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旭漫

作品数:53 被引量:218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08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骨折
  • 13篇股骨
  • 10篇手术
  • 8篇股骨粗隆
  • 8篇股骨粗隆间
  • 8篇粗隆
  • 8篇粗隆间
  • 7篇肢体
  • 7篇下肢
  • 7篇股骨粗隆间骨...
  • 7篇粗隆间骨折
  • 6篇髓内
  • 6篇胫骨
  • 6篇内固定
  • 6篇畸形
  • 6篇骨延长
  • 5篇短缩
  • 5篇愈合
  • 5篇骨不连
  • 4篇延长术

机构

  • 50篇解放军第20...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吉林大学中日...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公安厅

作者

  • 53篇苗旭漫
  • 27篇吴其常
  • 15篇张志刚
  • 13篇崔海峰
  • 10篇卞传华
  • 8篇石伟
  • 7篇何志晶
  • 6篇林延军
  • 5篇左浩
  • 5篇闫敬军
  • 5篇王东生
  • 5篇徐莘香
  • 5篇刘绍臣
  • 4篇南军
  • 4篇姚树智
  • 4篇王飞
  • 3篇王亚军
  • 3篇朱庆三
  • 2篇杨有庚
  • 2篇王斌峰

传媒

  • 13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骨与关节损伤...
  • 4篇吉林医学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人民军医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国际护理...
  • 1篇第十一届全军...
  • 1篇第16届全国...
  • 1篇第1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肢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下肢创伤后缺损性骨不连的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总结 1 990年 1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 1 2 8例下肢长骨缺损性骨不连 ,按其缺损程度、软组织情况及有否感染分为Ⅲ度二型。Ⅰ度一型 :单纯部分皮质缺损 ,自体髂骨移植 ,钢板或髓内针固定 ;Ⅱ度一型 :≥ 1 5cm而 <5 0cm的单纯段状骨缺损 ,以半片腓骨、迭合髂骨、髓内植骨加梯形钢板或迭合髂骨闭锁髓内针固定 ;二型 ,即伴有软组织缺损或骨感染者 ,外固定架断端固定 ,骨延长术 ;Ⅲ度 :骨缺损≥ 5cm ,无论一型或二型 ,应用Ilizarov骨段输送技术。结果 全组病例均获骨性愈合 ,其中Ⅰ度 75例 ,术后 2例发生深部感染 ,1例畸形愈合 ,2例作了补充植骨 ;Ⅱ度 4 3例 ,2例螺丝钉松动 ,再次手术愈合 ,1例髓内植骨折断 ,4例遗有≤ 1 5cm短缩 ;Ⅲ度 1 3例 ,其中 2例作了缺损处的软组织修整或补充植骨。结论 下肢缺损性骨不连的分型治疗有利于术者选择简便、有效、患者痛苦小 。
吴其常苗旭漫张志刚卞传华
关键词:下肢创伤缺损性骨不连临床分型术式选择
自体骨髓移植、体外冲击波以及石膏固定治疗胫骨疲劳骨折的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背景:疲劳骨折是部队训练常见伤,目前多以保守治疗为主,愈合时间长,功能恢复差,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案。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自体骨髓移植以及石膏固定治疗3种方法对疲劳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疲劳骨折Ⅱ型的30例男性士兵,随机分为3组:①体外冲击波组:在CT定位下以疲劳骨折断裂带中心点为冲击点,单次治疗。②自体骨髓移植组:取髂前上棘下部或髂后上棘骨板较厚的部位骨髓3~5mL注入疲劳骨折断端,单次治疗。③石膏固定组:采用休息,固定,口服活血化淤药物的方法治疗。3组分别于治疗后第2,4,6,8周依照X线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标准判定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根据X射线结果,体外冲击波组与自体骨髓移植组在治疗后第8周时骨折愈合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均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功能恢复观察结果显示,体外冲击波组优于自体骨髓移植组,自体骨髓移植组优于石膏固定组。提示体外冲击波治疗是一种促进疲劳骨折愈合的有效方法。
崔海峰苗旭漫石伟刘明曦
关键词:疲劳骨折骨髓移植
保留骨内膜的胫骨截骨延长术(附30例报告)被引量:17
1994年
采用Ilizarov截骨,对34例下肢短缩病人进行了胫骨延长,其中30例已完全骨性连接,4例尚在延长或固定中。30例平均年龄为21.7岁,平均延长5.3cm。结束延长后平均骨愈合时间127天。手术的关键是要耐心地截断骨皮质,尽最大可能保留内外骨膜和骨髓。术后延迟1周开始延长,以1mm/d的速度延长,每日延长的频率不少于6次,每次延长0.17mm。
张志刚吴其常林延军杨传铎张仲文闫敬军周初松苗旭漫
关键词:下肢短缩胫骨截骨骨延长术
严重肢体短缩50例延长治疗及效果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提高严重肢体短缩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治疗50例患者,比较不同平面的骨干延长、不同截骨方式、不同延长速度和频率的疗效。结果:平均延长9.5cm,其中单段最长16cm,分段最长18cm。随着长度增加,可出现肘、膝屈曲挛缩。原有足下垂者,18例畸形加重,其中16例做了跟腱延长或三关节融合术。胫骨骨端与骨骺延长发生胫骨平台倾斜各1例,经截骨矫正。5例愈合不良或不愈合,经补充植骨治愈。结论:骺端延长、开放横断截骨、一次性快速延长是产生多种并发症的原因。实施靠近骨端的骨干延长,保留内骨膜的皮质骨截骨,成人每天1.0mm、儿童每天1.5~2.0mm的连续延长,可获得理想的肢体长度、良好的骨痂生长速度和质量以及满意的关节功能。
