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蔺琛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大熊猫
  • 1篇野外
  • 1篇优势种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服务
  • 1篇生态功能区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兽类
  • 1篇区系
  • 1篇区系研究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空间异质性
  • 1篇功能区
  • 1篇保护区
  • 1篇GIS技术
  • 1篇步道

机构

  • 3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蔺琛
  • 2篇龚明昊
  • 1篇侯盟
  • 1篇宋延龄
  • 1篇岳建兵
  • 1篇欧阳志云
  • 1篇潘旭
  • 1篇刘洋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2013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和访问调查法对甘肃插岗梁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补充调查,同时结合有关资料,对该地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插岗梁有兽类8目23科6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有20种。在60种兽类中,啮齿目(20种)和食肉目(19种)种类占绝对优势。保护区兽类区系组成中,东洋种与古北种比例相当(东洋种有23种,古北种有22种,广布种有15种)。调查结果显示,插岗梁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丰富,区系组成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点。
岳建兵蔺琛王建华
关键词:兽类区系
基于野外痕迹点和GIS技术定量评估步道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道路建设不仅直接导致野生动物死亡,还能对栖息地形成阻碍效应,导致小种群出现或隔离,增加物种灭绝的风险。生态学家在道路对野生动物影响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进展是道路影响域(road-effectzone)的提出,但影响域既不能反映道路影响的变化性,也难以满足栖息地评估对数据的要求。为此,我们以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为例来探讨道路影响的定量评估方法。在佛坪和长青保护区内选择了3条步道,获取了步道周边1,042个大熊猫的痕迹点数据,通过GIS计算各痕迹点到步道的距离,统计距离步道每20m内的痕迹点数量,以此作为其活动频率。在距步道每100m处设置检测点,通过非参数检验比较检测点前后活动频率分布的变化,寻找道路对大熊猫活动影响的突变点,确定影响变化的阈值距离和评价标准。研究发现在距离步道1,000m内,随距离的增加,大熊猫活动频率逐渐增大,大熊猫有明显的回避效应;在距步道500m、1,000m处发现活动频率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影响的阈值距离。本研究基于痕迹点和阈值距离的评估方法可以反映道路影响连续、渐变的特点,使定量、准确评估其影响成为可能。
龚明昊侯盟蔺琛宋延龄欧阳志云
关键词:步道大熊猫
基于优势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空间异质性研究——以长白山生态功能区为例被引量:9
2018年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系统的主导功能之一,对生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有助于准确认识区域的保护价值及重要性,但目前可借鉴的生物多样性价值空间异质性评价方法和经验偏少。以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优势物种的分布及其环境因子,通过Maxent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将研究区域分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高价值区、中价值区和一般价值区,并开展景观分析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高价值区域占总面积的42.9%、主要分布于长白山保护区内,保护区内的高价值斑块也较保护区外完整、面积大;研究区域内生物多样性高价值斑块的平均面积和最大斑块面积远高于中价值区和一般价值区,其斑块景观较完整、破碎化水平相对较低,是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植被是对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土层厚度和海拔。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过程连续性保护的需要,保护区南部缓冲区可考虑调整为核心区,保护区外还有较大面积的生物多样性高价值和中价值区域也应纳入保护区进行保护;长白山西坡是生物多样性高价值斑块最破碎的区域,应在未来的保护工作中予以特别关注。本研究表明关联优势种空间分布及环境因子是认识生物多样性价值及空间异质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方法可为生态红线划定和国家公园设计提供参考。
蔺琛龚明昊刘洋潘旭朴正吉
关键词:生态服务优势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