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启银
- 作品数:19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免耕留茬抛秧栽培模式对水稻生育后期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以穗型差异较大的3个杂交稻组合富优I号、D优527、冈优881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下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片的衰老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免耕留茬抛秧提高了水稻抽穗后叶片的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片的POD(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了生育后期(抽穗21d后)叶片的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3种酶协同作用,降低了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MDA(丙二醛)含量,从而延缓了植株衰老。
- 肖启银任万军杨文钰卢庭启刘代银
- 关键词:水稻衰老免耕抛秧栽培模式
- 三叶木通齐墩果酸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27
- 2005年
- 目的:确定三叶木通齐墩果酸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 (34 )方法,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间隙超声时间比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与常规提取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三叶木通齐墩果酸提取的影响程度为:超声时间 >乙醇浓度 >超声功率 >间隙超声时间比,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2B3C1D2。结论:与常规的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提取具有提取时间短、简单、收率高等优点。
- 刘卫国杨文钰肖启银
- 关键词:齐墩果酸超声提取工艺乙醇浓度超声功率
- 一种青藏高原高产饲草的种植和加工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青藏高原高产饲草的种植和加工方法,属于青藏高原饲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以上,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所述玉米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或德美亚3号,所述大豆的品种为...
- 闫艳红杨文钰刘卫国肖启银陈冬明文兴金许梅杨继芝杜昭昌祝国乾
- 文献传递
-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 m,马铃薯密度为47 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 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 676元/hm2。
- 肖启银高明文张祯勇马松明陈代全陈建平
-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套作种植密度高海拔地区
- 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密度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此试验在特定高海拔地区宽窄行栽培模式下,通过选用一个中杆中熟种(‘元玉3号’)和一个高杆中晚熟种(‘正红311’),设计了5.25、6、6.75、7.5、8.25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茎粗、株高、穗位高、折倒伏率等)和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折倒伏率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茎粗、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有效穗数和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此试验条件下及其类似生态区,‘元玉3号’种植密度为7.19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430.9kg/hm2;‘正红311’种植密度为6.84万株/hm2时,产量可达最高期望值12773.39kg/hm2。
- 高明文张祯勇陈代全肖启银
- 关键词:玉米
- 低温和荫蔽双重胁迫对大豆光合特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探究低温和荫蔽双重胁迫对大豆苗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设计T_(1)L_(1)(正常温度、正常光)、T_(1)L_(2)(正常温度、荫蔽)、T_(2)L_(1)(低温、正常光)、T_(2)L_(2)(低温、荫蔽)4种处理,对川西高原地区种植玉米、大豆带状间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和荫蔽双重胁迫显著影响大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T_(2)L_(2)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较T_(1)L_(1)、T_(1)L_(2)和T_(2)L_(1)处理减小.且T_(2)L_(2)处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 r)较T_(1)L_(1)、T_(1)L_(2)和T_(2)L_(1)处理减小,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增加,其中,较T_(1)L_(1)处理变化最显著(p<0.05).双重胁迫条件下,T_(2)L_(2)处理的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 v/F m)、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F′q/F′m)较T_(1)L_(1)处理下降了25.97%、60.87%和50.00%,较T_(1)L_(2)处理下降了19.72%、31.82%和10.00%,较T_(2)L_(1)处理下降了17.39%、33.33%和25.00%;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较T_(1)L_(1)处理上升了89.05%,较T_(1)L_(2)处理上升了26.43%,较T_(2)L_(1)处理上升了16.42%.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类胡萝卜素(Car)较T_(1)L_(1)、T_(1)L_(2)和T_(2)L_(1)处理减小,叶绿素a/b(Chla/b)增加.综上,低温和荫蔽双重胁迫会抑制大豆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且相比于低温和荫蔽单因素胁迫,抑制作用更显著.
- 赵丝雨王思宇王文艳许梅肖启银刘卫国
- 关键词:荫蔽大豆光合特性
- 川西高原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研究
- 2013年
- 试验对川西高原半高山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马铃薯-玉米套作、小麦-玉米套作3种套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实行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种植总产量、总产值、净收益均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套作模式。
- 高文明张祯勇肖启银
-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大白菜套作
- 免耕抛秧水稻根倒伏特性及钾肥调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以D优52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根倒伏特性及钾肥调控机理。结果表明,常规翻耕插秧根倒伏系数为2.72~5.82,免耕高桩抛秧根倒伏系数为2.54~5.68,免耕抛秧和常规翻耕抛秧根倒伏系数分别为2.32~5.39和2.42~5.15,表明抛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植株抗根倒伏能力。施用钾肥有助于促进根系发育,增加茎秆充实度,改善茎秆质量,进而提高水稻抗根倒伏能力。
- 杨波杨文钰任万军阎洪肖启银卢庭启姚雄
- 关键词:水稻免耕抛秧钾肥
- 高海拔地区玉米高密度种植比较试验
- 2014年
- 在海拔2 550 m的甘孜州高山区对6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参试组合生育期适中、株型好、抗倒伏,产量高于阿单9号(CK),适应甘孜州高山、半高山区域种植。其中,早3与阿单9号(CK)产量达显著差异水平,有很好的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
- 肖启银高明文张祯勇马松明
- 关键词:品比高海拔地区
- 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12个杂交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过程,结果表明:V2(B优827)、V7(宜香优2292)和V9(内香2550)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短,为明显的同步灌浆类型;其余的组合强、弱势粒灌浆高峰时间间隔较长,为明显的异步灌浆型。灌浆过程的前、中、后3期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12%、61%、27%,且V2(B优827)、V5(冈优363)、V6(绵2优838)、V11(D优527)的强势粒上前期和中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的弱势粒上中期和后期的灌浆持续天数相差很小,V1(一丰8号)、V5(冈优363)、V11(D优527)、V12(川香9838)的弱势粒上前期贡献率较大,所以这些品种(组合)的灌浆效果都显著,产量都较高。相关分析表明,活跃生长期D、灌浆中期持续时间T2和整个灌浆持续t99都对终极生长量A有显著作用。
- 肖启银任万军杨文钰瞿天富潘成军
- 关键词:杂交水稻组合灌浆RICHARDS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