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铭

作品数:61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7篇胰腺
  • 13篇肿瘤
  • 9篇切除
  • 9篇腺癌
  • 9篇基因
  • 8篇切除术
  • 8篇外科
  • 8篇癌细胞
  • 7篇胰十二指肠
  • 7篇胰十二指肠切...
  • 7篇胰腺癌
  • 7篇诊治
  • 7篇十二指肠
  • 7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 6篇胰腺炎
  • 6篇十二指肠切除...
  • 6篇腺炎
  • 5篇胆管

机构

  • 51篇华中科技大学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1篇申铭
  • 35篇薛新波
  • 26篇秦仁义
  • 20篇郑建伟
  • 12篇田锐
  • 12篇王敏
  • 11篇朱峰
  • 9篇姜立
  • 9篇于愿
  • 8篇张俊
  • 7篇俞亚红
  • 7篇江建新
  • 6篇石程剑
  • 6篇王欣
  • 5篇钱家勤
  • 5篇陈堃
  • 5篇肖朝文
  • 4篇李雁
  • 4篇龙官保
  • 4篇李旭

传媒

  • 1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9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例胰高血糖素瘤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7年
目的探讨罕见病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及国内文献报道共42例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治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病程中的不同阶段曾被误诊。国内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中92.9%患者有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33例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恶性者26例;所有手术患者术后皮疹均未见新发;1例术后局部及肝脏复发行减瘤手术后仍带瘤生存。结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罕见,极易误诊。根据典型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及实验室检查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即可提出定性诊断,辅以影像学检查可提出定位诊断。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切除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俊薛新波薛新波申铭郑建伟于愿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瘤
依他停用于术后止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 探讨依他停用于普通外科手术后止血的疗效。方法  82例普通外科手术后病人 ,术后临时使用依他停 1次 ,按每千克体重 0 .3 μg的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 0ml ,在 15~ 3 0min内静脉滴注。术后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引流管引流情况 ,用药前后均作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本组病人使用依他停后切口仅有少量渗血 ,引流管引流液体量术后第 1天均 <5 0ml,总量 <10 0ml ,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 ,血小板计数、PT、KPT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依他停用于术后止血使用剂量小、药效快、作用强、安全性高 ,依他停用于普通外科术后止血效果较好。
薛新波姜永生申铭
关键词:疗效外科手术止血
急性胰腺炎134例临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调查134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了解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及住院天数等指标,分析134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以中国急性胰腺炎的诊疗指南为标准,初步调查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有用药指征。结果:有86.57%的病例基本符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大多数患者抗菌药物的DUI≤1.0。DDDs排序结果:硝咪唑类(35.90%)和头孢菌素类(29.37%)、头孢哌酮/酶抑制剂(15.09%)达全部DDDs的80.36%。二联用药以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与奥硝唑联用最多(14.89%)。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我院用药情况大部分是合理的,但还有少部分病例在抗菌药物的剂量、疗程、联用药物及应用指征的把握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姜立陈孝平汪震申铭薛新波
关键词:抗生素急性胰腺炎药物应用分析
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5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无功能性,48例(87.27%)功能性胰岛素瘤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且血胰岛素/血糖比值(IRI/G)>0.3。术前超声,CT,MRI,内镜超声(EUS),术中超声和选择性动脉造影(DSA)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83.64%(46/55),62.07%(18/29),40.00%(4/10),100%(8/8),90.00%(9/10)和40.00%(2/5)。胰岛素瘤剜除术48例次,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肿瘤直径小于或等于2 cm者占95.00%(57个)。23.33%(14个)的肿瘤位于胰头部,33.33%(20个)位于胰体部,43.33%(26个)位于胰尾部,3例(5.46%)为多发性肿瘤。病理诊断均为胰岛素瘤,无恶性者。术后无低血糖症状发作,发生胰瘘1例。结论 Whipple三联征和IRI/G>0.3可作为胰岛素瘤定性诊断的依据。联合应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多种方法进行术前定位。内镜超声在胰岛细胞瘤定位诊断中的阳性率最高;术中超声是有效的定位方法。肿瘤剜除术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于愿薛新波申铭张俊
血管心外膜活性物质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心外膜活性物质(BVES)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胆囊癌组织和55例良性病变胆囊组织中BVE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BVES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BVES蛋白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20.0%(13/65),低表达率为80.0%(52/65),而在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中高表达率为74.5%(41/55),低表达率为25.5%(14/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VES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该3因素分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VES的低表达或者表达缺失可能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石程剑秦仁义王欣朱峰申铭田锐王敏李旭徐盟郭兴军谢晨成
关键词:胆囊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外科诊治经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SFTP位于胰头10例(占26%,10/38)、胰颈部12例(占32%,12,38)、胰体尾部16例(占42%,16/38)。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手术切除肿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1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3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8例、胰体尾+脾切除4例。术后出现胰瘘3例,均通过保守治疗痊愈。随访2个月至8年,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少见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完整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高志强申铭俞亚红薛新波
关键词:胰腺肿瘤
微创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微创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疗效。方法:将57例SAP且有腹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组(观察组,29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置管引流,对照组给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IL-8及C反应蛋白(CRP)等急性炎症指标,并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急性炎症反应发生。两组血清炎症指标术后均不同程度逐渐降低,观察组引流后第3,7天TNF-α,IL-6及CRP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均P<0.05),而血清IL-8引流后第7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SIRS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均P<0.01);观察组MODS发生率(13.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8.6%)(P<0.01)。结论:微创置管引流治疗SAP,能明显减轻早期炎症反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MODS的发生率。
张春霞王敏龙官保张俊郑建伟申铭
关键词:微创置管引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CD44、ESA和CD34在胆道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24、CD44、ESA和CD34在胆道肿瘤中的表达,初步明确其能否用于胆道肿瘤干细胞的分选。方法运用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裣测CD24、CD44、ESA和CD34在人胆道肿瘤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率。结果CD24、CD44和ESA在人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株及组织中均有表达,胆管癌细胞株QBC939和胆囊癌细胞株GBC—SD中CD24+CD44+ESA+平均表达率分别为86.1%和92.7%,人胆管癌和胆囊癌组织标本CD24+CD44+ESA+表达率为0.62%和0.83%;而CD34在胆管癌和胆囊癌细胞及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CD24、CD44和ESA是人胰腺癌干细胞和人乳腺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其在人胆管癌和胆囊癌中的表达率和以上两者肿瘤干细胞的分选比例十分相似,有可能是胆道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王敏秦仁义申铭江建新胡均杜志勇石程剑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胆道肿瘤标记物
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5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术后24 h开始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急性炎症反应指标,并观察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有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EN组术后第3、7天的CRPI、L-6、TNF-α血清水平较PN组有显著下降(P<0.05);EN组SIRS持续时间(3.58±1.24)d明显短于PN组(5.81±1.57)d(P<0.01);EN组的MODS发病率(11.5%)明显低于PN组(25.9%)(P<0.01)。结论PD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地减轻创伤后的急性炎症反应,降低MODS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申铭薛新波钱家勤秦仁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肠内营养(EEN)对患者营养状况、细胞免疫功能、胃肠道功能、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的影响。 方法:53例胰...
申铭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肠内营养细胞免疫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