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穴位
  • 5篇穴位注射
  • 5篇康复
  • 4篇偏瘫
  • 4篇偏瘫患者
  • 4篇肩痛
  • 4篇后肩痛
  • 4篇拔罐
  • 3篇康复治疗
  • 3篇高压氧
  • 3篇罐疗法
  • 3篇拔罐疗法
  • 3篇拔罐治疗
  • 2篇早期康复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卒中后
  • 2篇下肢
  • 2篇下肢肌

机构

  • 19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巴中市疾病预...

作者

  • 19篇刘红英
  • 8篇姜慧强
  • 7篇王哲
  • 5篇李琳
  • 4篇范振林
  • 2篇薛晶
  • 1篇李丽
  • 1篇李淞
  • 1篇李茜
  • 1篇汪伟
  • 1篇柳涛
  • 1篇齐冰
  • 1篇戈亚平
  • 1篇尚晓娜
  • 1篇宋敏
  • 1篇李冰
  • 1篇王刚
  • 1篇张敏

传媒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在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训练(PBWST)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偏瘫患者,下肢肌力(2级以上),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运动疗法、站立训练及局部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减重支持系统训练。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肌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过减重支持系统训练治疗下肢肌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耐力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有确切疗效,不但能提高患者康复预后,而且能减少由于长期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偏瘫患者,下肢肌力达到2级或以上者,应尽早进行减重支持系统训练。
刘红英李茜尚晓娜
关键词:偏瘫
高压氧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15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疗程均为20 d,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脑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脑血流。
刘红英李琳薛晶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脑血流
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对中风后肩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丹参及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联合拔罐疗法对中风后肩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中风后肩痛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拔罐组、穴位注射组和联合组各45例。每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拔罐组给予拔罐治疗;穴位注射组给予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联合组给予丹参、维生素B_1、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及拔罐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肩痛评分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结果:3组患者肩痛评分及BM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穴位注射组及拔罐治疗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联合拔罐治疗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刘红英柳涛王哲
关键词:穴位注射拔罐疗法肩痛日常生活能力
国老调律丸治疗室性早搏48例临床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自拟国老调律丸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频发室性早搏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国老调律丸4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使用盐酸美西律150—200mg,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各做1次动态心电图(Hoher)。结果:治疗组病人经国老调律丸治疗1个疗程,症状及心电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老调律丸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有确切疗效。
刘红英
关键词: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56例及对照组52例,均按照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方案治疗,早期组患者在发病15~30d时即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于发病3~6个月后接受康复训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均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MA)和ADL评分。结果:治疗前,早期组F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DL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2组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0.05),2组间比较,早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早期介入对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姜慧强李琳刘红英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肌痉挛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比较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与常规针刺对改善中风后肌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62例中风后偏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上下肢功能康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4周、2月、3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2月、3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康复治疗应用于中风后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哲刘红英姜慧强
关键词:穴位注射康复治疗常规针刺肌痉挛
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康复干预效果显著。
范振林姜慧强刘红英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早期康复干预
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干预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水针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干预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设作实验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选择常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选择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与维生素B1100mg混合,再对患者穴位注射治疗,两组取相同穴位,以10d作为1疗程,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对两组患者的肌张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Fugl-Meyer评分表(FMA)对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进行评估,根据Barthel指数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MA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等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上、下肢肌张力MAS分级(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风偏瘫后肢体痉挛应用中针治疗,能降低肢体痉挛的肌张力,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王哲刘红英姜慧强
关键词:水针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干预
早期站立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刘红英张敏王刚
关键词:下肢肌力
高压氧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复原的作用。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15例根据是否接受高压氧治疗,分为治疗组69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康复治疗,疗程均为20 d,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测定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测试。结果治疗组ADL评分及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
刘红英姜慧强李琳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神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