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军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白云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骨细胞
  • 2篇关节
  • 2篇成骨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药物
  • 1篇增殖
  • 1篇脂质体
  • 1篇脂质体介导
  • 1篇锁髓内钉
  • 1篇内酯
  • 1篇内酯醇
  • 1篇牵引床
  • 1篇周期
  • 1篇注射液

机构

  • 8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作者

  • 8篇熊军
  • 6篇陈剑飞
  • 3篇曾凡
  • 3篇黎早敏
  • 2篇周海燕
  • 1篇陆京伯
  • 1篇郑南生
  • 1篇肖海涛
  • 1篇黄会
  • 1篇余斌
  • 1篇程治平
  • 1篇陈洋
  • 1篇潘梦洁
  • 1篇刘正军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脂质体介导VEGF基因对成骨细胞增殖、合成骨钙素以及细胞周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成骨细胞增殖、合成骨钙素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方法,将携带外源性VEGF重组pcDNA3-hVEGF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转染后细胞中VEGF浓度变化,以判断转染效果;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周期的变化;ELISA检测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骨钙素浓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成骨细胞中VEGF的浓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周期(G2/M+S)%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重组质粒的成骨细胞合成的骨钙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成骨细胞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骨钙素的浓度,从而提高成骨细胞的功能。
熊军刘韦曾凡陈剑飞周海燕
关键词:成骨细胞增殖骨钙素
骨肽联合抗菌治疗在布鲁杆菌病骨关节损害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骨肽联合抗菌治疗在布病骨关节损害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入住本院骨科的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例。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僵硬及WOMAC总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均<0.05),两组患儿治疗后WOMA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分别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前(P均<0.05);(2)两组患儿治疗后骨关节屈、伸度均分别显著大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关节屈、伸度变化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关节滑液IL-1β、TNF-α水平均分别显著小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均<0.05)。结论骨肽联合抗菌治疗在布鲁杆菌病骨关节损害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熊军刘韦曾凡陈剑飞
关键词:骨肽注射液抗菌药物
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临床特征,为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类鼻疽骨、关节及骨髓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采用Etest法检测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21例患者中男19人,女2人,年龄范围35~80岁,8人职业为农民,11人在台风季节后发病;21位患者中有糖尿病者18人,低蛋白者8人,抽烟、酗酒各6人。21例患者中骨感染者6例,其中4例为股骨受累,关节感染者13例,其中膝关节受累7例,骨髓感染者7例;患者合并血流感染者19人,合并肺部感染者14人。患者临床表现中,发热最常见(19人),其次为感染局部疼痛(17人);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炎性指标普遍增高;MRI和CT检查能够发现感染病变,而X线检查类鼻疽骨关节感染的灵敏度较差;足疗程抗生素联合外科治疗效果较好,经抗生素和/或外科治疗后,复发3人,死亡6人,死亡率28.6%。致病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全部敏感,未检出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四环素耐药的菌株,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为28.6%。结论对于台风季节后发病、有水土接触史、有骨关节症状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合并菌血症或肺部感染症状及骨关节局部疼痛时,应考虑类鼻疽骨关节或骨髓感染的可能,在明确诊断后结合必要的外科治疗和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黄东良陈洋熊军潘梦洁黄会游泽林陈少文
关键词:类鼻疽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骨感染关节感染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26例
目的 评估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采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距骨颈骨折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0~52岁,平均36.3岁;骨折根据Hawkins-Cana...
黎早敏熊军陈剑飞郑南生肖海涛
关键词:距骨颈骨折空心加压螺钉骨折
有或无牵引床辅助复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有或无牵引床辅助复位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9例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仰卧位牵引床辅助复位) 33例和B组(侧卧位无牵引床辅助复位) 36例。选取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远期并发症及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为评价指标。结果 B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明显好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两组间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侧卧位无牵引床辅助复位PFNA技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仰卧位牵引床辅助复位有更好的围手术期优势,二者远期疗效相当。
熊军刘韦黎早敏陈剑飞
关键词:髋骨折髓内牵引床
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8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交锁髓内钉组(A组)40例和微创经皮钢板组(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低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干骨折较交锁髓内钉有更好的围手术期优势,二者远期疗效相当。
熊军刘韦黎早敏陈剑飞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
TNF-α对骨形成蛋白-2诱导的小鼠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骨形成蛋白-2(BMP-2)诱导的小鼠成肌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TNF-α(5 ng/mL)和BMP-2(100 ng/mL)单独或联合处理小鼠成肌C2C12细胞,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采用BMP-2 100 ng/mL联合不同浓度TNF-α(0、2、5、8、10 ng/mL)或TNF-α5 ng/mL联合不同浓度BMP-2(0、100、200、300 ng/mL)处理细胞,检测细胞中AKP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mad1和NF-κB磷酸化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MP-2(100 ng/mL)能显著增加C2C12细胞中AKP活性(P<0.05),但TNF-α(5 ng/mL)可显著抑制C2C12细胞中AKP活性(P<0.05)。C2C12细胞中AKP活性随着TNF-α浓度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BMP-2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TNF-α能显著降低C2C12细胞中磷酸化Smad1的水平,且显著升高炎症相关因子NF-κB磷酸化水平,但加入BMP-2对NF-κB无显著影响。结论:TNF-α能抑制BMP-2诱导的C2C12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炎症相关因子NF-κB活性干预BMP2-Smad1信号通路有关。
熊军刘韦曾凡陈剑飞周海燕
关键词:TNF-ΑBMP-2SMAD1
雷公藤内酯醇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只10周龄雄性ApoE-/-小鼠作为模型组,4只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处死,取主动脉标本做HE染色。另将10周龄雄性ApoE-/-小鼠32只作为实验组,按每天每千克体重给药量随机分为4组:50μg/(kg·d)、75μg/(kg·d)组、100μg/(kg·d)、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8只作为阴性对照组。给药3周后处死小鼠,取主动脉标本做HE染色;收集血清,测定IL-10、IL-12含量。结果 (1)在11周龄时两组主动脉HE染色Roberts&Thompson方法评分分别为:模型组[(5.250±0.500)分]>对照组[(0.500±0.5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经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3周后,各组主动脉HE染色Roberts&Thompson方法评分分别为:空白对照组[(6.500±0.189)分]>100μg/(kg·d)组[(4.625±0.183)分]>50μg/(kg·d)组[(3.375±0.183)分]>75μg/(kg·d)组[(1.375±0.183)分]>阴性对照组[(0.000±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5μg/(kg·d)组血清中IL-10浓度升高最明显,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血清中IL-12浓度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其中75μg/(kg·d)组降低最明显,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在11周龄时,ApoE-/-小鼠能形成AS模型。(2)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处理3周后,ApoE-/-小鼠AS病变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75μg/(kg·d)浓度下效果最佳。(3)雷公藤内酯醇能够上调IL-10、下调IL-12的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粥样斑块的形成,此可能为免疫抑制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程治平余斌熊军刘正军陆京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雷公藤内酯醇APOE-/-小鼠IL-10IL-1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