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立勇

作品数:45 被引量:60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0篇盆地
  • 30篇鄂尔多斯盆地
  • 12篇致密砂岩
  • 12篇砂岩
  • 11篇勘探
  • 9篇气田
  • 9篇古生界
  • 9篇成藏
  • 9篇储层
  • 7篇地质
  • 7篇上古生界
  • 6篇气藏
  • 5篇油气
  • 4篇源岩
  • 4篇致密砂岩气
  • 4篇苏里格
  • 4篇苏里格气田
  • 4篇盆地东部
  • 4篇主控因素
  • 4篇资源潜力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2篇低渗透油气田...
  • 6篇西北大学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石油长庆...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新疆华油油气...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45篇范立勇
  • 18篇刘新社
  • 9篇康锐
  • 6篇季海锟
  • 6篇黄道军
  • 6篇付金华
  • 4篇赵伟波
  • 4篇姚泾利
  • 4篇王怀厂
  • 4篇闫小雄
  • 4篇张春林
  • 3篇张辉
  • 3篇曹青
  • 3篇牛小兵
  • 3篇史云鹤
  • 3篇贾亚妮
  • 3篇赵靖舟
  • 2篇崔军平
  • 2篇李程善
  • 2篇贾丽

传媒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学报
  • 4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质科学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寒武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被引量:18
2021年
寒武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层系。基于最新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镜下薄片鉴定,识别出其主要发育相控型和构造强改造型两大类储层,进而细分出8类储集体,其中表生岩溶储集体和高能云化鲕粒滩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主要储集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洞、缝均发育,不同储集体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差异明显。提出了寒武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相带云岩、古隆起区表生岩溶作用和断裂活动等3方面因素,建立了寒武系储层模式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指出盆地西南缘的庆阳古陆周缘地区的寒武系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区是重点勘探地区。
张春林姚泾利李程善邢凤存范立勇莫午零朱秋影曾旭
关键词:主控因素勘探方向储层特征寒武系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西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苏里格西部地区上古生界烃源条件、储盖组合及成藏过程、成藏控制因素分析表明:气水分布受烃源岩厚度、生烃强度、运移动力和通道、异常压力等条件的控制。源储剩余压力差是天然气从烃源岩通过输导通道进入圈闭最主要的动力,砂体-孔隙型、微裂缝等为天然气的运移提供了有利的输导通道,异常压力封闭对整个研究区上古生界的天然气聚集和保存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涛范立勇
关键词:上古生界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致密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主要发育源内、近源、远源三种成藏组合,受生烃强度、运移动力和通道、异常压力等条件控制,源内组合属于近源多方向充注,成藏要素匹配好,天然气聚集效率高,多形成大型气田;近源组合紧邻烃源岩,天然气充注强度由下往...
范立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成藏条件主控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二叠系山西组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预测被引量:5
2021年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具有丰富的煤系气资源,分析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预测其蕴藏的资源潜力,对深化盆地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为目的层,基于岩心观察和单井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结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气体吸附实验等一系列分析测试成果,详细研究了烃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储层的矿物组分、孔隙结构、物性特征,进而分析煤系气成藏地质条件并进行资源潜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组烃源岩纵向上单层厚度较薄、层数多,平面上东厚西薄,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为Ⅱ_(2)、Ⅲ型,镜质组反射率介于1.2%~2.6%,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大;(2)山西组砂岩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岩屑溶孔为主,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10%;山西组泥岩的矿物组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孔喉结构复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有机质孔和微裂缝;(3)运用蒙特卡洛方法评价山西组各层段资源潜力,山西组煤系气概算资源量为306879.79×10^(8)m^(3),其中山2段资源潜力较大,煤系气资源量为177001.15×108m^(3)。
张春林张嘉琪宋泽章姜福杰范立勇裴煜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成藏地质条件资源潜力
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机制——以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为例被引量:31
2018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上古生界生烃强度较低、气水分布关系复杂的问题,对低生烃强度区致密砂岩气形成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开展研究。通过二维成藏物理模拟实验、储集层微观孔喉含气性系统分析及典型气藏解剖,建立了注气压力、储集层物性、生气下限等综合评价模型,明确了低生烃强度区致密气形成主要特征:(1)埋深小于3 000 m,生烃强度达(7~10)×10~8 m^3/km^2即可实现有效充注;(2)致密砂岩层规模性发育有利于聚集致密气;(3)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储集层物性较好的砂体,砂带中心区域局部高点富集天然气,而物性较差砂体整体含气,但含气丰度普遍较低。结合天环坳陷北段气藏解剖,提出低生烃强度区"生烃压力长期充注、规模致密砂层聚气、储集层物性差异控藏、局部甜点富集"形成机制及平面呈不连续"片状"分布的规律。天环坳陷北段致密砂岩气拓展勘探实践较好地证实了这一认识。
张福东李君魏国齐刘新社国建英李剑范立勇佘源琦关辉杨慎邵丽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溶蚀模拟实验被引量:3