肖光王东生吴其常苗旭漫张立新
关键词:肢体短缩骨延长肢体不等长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水平的检测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骨折患者应用ELISA方法对其骨折后l、2、4、8、12、24、36、48、60周进行外周血的BMP-2检测,检测结果按照骨折延期愈合与正常愈合,延期愈合组中又按照骨折部位、对常规治疗的反应效果进一步分组,统计这些组别外周血中BMP-2的不同表达水平。结果: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在创伤后第一周内迅速升高,第2周内迅速回落,而后维持在比正常人群还低的水平;骨正常愈合患者中第1~2周缓慢升高,至第8周才开始回落。将骨延迟愈合患者细分化后发现四肢骨近端部位外周血BMP-2表达规律接近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随时间表达规律。而四肢骨远端包括掌指骨外周血BMP-2在骨折后一直未见增高。常规治疗48周后临床愈合的患者其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与正常对照组相似,而有效和无效组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则与总骨延迟愈合患者外周血BMP-2时间表达规律。结论:骨折后外周血中BMP-2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情况及骨折部位有关。
王斌峰崔海峰苗旭漫
关键词:骨延迟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髋膝关节畸形矫治相关生物力学研究
卞传华吴其常张国栋赵挺武闫敬军何志晶张志刚苗旭漫李晓光王春禹
该组应用模拟电测实验,光弹应力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矫形外科髋膝关节畸形矫治中尚有争议的几个问题,通过病人在体电测实验、动物实验病理切片及63例临床应用证实结果:制作髋臼发育不良模型,应用应变片测试臼侧应力分布,发现髋臼发育...
关键词:
关键词:髋膝关节畸形矫治生物力学
酒精灭活骨在治疗四肢骨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酒精灭活骨作为植骨材料治疗四肢骨肿瘤的疗效。方法1988年9月至2005年12月,应用酒精灭活骨治疗四肢骨肿瘤46例,年龄8~55岁,平均18.2岁。其中应用酒精储存异体骨42例,瘤段骨灭活再植4例。结果随访16个月~6年,平均3年6个月。酒精储骨12个月左右均修复良好;酒精灭活再植骨9~12个月与宿主骨愈合,但内部修复需24~36个月完成。本组病例无感染及疲劳骨折发生。1例瘤段灭活再植术后2年时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临床使用酒精储存异体骨和灭活再植骨,两者的灭活时间、灭活机制及骨愈合过程均有差异。酒精灭活骨具有成本低、灭活可靠、无排斥反应、骨愈合确实、操作简单等优点,是很好的植骨材料,值得推广应用。
苗旭漫吴其常郭晶林延军刘绍臣
关键词:酒精灭活再植骨肿瘤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的关系,阐明PFN固定是否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内固定治疗患者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71~95岁,平均年龄(82±3)岁,按Evans分型:ⅢA20例、ⅢB17例、Ⅳ型6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25例,车祸摔伤15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3例。对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70~85岁,平均年龄(80±5)岁,按Evans分型:ⅢA9例、ⅢB6例、Ⅳ型4例;受伤原因:滑倒摔伤11例,车祸摔伤7例,其他疾病晕倒摔伤1例。对照组患者行患肢皮牵引固定保守治疗。比较PFN手术组手术前后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前RBC、HB和H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组术后第2、3天患者RBC、HB和HCT较术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入院后1周3项指标较入院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PFN内固定治疗后容易出现术后贫血,隐性失血是术后贫血的主要原因。
王飞朱庆三苗旭漫
关键词:股骨骨折贫血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
膝屈曲挛缩矫正角度与坐骨神经延长率的计算被引量:8
1996年
本文介绍计算膝屈曲挛缩矫正角度与坐骨神经延长率关系的公式。临床将此计算公式用于矫正高度膝屈曲挛缩47例,无神经牵拉伤发生。应用此公式的三个必备条件是股骨、胫骨长度,神经与膝关节中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膝屈曲挛缩的原始角度。
苗旭漫肖光闫敬军
关键词:坐骨神经一期矫正
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治疗
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传统观念认为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率低,锁骨畸形愈合对上肢功能影响不大。以往研究多基于医生评定及放射学测量而得出结论,忽视了肩部力量及耐受力与锁骨畸形愈合...
潘拓苗旭漫吴其常
关键词:DISPLACED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