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群
- 作品数:2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 热处理对非晶态R_2Fe_(23)B_3(R=Y,Pr)合金的相结构和磁性的影响被引量:1
- 1992年
- 自从高磁能积Nd_2Fe_(14)B材料被发现以来,非晶态Nd-Fe-B合金的磁性和晶化已有许多的研究。利用快淬方法制备的非晶态材料,在高于其晶化温度退火时,往往会形成亚稳相,然后在更高的温度转变成稳定相。Buschow等研究了富Fe的非晶态Nd-Fe-B合金的晶化行为,发现了Nd_2Fe_(23)B_3和NdFe(12)B_6两个新的亚稳相。Nagayama等也作过类似研究。
- 沈保根杨林原曹蕾袁俭郭慧群
- 关键词:相结构磁性非晶态合金
- 一种含稼的稀土——铁基永磁碳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镓的稀土——铁基永磁碳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钐铁碳基材料中附加适量的镓,熔炼成钐铁镓碳基单相材料,制备方法采用粉末烧结和快淬工艺,制备出高磁能积的各向异性或高矫顽力的各向同性的永磁材料。
- 沈保根孔麟书詹文山郭慧群王芳卫宁太山赵见高曹蕾胡明
- 文献传递
- 非晶态R_4Fe_(77.5)B_(18.5)合金的磁性和晶化
- 1993年
- 低Nd快淬Nd-Fe-B合金,由于具有高的剩磁和磁能积可望成为实用性永磁材料。我们已在Nd-Fe-B三元相图的富Fe区,系统地研究了快淬Nd-Fe-B合金的相组成和磁性,重点研究了低Nd(3—5at%)快淬Nd-Fe-B合金的永磁性。在Nd_4Fe_(77.5)B_(18.5)合金中,获得室温最大矫顽力H_c=231kA/m和磁能积(BH)_(max)=104kJ/m^3,并研究了Co,Al,Ga等元素的替代对快淬Nd_4Fe_(77.5)B_(18.5)合金磁性的影响。本文报道非晶态R_4Fe_(77.5)B_(18.5)(R=Y,Ce,Pr,Nd,Gd,Dy)合金的磁性和晶化以及晶化对磁性的影响。
- 沈保根杨林原郭慧群赵见高
- 关键词:磁矩居里温度晶化磁性金属玻璃
- Ho_2Fe_(17)C_x的结构与磁性被引量:1
- 1993年
- 用快速急冷方法制备了Ho_2Fe_(17)C_x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形成、结构与磁性。这些化合物在高温下是稳定的,随C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由六角Th_2Ni_(17)型转变为菱形Th_2Zn_(17)型。测量了Ho_2Fe_(17)C_x化合物在1.5K和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得到每个Fe原子磁矩近似与C含量无关。C原子的引入导致了单胞体积的膨胀和居里温度的增加,利用分子场模型得到,居里温度随x的增加而提高主要是由于间隙C原子的作用增强了Fe-Fe原子间的交换作用所致。
- 沈保根孔麟书曹蕾宫华扬王芳卫詹文山郭慧群赵见高
- 关键词:钬合金稀土铁合金磁性
- 磁共振法研究(Fe_(1-x)Co_x)_(84)Zr_(3.5)Nb_(3.5)B_8Cu_1纳米晶薄带的磁各向异性被引量:2
- 2003年
- 铁磁共振 (FMR)实验研究 (Fe1 -xCox) 84Zr3 5Nb3 5B8Cu1 (x =0 0 ,0 2 ,0 4,0 6 ,0 8)合金薄带的各向异性 ,易轴在薄带的横向方向 ,同等宽度样品的各向异性常数K′随Co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 ,K′值在 4 67× 1 0 -5J m(x=0 0 )到2 54× 1 0 -5J m4(x =0 8)之间 .由于磁化率的虚部 χ″(H)随磁场强度H非线性变化 ,在低场 (0— 1 2mT)有一个与FMR信号强度相当的低场非共振信号 .特别是对Fe84Zr3 5Nb3 5B8Cu1 合金薄带的磁化 ,在可逆磁化 (0— 2 0mT)和趋近饱和磁化 (9 0— 1 2mT)区域 ,dχ″ dH =0 ;不可逆畴壁移动过程中 ,交流磁化率虚部 χ″(H)与磁场强度的n次方即Hn(n≥ 3)有关 ;在磁畴转动过程中 χ″(H)正比于H2 (瑞利区 ) ,dχ″dH为常数 ;而且发现 ,有不可逆畴壁移动_磁畴转动三段交替变化的过程 。
- 侯碧辉刘凤艳郭慧群
- 关键词:铁磁共振磁化过程
- 铁锆硼掺杂纳米晶巨磁阻抗薄带材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新的掺杂铁锆硼材料体系,其组分为Fe<Sub>100-x-y-z</Sub>Zr<Sub>y</Sub>B<Sub>z</Sub>M<Sub>x</Sub>,通过熔炼、快...
