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3篇内膜
  • 3篇颈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剥脱...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内膜剥脱
  • 2篇内膜剥脱术
  • 2篇颈动脉内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剥...
  • 2篇颈动脉内膜剥...
  • 2篇颈动脉狭窄
  • 2篇剥脱
  • 2篇剥脱术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动脉支架成形...
  • 1篇心内膜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崔文军
  • 4篇王兵
  • 4篇赵磊
  • 4篇吴斐
  • 3篇李攀峰
  • 3篇李阳
  • 3篇厉建林
  • 2篇丁语
  • 1篇王越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对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的病例特点和行CEA的疗效及并发症。随访观察ICA再狭窄、脑卒中及死亡情况。结果:52例患者行CEA成功率为100%。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为11.5%(6/52),术后患者脑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30d内出现1例(1.9%)局灶性脑梗死、3例(5.8%)切口血肿、1例(1.9%)短暂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2例(3.8%)脑过度灌注现象,经积极治疗好转,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4年,患者均无术侧颈动脉再狭窄,4例(7.7%)于术后1年出现对侧脑卒中,无死亡病例。结论:CEA治疗对侧ICA闭塞、同侧ICA重度狭窄患者具有较好的围手术期疗效和脑卒中预防作用。
李攀峰王兵厉建林崔文军李阳赵磊吴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颅多普勒
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后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84例成功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6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22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1年颈动脉通畅情况及血脂水平情况,评估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再狭窄的预防效果。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较未服用他汀药物患者低,高密度脂蛋白较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患者再狭窄患者7例,其中闭塞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CEA术后患者颈动脉再狭窄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李阳王兵厉建林吴斐李攀峰赵磊丁语崔文军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阿托伐他汀再狭窄
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的杂交策略被引量:1
2013年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由栓子导致的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栓子的常见来源有心源性(心房颤动、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房黏液瘤等)和血管源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人工血管内血栓、动脉内操作及动脉内异物等).最近几年因风湿性血管疾病及心房颤动引起的急性动脉栓塞逐渐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栓塞和更加复杂疾病模式的患者逐渐增加.一、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1.外科切开动脉取栓:早期急性动脉栓塞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1)尝试取出栓子和血栓;(2)尽可能的取出血栓和栓子,然而用的并不是专门为取出血栓而设计的工具;(3)截肢.
王兵厉建林王越崔文军赵磊李阳李攀峰吴斐
关键词:急性动脉栓塞血管内血栓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细菌性心内膜炎杂交
两种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效用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Mo.Ma近端保护装置及远端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2例CAS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及24例CAS联合应用Mo.Ma近端保护装置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30d内心脏并发症、术侧新发脑卒中、死亡、过度灌注现象、阻断不耐受等情况。结果 76例患者均成功释放支架。远端保护组术后30d内出现1例(1.9%)心绞痛,3例(5.8%)新发脑卒中,3例(5.8%)脑过度灌注现象。近端保护组术中出现1例(4.2%)阻断不耐受情况,术后30d内出现1例(4.2%)脑过度灌注现象,无新发卒中及心脏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两组30d内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两组患者的术后30d内新发脑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近端保护组的新发脑卒中率为0,显示了Mo.Ma保护装置预防脑栓塞的潜在优势,仍需要继续扩大样本量证实。
赵磊王兵吴斐崔文军丁语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卒中远端保护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