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宁

作品数:6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药物
  • 2篇乌头
  • 1篇代谢产物
  • 1篇电喷雾
  • 1篇电喷雾串联质...
  • 1篇新乌头碱
  • 1篇药物载体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电...
  • 1篇质谱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
  • 1篇神经系统药
  • 1篇神经系统药物
  • 1篇生物碱
  • 1篇四逆
  • 1篇四逆汤

机构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赵宁
  • 6篇李范珠
  • 2篇俞文英
  • 2篇陈苹苹
  • 2篇蔡鑫君
  • 2篇程巧鸳
  • 1篇魏颖慧
  • 1篇徐秀玲
  • 1篇夏爱晓
  • 1篇柴国宝
  • 1篇柳琳
  • 1篇张如松
  • 1篇叶姣云
  • 1篇阮叶萍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新乌头碱在大鼠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被引量:9
2010年
研究新乌头碱在大鼠尿液中的主要代谢产物。大鼠灌胃给予新乌头碱,连续收集尿液24h,尿液经固相萃取法富集纯化后,以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分析尿液中新乌头碱的代谢产物。在大鼠尿液中发现了新乌头碱原形药物和5个代谢产物,分别推测为新乌头次碱葡糖醛酸结合物、10-羟基新乌头碱、1-O-去甲基新乌头碱、去氧新乌头碱、新乌头次碱。在新乌头碱的5个代谢产物中,新乌头次碱葡糖醛酸结合物(m/z766)为首次发现新的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的II相代谢产物,揭示了新乌头碱在大鼠体内代谢新途径。
陈苹苹赵宁徐秀玲阮叶萍魏颖慧李范珠
关键词:新乌头碱代谢产物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
自组装纳米粒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自组装纳米粒具有粒径小、长循环和独特的体内分布等特点,为有效克服生理屏障和为药物靶向传递提供了很好的前景。综述了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处方组成、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
柳琳蔡鑫君柴国宝夏爱晓赵宁李范珠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药物载体
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Magic C18AQ色谱柱;乙腈-水(0.1%三乙胺)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5~665μg.mL-1,6.05~605μg.mL-1和5.80~580μg.mL-1。该方法回收率新乌头碱为98.77%(RSD=0.41%),乌头碱为101.3%(RSD=1.55%),次乌头碱为97.48%(RSD=1.34%)。[结论]RP-HPLC梯度洗脱法能将乌头类生物碱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叶姣云赵宁陈苹苹李范珠
关键词:RP-HPLC梯度洗脱法四逆汤乌头类生物碱
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被引量:29
2007年
高等教育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才能的优秀人才,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措施。
李范珠张如松赵宁俞文英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8年
微透析技术能直接、有效地对作用部位细胞外液中的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进行持续检测,是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微透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重点介绍了其在药动-药效学结合研究中的应用。
赵宁程巧鸳俞文英李范珠
关键词:微透析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抗肿瘤药
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 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模式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川芎嗪壳聚糖微球,以包封产率为指标,考察处方及工艺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壳聚糖质量浓度0.01g/mL,川芎嗪与壳聚糖的质量比1:4,进风温度120℃,空气流速500L/h,所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表面圆整,载药量为(18.60±0.15)%,包封率为(93.01±0.76)%,平均粒径为(10.69土0.64)μm。体外释放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在1~15h内拟合Higuchi方程Q=19.798t^1/2。+25.209(r=0.997)。结论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包封产率较高,制备工艺简单、过程稳定,可望成为实现中药微球工业化的有效方法。
蔡鑫君程巧鸳赵宁李范珠
关键词:川芎嗪壳聚糖微球喷雾干燥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