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哲

作品数:14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穴位
  • 6篇穴位注射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肩痛
  • 4篇后肩痛
  • 4篇拔罐
  • 3篇中风
  • 3篇痉挛
  • 3篇罐疗法
  • 3篇拔罐疗法
  • 3篇拔罐治疗
  • 2篇运动疗法
  • 2篇肢体痉挛
  • 2篇中风偏瘫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水针
  • 2篇水针治疗
  • 2篇胫前
  • 2篇无力

机构

  • 14篇吉林省人民医...
  • 3篇武警吉林省总...
  • 1篇巴中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王哲
  • 7篇刘红英
  • 4篇姜慧强
  • 3篇李琳
  • 3篇吴志峰
  • 1篇范振林
  • 1篇曹雷
  • 1篇柳涛
  • 1篇齐冰
  • 1篇曹津津
  • 1篇宋敏
  • 1篇李冰

传媒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光明中医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穴位注射对减轻中风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研究
王哲
运动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胫前肌无力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点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sEMG变化及Holden步行能力,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表(GQO-LI)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胫骨前肌与股四头肌iEMG、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iEMG均升高,RMS均降低(P<0.05),但研究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iEMG均高于对照组,RM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步行能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研究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点穴疗法可提高脑卒中胫前肌无力患者胫前肌肌力水平,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满意。
王哲吴志峰
关键词:运动疗法脑卒中
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干预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干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设作实验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选择常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选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与维生素B1100mg混合,再对患者穴位注射治疗,两组取相同穴位,以10d作为1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对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Fugl-Meyer评分表(FMA)对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Barthel指数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上、下肢肌张力MAS分级(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中针治疗,能降低肢体痉挛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王哲刘红英姜慧强
关键词:水针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干预
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7月于武警吉林省总队医院就诊的107例S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与训练组(n=53)。训练组行肩周肌群训练治疗;联合组行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包括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以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12周的CMS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肌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4、12周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总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12周联合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训练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周肌群训练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对SIS短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志峰路莹唐子滨曹雷齐冰王哲
关键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胫前肌无力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诊治中心治疗的92例脑卒中后胫前肌无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手指点穴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Holden分级、下肢Fugl-Meye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及胫骨前肌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iEMG)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lden分级、FM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和第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Holden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和第2个疗程的FMA、BI、胫骨前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第1和第2个疗程FMA、BI和胫骨前肌iE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患者胫前肌无力,能明显改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王哲吴志峰
关键词:运动疗法手指点穴脑卒中
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肌痉挛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与常规针刺对改善中风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偏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上下肢功能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4周、2月、3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2月、3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应用于中风后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哲刘红英姜慧强
关键词:穴位注射康复治疗常规针刺肌痉挛
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对中风后肩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丹参及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联合拔罐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中风后肩痛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拔罐组、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各45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拔罐组给予拔罐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组给予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评分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3组患者肩痛评分及BM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注射组及拔罐治疗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刘红英柳涛王哲
关键词:穴位注射拔罐疗法肩痛日常生活能力
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水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吉林省人民医院康复科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水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并测定治疗前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测评,MAS)分级与肢体活动(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评分情况,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与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MAS分级与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采取水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而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与肢体活动。
王哲
关键词: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水针肌张力肢体活动
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旨在探讨穴位注射丹参及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联合拔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拔罐组、穴位注射组、联合组,每组30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拔罐组予以拔罐治疗;穴位注射组予以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组予以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穴位注射与拔罐疗法交替进行,隔日1次,3次为1疗程。3组患者穴位注射及拔罐取穴相同。穴位注射主穴取偏瘫对侧的肩痛穴,配穴取偏瘫侧肩关节周围阿是穴;拔罐主穴取:肩井、肩髃、肩贞、肩前,配穴取肩关节周围阿是穴。1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分(VAS)。结果 3组患者治疗1疗程后,肩痛均有明显改善,但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注射组及拔罐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痛。
刘红英范振林王哲
关键词:穴位注射拔罐疗法脑卒中肩痛
中西医联合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35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中西医联合疗法对脊髓损伤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5例脊髓损伤后存在排尿障碍的病人,综合采用中医普通针刺、通电针刺、艾灸等方法,配合西医膀胱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措施,观察治疗前后膀胱残尿量、排尿次数及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残尿量及24 h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能使受损的具有传导排尿反射冲动功能的中枢神经及其神经通路得到修复,从而增强逼尿肌排尿反射活动及其兴奋性,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总体生存率。
王哲曹津津李琳
关键词:脊髓损伤排尿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疗法心理疏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