2020年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致密砂岩储层发生过强烈溶蚀改造,形成了广泛的次生孔隙。但是地质条件下砂岩内长石矿物、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蚀过程及储层效应还有待深入研究。采用封闭体系下的温压共控岩溶模拟方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对盒8段致密储层砂岩开展不同温压条件下,含钙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在乙酸溶液中溶蚀规律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升高使长石溶蚀速度增快、溶蚀量增加,但是Al3+迁移量先增大再减小,所以深层砂岩中Al3+很难被迁移出来;方解石溶蚀速率远快于长石,对储层次生孔隙贡献更大;温度升高方解石溶蚀量先增大再减小,压力会抑制方解石溶蚀并且比温度的影响更大。盒8段砂岩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方解石和长石发生了溶蚀作用,这是次生孔隙生成的主要时期,随后砂岩继续深埋时,温度压力升高使方解石发生沉淀;白垩纪中期以后储层抬升使温度、压力不断降低,部分方解石会发生溶蚀。
郭壘李程善范立勇康锐张英陆应新张明峰吕成福
关键词:方解石长石水岩反应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准连续型气藏气源条件被引量:36
2013年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分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试气结果分析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等参数进行对比;接着在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求取生气强度,并将其与试气成果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气源条件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品质好、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高,其生气强度介于10×10^8~40×10^8 m^3/km^2,具有高强度、大范围的供气特点;盆地西部生气强度介于10×10^8~20×10^8 m^3/km^2,而盆地东部生气强度相对较高,多大于16×10^8 m^3/km^2。综合分析认为:优质烃源岩是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宏观上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内气、水的空间分布状态;由于为近距离成藏,其天然气聚集效率高,因此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生气强度下限可降低至10×10^8 m^3/km2左右。
曹青赵靖舟付金华姚泾利刘新社赵会涛侯云东范立勇
关键词:致密砂岩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来自伊利石结晶度及伊蒙混层的指示被引量:1
2024年
由于缺乏有效的古温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热演化程度一直以来了解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盆地内20余口钻井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开展自生伊利石结晶度和伊蒙混层系统性测试,试图从新的角度分析盆地中-上元古界—奥陶系热演化程度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盆地不同部位伊利石结晶度与深度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具有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古埋深及古地温梯度。盆地沉积盖层伊利石结晶度普遍大于0.25,未达到绿片岩相浅变质阶段;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伊利石结晶度大于0.42,表明处于成岩演化阶段;寒武系样品结晶度略小于奥陶系,整体处于成岩带中-晚期到极低级变质作用阶段;中元古界伊利石结晶度相对更低,对应热演化程度更高。此外,我们对比了伊利石结晶度和等效镜质体反射率分别恢复的地层最大古地温结果,两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对研究我国古老地层热演化程度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范立勇祁凯祁凯刘新社任战利李进步张才利张才利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热演化程度
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及资源潜力
2024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特征、煤岩性质、储层特征、含气性特征以及聚散组合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以揭示该盆地煤岩气富集条件,评价其资源潜力。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广泛发育厚层煤层,主力煤层二叠系山西组5^(#)、石炭系本溪组8^(#)煤生烃能力强,热演化程度高,为煤岩气形成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②深部煤岩储集物性好,孔渗条件佳,5^(#)、8^(#)煤平均孔隙度为4.1%和6.4%,平均渗透率分别为8.7×10^(-3)μm^(2)和15.7×10^(-3)μm^(2);煤岩中割理和裂隙发育,与微孔共同构成主要的储集空间,且随着演化程度增高,微孔体积呈增大趋势;割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对渗透率影响较大;③煤岩储层与工业分析的成分在纵向上存在较为明显的非均质性分布,与下段相比,中上段受灰分充填影响较小的光亮煤,其孔隙和裂隙更为发育,为优质储层发育层段;④鄂尔多斯盆地深部煤岩含气性好,含气量为7.5×20.0 m^(3)/t,煤岩气中游离气占比明显高于浅层煤层气,游离气占比为11.0%~55.1%,超过10%;深部煤岩中游离气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宏孔和微裂缝的数量;⑤煤岩压力测试分析表明,煤灰、煤泥聚散组合封盖性好,泥岩/灰岩(顶板)-煤层-泥岩(底板)的成藏组合条件下,煤岩气测值总体较高;⑥通过体积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资源量进行了初步评价,估算结果为22.38´1012 m3,并优选了鄂尔多斯盆地煤岩气主要有利区。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的乌审旗、横山—绥德、延安、子长以及宜川地区是8^(#)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盆地中东部的临县西、米脂、宜川—黄陵、榆林以及乌审旗—横山地区是5^(#)煤层煤岩气有利勘探区,有望形成新的天然气规模储量、产量增长区。
牛小兵范立勇范立勇闫小雄张辉张辉张辉
关键词:煤岩特征资源潜力勘探方向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与孔隙演化定量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9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9储层主要以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残余粒间孔发育;砂岩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10.8%~14%,平均降低13.1%;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使孔隙度损失11.4%~17.2%,平均损失为12.8%;而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9%~7.2%,平均增加2.87%。现令储层的孔隙度约为15%,具有良好的孔渗能力。
陈淑娜刘翰林田景春范立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孔隙演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