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股骨
  • 6篇骨折
  • 3篇止点
  • 3篇人工股骨头
  • 3篇骨头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股骨头
  • 3篇股骨止点
  • 3篇粗隆
  • 3篇粗隆间
  • 3篇粗隆间骨折
  • 2篇韧带
  • 2篇髓内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人工股骨头置...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解剖学
  • 2篇交叉韧带

机构

  • 10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10篇王宝鹏
  • 8篇李光磊
  • 5篇段强民
  • 4篇常西海
  • 4篇路世勇
  • 3篇张冰
  • 1篇吕云亮
  • 1篇李光磊
  • 1篇张冰
  • 1篇齐鹏
  • 1篇刘亮
  • 1篇李栋
  • 1篇李福东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方法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A)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组)及PFNA固定术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早期负重活动、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FNA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早负重及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王宝鹏李光磊张冰孙全省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股骨近端髓内针骨质疏松
推挤大粗隆对粗隆间骨折Gamma钉固定术后颈干角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粗隆间骨折第3代Gamma钉结合推挤大粗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颈干角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12月-20012年8月,采用第3代Gamma钉治疗15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试验组77例,在行扩髓、置入主钉时沿垂直骨折线方向对大粗隆采用推挤;对照组76例,采用常规手术操作。依Tronzo-Evens分型,试验组/对照组各型病例数为:Ⅰ型13例/12例,Ⅱ型21例/20例,Ⅲ型23例/26例,Ⅳ型20例/18例。术后采取早期渐进式部分负重功能锻炼。随访观察并对术后早期(2-3 d),术后3、6、12个月时的颈干角进行测量对比,采用SPSS 13.0通过t检验对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与试验组间颈干角比较及同型间颈干角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6、12个月时试验组总体颈干角间及同型间颈干角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第3代Gamma钉固定时,术中对大粗隆采用推挤,可以减少颈干角的丢失。
段强民李光磊常西海王宝鹏齐鹏李栋
关键词:颈干角髓内钉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股骨干性标本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及大小,提出新的形态学分类,为临床重建ACL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7副已知性别成人股骨干性标本的ACL股骨止点进行解剖研究。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L股骨止点面积:男(104.4±30.8)mm2,女(81.4±29.1)mm2,性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CL股骨附着区形态中椭圆形49例,占36.6%,新月形39例,占29.1%;圆形20例,占14.9%;长条形17例占12.7%,不规则形9例,占6.6%。[结论]ACL股骨止点有椭圆形、新月形、长条形、不规则形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附着区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路世勇李光磊王宝鹏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
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随着对前交叉韧带(ACL)生物力学和功能解剖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关节镜下微创技术的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成为治疗ACL损伤的标准术式。近年来,解剖重建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研究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导致报道的ACL股骨止点面积及解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路世勇李光磊王宝鹏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止点ACL损伤微创技术标准术式
基于CT和MRI三维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通过CT及MRI扫描重建正常人群膝关节ACL股骨止点,为解剖重建ACL准确定位股骨止点提供临床解剖学数据。[方法]对46名志愿者双侧共92个膝关节进行CT及MRI扫描,测量ACL股骨附着点的面积、形态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ACL股骨止点面积(103.6±13.0)mm2显著大于女性(86.5±11.6)mm2(t=6.637,P=0.000);后距(4.1±1.7)mm长于女性(2.9±1.2)mm(t=3.992,P=0.000);远距(5.4±1.3)mm长于女性(4.0±1.3)mm(t=5.338,P=0.000);内距(2.3±1.3)mm与女性(2.3±1.3)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0,P=0.742)。男性ACL长轴角(13.3±5.8)°与女性(10.9±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7,P=0.065)。[结论]ACL股骨止点有多种形态,股骨止点面积有性别差异,重建ACL应结合股骨止点的形态、位置、大小、性别等特点进行个体化重建。
张冰李光磊王宝鹏路世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股骨止点CTMRI解剖学
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失血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前30 min静脉单次静滴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隐性出血量,彩超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04.7±19.9)ml和(348.5±14.8)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82.7±134.9)ml和(533.8±111.7)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有2例,对照组有10例需要输血,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使用组间比较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李光磊王宝鹏张冰路世勇
关键词:氨甲环酸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失血血栓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其中正常体质量45例、超重27例、肥胖8例;骨折Tronzo-Evens分型: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29例、Ⅳ型35例;Singh指数分级:≤3级20例,4级28例,5级3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在无痛状态下进行CPM机锻炼,3周后开始下床扶拐渐进式负重行走。术后12个月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并观察髋内翻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8例、良43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8.75%。术后发生轻度髋内翻12例,其中,Tronzo-Evens分型Ⅱ型3例、Ⅲ型1例(发生率为3.4%)、Ⅳ型8例(发生率为22.8%),Singh指数分级≤3级7例(发生率为35.0%)、4级4例(发生率为14.3%)、5级1例(发生率为3.1%),正常体质量2例(发生率为4.4%)、超重4例(发生率为14.8%)、肥胖6例(发生率为75.0%)。Tronzo-Evens分型Ⅲ型与Ⅳ型、Singh指数分级≤3级与4级或5级、正常体质量与超重或肥胖患者比较,术后轻度髋内翻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骨折Tronzo-Evens分型高、Singh指数分级低、超重或肥胖是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内翻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采取功能锻炼及渐进式负重可预防术后髋内翻的发生。
段强民李光磊常西海王宝鹏
关键词:股骨骨折髋内翻功能锻炼
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患者6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行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术后常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阿法骨化醇胶丸、维生素D、阿伦膦酸钠等治疗10周;术后6个月行Har-ris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3.7%,对照组为81.8%,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组无假体松动、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及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骨折均愈合;对照组发生假体松动2例,其他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疗法。
王宝鹏李光磊常西海段强民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骨质疏松
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3、C2、C3)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2例。6~8周拆除外固定架。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4~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11周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5~8周(平均6.5周),对照组6~11周(平均8.5周)。依Dienest评分标准:治疗组,优18例,良15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等优点;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改善骨结构、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固定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配合早期合理的腕关节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段强民王宝鹏刘亮吕云亮李福东常西海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骨质疏松
自制骨科导向复位钳在载距突螺钉置入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介绍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时使用自制骨科导向复位钳辅助载距突螺钉手术技术的初步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8月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1例(43足)。所有手术均采用跗骨窦与跟骨后外侧联合切口,术中使用自制骨科导向复位钳辅助置入跟骨载距突螺钉。[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和皮缘坏死及不愈合发生。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功能评分(89.09±5.37)分,术后CT扫描显示2枚载距突螺钉部分螺纹自距下关节中关节面穿出;1例自载距突前侧穿出,准确率为93.02%(40/43)。与术前相比,术后CT间隙显著减少,而贝氏角和盖氏角显著增加(P<0.05)。[结论]骨科导向复位钳能辅助术者准确完成载距突螺钉置钉,并可减少冠状面骨折间隙。
段强民李光磊张冰王宝鹏关育忠王冠孙全省吕新凯蔡梦洋张汉宽
关键词: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