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向南推覆过程中从原勉略缝合带中挤过来的一片,仅仅是被挟持在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与大巴山前陆构造带之间的地壳浅层地质体。因此,高川地体现在的位置不能代表勉略带向东的延伸,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也不是中国南北大陆最终碰撞拼贴的位置。
胡健民董树文孟庆任施炜陈虹武国利
关键词:勉略缝合带
内蒙古隆起晚古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被引量:12
2014年
内蒙古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过渡部位,受古亚洲洋俯冲、闭合过程的影响,在晚古生代发生了重要的构造隆升。华北盆地北缘紧靠内蒙古隆起,其晚古生代沉积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构造活动历史。本文对盆地冀北—辽西地区的晚石炭—中三叠世地层进行详细的沉积体系分析和物源研究,结果表明:1盆地由远滨—滨岸、扇三角洲、三角洲、河流四种沉积体系充填而成,总体上经历了由海陆交互到陆相的进积充填过程。在晚石炭—早二叠世,盆地边缘发育扇三角洲和河流体系,盆地内部由远滨—滨岸、三角洲与河流体系组成。在中二叠—中三叠世期间盆地整体发育河流体系。盆地的沉积中心位于唐山、宝坻一带;2古水流数据、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表明盆地物源来自内蒙古隆起,源岩由中上元古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晚古生代岩浆岩以及少量前寒武结晶基底组成。大量沉积岩碎屑颗粒表明内蒙古隆起在晚古生代被沉积盖层所覆盖,在二叠纪末期花岗岩以及片麻岩砾石的出现代表了内蒙古隆起隆升和侵蚀作用的加强;3根据沉积体系和物源变化将盆地划分为三个充填序列,这些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和侵蚀过程。晚石炭—早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沉积岩砾石、泥盆纪碎屑锆石和凝灰岩夹层为特征,物源来自沉积盖层和晚古生代火山岩。该序列记录了内蒙古隆起陆缘弧的初始隆升和同期火山活动。中晚二叠世充填序列以河流环境下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岩为主要特征,记录了华北北缘与南蒙地块的碰撞过程,碰撞导致内蒙古隆起的隆升,同时伴随火山喷发。早中三叠世充填序列以辫状河粗碎屑和花岗质砾石为特征,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
马收先孟庆任武国利段亮
关键词:晚古生代沉积环境隆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