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昕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湿疣
  • 6篇尖锐湿疣
  • 5篇乳头
  • 5篇乳头瘤
  • 5篇乳头瘤病毒
  • 5篇瘤病毒
  • 4篇人乳
  • 4篇人乳头瘤
  • 4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色素痣
  • 2篇受体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巨大色...
  • 2篇癌变
  • 2篇白癜风
  • 2篇P16
  • 2篇P53
  • 2篇TOLL样受...
  • 2篇并发

机构

  • 8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陈丽
  • 8篇褚昕
  • 2篇李冬金
  • 1篇曹先伟
  • 1篇熊柱凤

传媒

  • 2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尖锐湿疣与外生殖器癌
人乳头瘤病毒可引起被感染细胞的过度增殖及恶性转化,该病毒感染与许多上皮增生性病变甚至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本文综述了人乳头瘤病毒在外生殖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从多方面阐述了尖锐湿疣的癌变机理。
陈丽褚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
文献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Toll样受体8、9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8、9在尖锐湿疣局部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为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提供可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即用型快速免疫组化一步法)法检测50例尖锐湿疣皮损和10例正常皮肤(包皮)中TLR8、TLR9的表达情况,并应用IPP6.0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⑴免疫组化定位分析:TLR8在CA皮损中于基底层及棘细胞层强阳性表达,颗粒层及角质层中等强度表达;TLR8在正常表皮基底层弱表达,且以胞质型为主,其他角质形成细胞层及真皮层不表达。TLR9在CA皮损中表皮各层均呈强阳性表达,棘细胞层部分呈颗粒状聚集;TLR9在正常表皮的各层均呈强阳性表达,除角质层外。⑵IPP6.0彩色图像分析定量研究:CA皮损中TLR8和TLR9蛋白表达的相对量分别为0.1267±0.05140和0.1604±0.0615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797±0.02805和0.1263±0.017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8、TLR9在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且集中分布于基底层和棘细胞层。TLR8、TLR9可能是HPV的识别受体,参与机体局部皮损抗HPV免疫应答。
李冬金熊柱凤褚昕曹先伟陈丽
关键词:尖锐湿疣TOLL样受体人乳头瘤病毒
Toll样受体与尖锐湿疣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13种Toll样受体,即TLR 1-13,而在人类发现了10种[1],即TLR 1-10,TLR1-9也在鼠中表达,TLR11只存在于小鼠,而TLR12-13则存在于小鼠和大鼠。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对不同的刺激作用产生不同的反应。其中识别病毒的有: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它们可识别特异性蛋白、DNA和RNA等病毒源性分子,启动胞内抗病毒信号传导机制,通过一系列接头蛋白、信号复合体和转录因子,介导了以干扰素反应为主要机制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同时也参与调控针对病毒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尖锐湿疣是由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其发生、转归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TLRs作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机体抗HPV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李冬金褚昕陈丽
关键词:TOLL样受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免疫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
患者男,37岁。出生时即发现躯干处大片黑褐色斑片,20年前开始全身出现散在色素脱失斑,有较多发生在原黑斑皮损上。先天性巨在色素痣并发白癜风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褚昕陈丽
关键词:白癜风先天性
尖锐湿疣与外生殖器癌被引量:1
2007年
陈丽褚昕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
p53 p16 pRb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癌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观察外阴尖锐湿疣和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以及抑癌基因或癌蛋白53(p53)、细胞周期蛋白酶抑制物(p16)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pRb)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外阴尖锐湿疣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外阴尖锐湿疣50例,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20例,全部标本用HPV16/l8基因探针行分子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测定p53、p16、pRb的阳性指数和平均吸光度。结果(1)HPVl6/l8阳性组的p16、pRb表达率与鳞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PVl6/l8阳性组p53、p16、pRb的阳性指数、吸光度,与HPVl6/l8阴性组和鳞癌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HPVl6/l8型感染与癌变有关,检测p53、p16、pRb的表达有助于预测癌变风险。
陈丽褚昕
关键词:P53P16PRB尖锐湿疣癌变人乳头瘤病毒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并发白癜风1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男,37岁。因腰背部出现黑褐色斑片37年,全身散在白斑20年,于2008年7月16日就诊。患者自出生右侧腰背部即有大片黑褐色斑片.随着年龄增长斑片逐渐增大,其上有粗的黑色毛发,无任何不适。20年前患者无任何诱因于面部出现色素脱失斑,迅速扩大,躯干部黑斑内亦发现大片色素脱失斑,胸部及上肢也有色素脱失斑。未予治疗。面部及躯干部色素脱失斑逐渐稳定。无其他免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病史。家族成员中未发现巨大色素痣及白癜风患者。
褚昕陈丽
关键词:白癜风
p53、p16、pRb的表达与尖锐湿疣癌变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外阴尖锐湿疣和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HPV16/18型的感染情况,以及p53、p16、pRb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外阴尖锐湿疣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取外阴尖锐湿疣50例,外生殖器鳞状细胞癌20例,...
陈丽褚昕
关键词:外阴尖锐湿疣P16P53PRB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