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丽丹

作品数:43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动脉
  • 11篇血管
  • 11篇缺血
  • 9篇蛛网膜
  • 9篇网膜
  • 9篇出血
  • 8篇蛛网膜下
  • 8篇蛛网膜下腔
  • 8篇蛛网膜下腔出...
  • 8篇下腔出血
  • 8篇颅内
  • 8篇膜下
  • 7篇动脉瘤
  • 7篇动脉瘤性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外科
  • 6篇脑血
  • 6篇出血患者
  • 5篇重症
  • 5篇卒中

机构

  • 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浙江医院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作者

  • 43篇蒋丽丹
  • 18篇徐跃峤
  • 17篇王宁
  • 15篇齐猛
  • 14篇程玮涛
  • 12篇陈文劲
  • 5篇张鸿祺
  • 5篇王军
  • 5篇吴浩
  • 4篇俞洁
  • 3篇刘云云
  • 2篇吉训明
  • 2篇王娜
  • 2篇凌锋
  • 2篇陈凌
  • 2篇马永杰
  • 2篇梁建涛
  • 1篇吕国蔚
  • 1篇王晓猛
  • 1篇武钧

传媒

  • 18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后适应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0年
缺血后适应是指在再灌注早期,重复给予几次短暂的血管闭塞与再通的过程,可明显减轻随后长时间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缺血后适应具有脑保护作用,与缺血预适应不同,缺血后适应在再灌注开始之后进行,符合临床治疗特点,有望在临床中开展。
吴浩蒋丽丹
关键词:脑缺血缺血预处理细胞保护缺血后适应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常温缺血组(n=10),亚低温组(n=10),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Brierley4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30min后再灌注72h,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区存活锥体细胞数,TUNEL法检测缺血后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温缺血组的海马CAI区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减少(P<0.01);与常温缺血组比较,亚低温组海马CAI存活的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对照组、亚低温组的海马CAI区神经元凋亡数目和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常温缺血组。在电镜下观察亚低温能明显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损害程度。结论亚低温可以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徐庆怀何学松刘冈祝刘擎刘雄英蒋丽丹吴浩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亚低温神经元细胞凋亡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生长激素(GH)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 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后1~3 d血清ACTH、TSH、泌乳素、FSH、LH、GH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依据垂体前叶激素水平将患者分为垂体激素分泌异常组(PD组,32例)和垂体激素分泌正常组(PN,59例),并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91例aSAH患者,男52例,女39例;年龄29~65岁,平均(52±9)岁。PD组血管痉挛发生率、Hunt-Hess分级≥Ⅳ级及Fisher分级≥Ⅲ级患者比例高于PN组[分别为56.2%(18/32)比28.8%(17/59),40.6%(13/32)比16.9%(10/59),56.2%(18/32)比22.0%(13/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98、6.158、10.814,均P<0.05);PD组56.2%(18/32)患者责任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较PN组动脉瘤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598,P<0.05);PD组ACTH、TSH明显低于PN组[10.26(5.79,32.22)ng/L比28.20(13.78,33.57)ng/L,0.92(0.54,2.27)mU/L比2.32(0.79,3.12)m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557、-2.154,均P<0.05);PD组预后不良率(31.0%,9/29)高于PN组(9.6%,5/52;χ^2=5.974,P<0.05)。结论a SAH患者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与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脑血管痉挛及预后有关。
曲鑫赵浩王宁尚峰程玮涛齐猛徐跃峤蒋丽丹陈文劲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垂体激素血管痉挛
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老年重症aSAH患者49例,年龄≥65岁,且Hunt-Hess分级Ⅲ~Ⅴ级,经头部CT诊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或CT血管成像证实为单发颅内责任动脉瘤。患者均予以多模态监测基础上的集束化神经重症监护治疗,对颅内动脉瘤采用开颅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动脉瘤处理后进行重症监护治疗。根据患者出院后30 d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分级结果评估预后,其中Ⅳ~Ⅴ级为预后良好,Ⅰ~Ⅲ级为预后不良,并分为预后良好组(17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新发脑梗死、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低蛋白血症、贫血和电解质紊乱(钠或钾离子异常)。对老年重症aSAH患者进行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9例患者住院时间为9~40 d,平均(17±7)d;住院期间死亡2例,存活的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间死亡1例,病死率为6.1%(3/49);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38.8%(19/49),新发脑梗死发生率为24.5%(12/49),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3%(33/49),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2.4%(11/49),低蛋白血症发生率49.0%(24/49),贫血发生率为53.1%(26/49),电解质紊乱发生率83.7%(41/49)。(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责任动脉瘤部位和动脉瘤处理方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良好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11、5、1例,预后不良组Hunt-Hess分级Ⅲ、Ⅳ、Ⅴ级分别为3、21、8例,两组不同程度Hunt-Hess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749,P<0.01
