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4篇油田
  • 7篇相控
  • 7篇储层
  • 6篇油藏
  • 5篇濮城油田
  • 4篇相控随机建模
  • 4篇非均质
  • 3篇沙一段
  • 3篇双河油田
  • 3篇台子
  • 3篇碳酸
  • 3篇碳酸盐
  • 3篇盆地
  • 3篇微相
  • 3篇相控建模
  • 3篇孔隙
  • 3篇红岗油田
  • 3篇非均质性
  • 3篇沉积微相
  • 2篇盐岩

机构

  • 25篇长江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阳油田
  • 1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华北油田
  • 1篇青海油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石化江汉石...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5篇熊平
  • 17篇胡望水
  • 5篇牛世忠
  • 3篇李相明
  • 2篇张振顺
  • 2篇秦刚
  • 2篇郑秀才
  • 2篇夏宝华
  • 2篇陈小欣
  • 2篇王珊
  • 2篇郝晓磊
  • 2篇吴娟子
  • 1篇张宝民
  • 1篇李焱
  • 1篇杨申谷
  • 1篇彭晓清
  • 1篇何超
  • 1篇杨文敬
  • 1篇程琛
  • 1篇陈顺顺

传媒

  • 5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文教资料
  • 2篇四川地质学报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洋石油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吐哈油气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复杂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储层大孔道定量描述被引量:12
2012年
中高含水期砂岩油藏在长期注水中容易形成大孔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影响开发效果,降低了油藏采收率。该文以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为例,综合考虑影响储层大孔道形成因素,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率变化率等多种静态和动态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后计算出大孔道综合指数。并以此为建模参数,采用相控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大孔道三维模型,定量表征储层大孔道分布和发育情况,为油田后续的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通过选取影响大孔道形成的静、动态指标确定大孔道综合指数,然后建立大孔道模型的方法,为储层大孔道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对同类油藏大孔道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牛世忠胡望水熊平王炜成群
关键词:大孔道相控随机建模红岗油田松辽盆地
鄂尔多斯马家沟组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表生岩溶效果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区内对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储层岩溶效果定量评价较少,溶蚀模拟试验也多为温度、岩石成份、岩石结构、流体性质等单因素对白云岩溶蚀机理的定性模拟。因此,以基于地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试验为基础,定量评价岩溶作用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指出在常压、饱和CO_2水(3%~15%)、气温30℃的封闭体系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溶蚀量与膏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白云质膏岩、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溶蚀率依次降低,溶蚀前后孔隙度至少增加6%。含盐白云岩溶蚀率最高,达19.8%,含膏白云岩溶蚀率最低,仅为6.3%。据此提出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等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是Om有利储集岩,经岩溶作用后孔隙度最高可提高6%~20%,从而较好地解释了Om_5含膏云坪相带存在规模优质储层的原因,并为阐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白斌胡素云陶士振张道锋刘伟杨文敬张宝民刘新社刘燕熊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
川东南丁山构造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与分布被引量:10
2016年
受晚燕山期古构造应力场制约,川东南丁山构造发生断裂褶皱变形,使得天然剪性构造裂缝成为控制该区龙马溪组页岩垂向封闭性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构造裂缝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研究区页岩裂缝进行预测。首先厘定该区构造演化时序与变形特征,并对影响裂缝发育的晚燕山期两幕最大主应力进行模拟,在该基础上,依据岩石破裂系数和泥页岩裂纹扩展与演化阶段的划分标准,预测裂缝的发育类型与分布。结果表明,贯通裂纹以及断层主要分布于鼻状构造转折部位,对储层物性起改善作用,萌生和发展阶段裂缝分布于鼻状构造的NE和SW两侧。
陆应新胡望水汤济广张琼詹文熊平吕恒宇
关键词: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
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成岩相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系统地对储层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测试,获取了岩性资料、各种孔隙变化和成岩现象的特征,确定研究区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和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粒间溶孔发育相、斑状成岩相、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嵌式成岩相。通过取心井段成岩相和相关测井资料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解释模型,为后续研究区成岩相的平面和空间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储层分析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牛世忠胡望水熊平李相明黄玉欣
关键词:成岩相测井响应特征成岩作用红岗油田
南堡油田低井控区主力油组岩相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对井控程度不同却有类似沉积环境的油藏进行类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参数统计分析,建立类似储层岩相知识库。利用综合了基于象元方法以及基于目标方法两者优点的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南堡油田馆2油层组辫状河岩相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规律约束下,以露头资料和井控程度较高井网区储集层地质知识库所得到的砂体规模形态参数作为重要约束条件,对于河流相等具有复杂地质形态的储层岩相精确建模,该方法比传统方法更有优势,模拟结果与理论及实际模型有好的接近性,可以给出较好的储层岩相模型。
康海涛常学军廖保方王群会熊平黄庆陈丙春牛世忠
关键词:河流相多点地质统计学
相控建模技术在濮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2009年
针对濮城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后期开发难度大的特点,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特征、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胡望水吴娟子熊平郝晓磊夏宝华
关键词:濮城油田相控建模油藏描述
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9年
在详细分析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参数的基础上,选用综合系数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并以综合系数为建模参数,结合地层划分对比和精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按相控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储层非均质性模型,与其他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比较符合储层发育规律和非均质性变化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表征了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牛世忠胡望水熊平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相控随机建模红岗油田
西区油田长6储层测井二次解释孔渗模型建立被引量:2
2015年
孔渗模型的研究是储层特征及其评价的重要基础,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孔渗模型的重要参数,此文首先利用体积模型建立实测孔隙度与测井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研究区长6储层的孔隙度解释模型,再根据渗透率与孔隙度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从而得到考虑了碳酸盐含量影响的孔渗模型。建立的这种模型的精确度达到了本区块评价标准,可以指导油田实际生产。
尹诗琪王冬冬熊平
关键词:孔隙度渗透率碳酸盐含量
SX火山岩油藏氮气吞吐选井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为解决火山岩油藏因孔隙度低、非均质性而导致的后期含水率高的问题,根据SX石炭系油藏地质开发特征以及油藏火山岩的特点,研究氮气吞吐影响因素。通过剩余油分布、阁楼油位置、定容体位置、底水能量以及单井潜力分析,选择出具有氮气吞吐潜力的井。以典型井为例,进行氮气吞吐数值模拟,预测增油情况。最终确定选井方法为选择剩余可采储量大于0.5×10~4t、构造高部、避免储集体顶部、反"Z"型含水率曲线为主、油井初期产量大于20 t/d的区块部署氮气吞吐井。该方法对解决火山岩油藏水侵问题有参考价值。
熊平胡望水卫小龙何超
关键词:火山岩选井数值模拟
储层地质模型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
2015年
简单介绍了储层地质模型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国内储层地质模型研究的发展历程,包括初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完善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标志和形成的关键技术,并指出了储层地质模型的几个发展趋势。其中深化建模、综合一体化建模和建立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模型将是储层地质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熊平胡望水史向明彭晓清秦刚
关键词:储层地质模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