- 梅良模陈晨郭慧群刘宜华栾开政
- 文献传递
- 纳米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软磁合金薄带的巨被引量:2
- 1995年
- 非晶态和纳米晶FeCuNbSiB中首次研究了其磁致阻抗效应,阻抗Z(f,H)与交流驱动电流的频率f以及外加直流磁场H均有密切关系。磁致阻抗ΔZ/Z=(Z(Hmax)-Z(o))/Z(Hmax)随f的变化是首先快速增加,在300~500kHz附近达到最大,然后下降。纳米晶的变化比非晶态要大。对550℃退人3h的样品,在300kHz处可获得的最大碰致阻抗为-227%(H=75Oe),而退火5h的样品在1MHz、H=10Oe时,最大磁致阻抗为+250%。
- 李民郭慧群栾开政赵见高刘宜华沈保根梅良模
- 关键词:纳米晶软磁合金退火
- 铁锆硼掺杂纳米晶巨磁阻抗薄带材料及制备方法
-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采用新的掺杂铁锆硼材料体系,其组分为:Fe<Sub>100-x-y-z</Sub>Zr<Sub>y</Sub>B<Sub>z</Sub>M<Sub>x</Sub>,通过熔炼、...
- 梅良模陈晨郭慧群刘宜华栾开政
- 文献传递
- 间隙碳原子对(Er_(1-x)Sm_x)_2Fe_(17)C_y化合物形成、结构与磁性的影响
- 1993年
- 用快淬方法制备了单相(Er_(1-x)Sm_x)_2Fe_(17)C_y(x=0.2,<3.0;x=0.5,y<2.0)化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形成、结构、稳定性及内禀磁性结果表明,它们在高温是稳定的,随碳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由六角的Th_2Ni_(17)型向菱方的Th_2Zn_(17)型转变间隙碳原子的引入导致了单胞体积的膨胀、室温饱和磁化强度和Curie温度的增加当y>1.0时,(Er_(1-x)Sm_x)_2Fe_(17)
- 沈保根孔麟书曹蕾王芳卫詹文山郭慧群赵见高
- 关键词:碳化物原子磁性
- 非晶态Co_(70)Cr_(20)Zr_(10)合金在居里温度附近的磁性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研究非晶态Co_(70)Cr_(20)Zr(10)合金在居里温度附近的磁性,样品的磁特性符合二级相变规律。得到临界指数β=0.45±0.02,γ=1.9±0.1,δ=5.13±0.05。Co_(70)Cr_(20)Zr_(10)合金的居里温度为Tc=(186.7±0.2)K。临界指数β,γ,δ满足γ=β(δ-1)关系,但临界指数值都偏离三维Heisenberg模型的理论值,这种行为可能起源于非晶态合金磁的不均匀性。讨论了Kouvel-Fisher(K-F)参数γ(T)对温度T的依赖关系。
- 胡凤霞沈保根陈金昌郭慧群
- 关键词:非晶态合金居里温度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