齐猛曲鑫徐跃峤陈文劲程玮涛王娜蒋丽丹王宁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分级
急性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检查的建议--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声明(中)被引量:4
2010年
2.3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2.3.1背景和方法:在头部MRI检查中常结合MRA,用于急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以指导治疗决策的制定^[19]。日前,有几种不同的MRA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包括二维时间飞跃(timeof-flight,TOF)序列、三维TOF序列、
Latchaw REAlberts MJLev MH蒋丽丹
关键词:卒中诊断显像体层摄影扫描仪脑血管造影术
重症后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3年
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可分为抢救、优化、稳定、撤离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治疗核心和目标不尽相同,但均可能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重症患者抢救阶段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但重症后稳定、撤离阶段的诊疗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改进重症后恢复阶段的管理,由冷静治疗研究组、重症超声研究组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组织重症医学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旨在提高重症患者的诊疗水平,缩短住ICU时间,促进重症后患者的全面康复。
汤铂陈文劲蒋丽丹朱世宏宋斌晁彦公宋天娇何伟刘杨张宏民柴文昭尹万红朱然刘丽霞武钧丁欣尚秀玲段军许强宏张恒王晓猛黄齐兵龚瑞琛李尊柱鲁梅珊王小亭
关键词:镇痛康复
神经外科围术期丙戊酸盐诱导高氨血症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丙戊酸盐(VPA)所致高氨血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21年3月至6月收治的颅内病变患者,围术期均使用VPA,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VPA用量、时程、血药浓度及相关并发症。分析VPA导致高氨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本组共纳入123例使用VPA的颅内病变患者,42例患者出现高氨血症,占34.15%,其中3例患者发生高氨性脑病(VHE),占总人数的2.4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和类固醇激素使用是高氨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高BMI患者、合并使用类固醇激素更容易发生高氨血症。而VPA使用的剂量、时程及血药浓度对高氨血症的发生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氨血症导致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延长,会影响术后30 d的预后(P<0.05),但对术后90 d及1年的预后无影响(P>0.05)。高氨血症组和非高氨血症组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围术期使用VPA预防癫痫发作相对安全,但是要注意相关并发症,特别是高氨血症的发生。神经外科医生要注意术后并发症导致的意识障碍与VHE的鉴别,避免影响临床决策。
赵浩刘琛曲鑫徐跃峤齐猛陈文劲程玮涛尚峰蒋丽丹王宁
关键词:高氨血症丙戊酸盐并发症围术期神经外科
一种引流监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流监测系统,至少包括控制模块、传感器和警报模块,控制模块设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流量监测。S1控制模块接收第一传感器检测的当前颅内压P<Sub>0</Sub>;S2控制模块设定引流周期T<Sub>0</Su...
齐猛王宁陈文劲徐跃峤纪媛媛程玮涛蒋丽丹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是否需要使用保护装置——介入技术对预后的影响(SPACE试验)
2009年
使用保护装置和设计不同的支架一直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并无独立、对照的多中心研究数据可以证实其有效性。
蒋丽丹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保护装置介入技术E试验预后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责任病变的探查与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提高手术治疗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以便对三叉神经进行充分减压。方法术前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91例,86例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其中85例术中亦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术中探查所见,判断分析其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结果 8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者60例(70.6%,包括蛛网膜明显粘连3例),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者21例(24.7%),无责任血管者4例(4.7%,其中1例蛛网膜增厚粘连明显)。85例患者中,有蛛网膜增厚粘连者共4例(4.7%,其中3例合并动脉压迫、1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病变除单一责任血管外,还包括2支及多支责任血管、合并蛛网膜明显粘连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中需要明确所有可能的责任病变,以便对三叉神经进行充分减压。
齐猛刘洋蒋丽丹梁建涛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动脉压迫静脉压迫蛛网膜粘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