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高贤

作品数: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5篇磁共振
  • 4篇缺血性半暗带
  • 4篇半暗带
  • 3篇成像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早期脑梗死
  • 2篇术后
  • 2篇清除术
  • 2篇清除术后
  • 2篇缺血半暗带
  • 2篇微创
  • 2篇微创血肿
  • 2篇微创血肿清除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钟高贤
  • 3篇缪学琼
  • 2篇徐恩
  • 2篇江金带
  • 2篇林清原
  • 2篇查运红
  • 2篇李树欣
  • 2篇王伟
  • 1篇彭文宏
  • 1篇赖宝英
  • 1篇朱杰琳
  • 1篇王涛
  • 1篇刘克
  • 1篇谢海峰
  • 1篇李淡芳
  • 1篇潘英
  • 1篇解龙昌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弥散加权成像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后影像学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于发病后6~24 h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均于发病后9~11 d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2组血肿周围表观弥散系数值与对侧对称区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血肿周围区域表观弥散系数值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神经影像学不仅可提供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可提供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钟高贤查运红缪学琼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护理和多学科管理的全面论述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被引量:5
2009年
缺血性卒中占所有卒中的87%。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卒中医疗诊治的发展,医疗卫生人员和机构被号召实施最新的循证医疗措施。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The American Hear t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组织了一个多学科医疗卫生专家组,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处理进行一次具有实践意义的全面论述。本文针对护理及相关医疗卫生人员,对其在AIS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及责任进行教导。
解龙昌徐恩钟高贤林清原彭文宏赖宝英李淡芳朱杰琳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患者学科管理医疗诊治
弥散及灌注加权成像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以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 13例发病时间在2 ̄6h以内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和PWI,并在2 ̄28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扩张变化和血流灌注。结果①梗死中心区与缺血半暗带表观弥散系数(ADC)平均值分别为7.01×10-4mm2/s及9.36×10-4mm2/s,rADC平均值分别为0.63及0.87。梗死中心区ADC及rADC均明显降低,缺血性半暗带ADC及rADC轻度下降,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②PWI显示11例超早期脑梗死存在灌注缺损区或灌注减低区,2例腔隙性脑梗死未见明显异常。③对于PWI>DWI者,ADC值轻度降低(<22%)的区域可能为缺血性半暗带;而ADC值明显降低(25%~53%)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 DWI与PWI的联合应用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钟高贤江金带李树欣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
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灶大小、脑血流等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药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发病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组(23例)和丹参组(18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成轻、中、重三度。尤瑞克林组,给予0.15PNA单位尤瑞克林,丹参组给予400mg丹参,均为静脉滴注.1次/d,10d为一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d对患者进行头部磁共振多序列的检查。发病后30、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①两组治疗后NIHSS分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NIHSS〉10的中、重度患者,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治疗前后NIHSS差值中位数分别为4.0(3.0~7.0),2.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尤瑞克林组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②尤瑞克林组、丹参组梗死灶增大的比率分别为42.9%(9/21)和41.2%(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两组梗死灶渗血率分别为38.1%(8/21)和11.8%(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③尤瑞克林组及丹参组在治疗后,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尤瑞克林组在治疗后相对局部脑血流星(梗死区脑血容量/镜像区脑血容量)增加较丹参组明显,分别为1.26±0.13和1.0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④MRA显示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再通比例分别为5/7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结论尤瑞克林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区血液供应;与丹参组比较对中、重度患者疗效更好。
徐恩缪学琼林清原潘英钟高贤刘克谢海峰詹丽璇
关键词:激肽释放酶类脑梗死局部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0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52名正常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其血脂水平及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IMT。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的血脂水平及IMT与对照组比较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较正常者增厚。
陈登青钟高贤
关键词: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过多颈动脉内膜
磁共振波谱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超早期脑梗死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检查,力求量化缺血半暗带评定标准。方法对13例发病时间在2~6h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磁共振成像(MR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并在2~28d内复查T2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对侧镜像区,测量其代谢改变。结果①超早期脑梗死的MRS改变为乳酸(Lac)浓度升高和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水平降低。②Lac升高且NAA正常或轻度下降(<14%)的区域可能为缺血性半暗带;而Lac升高且NAA明显下降的区域(16%-34%)可能为不可逆损伤区。结论 MRS的应用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并预测缺血半暗带。
钟高贤江金带李树欣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DWI、PWI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联合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力求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13例发病时间在2~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DWI、PWI技术,并在2~28天内复查TWI确...
钟高贤王伟姜亚平唐洲平朱文珍
文献传递
磁共振MRS量化评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性半暗带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技术(MRS)界定超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力求提出量化评定标准。方法13例发病时间在2~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行MRI检查,包括1HMRS技术,并在2~28天内复查TWI确定最终梗死范围。对梗死中心...
钟高贤王伟姜亚平唐洲平朱文珍
文献传递
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后磁共振波谱(MRS)的变化,从影像学方面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及临床价值。方法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6~24h内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脑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发病后9~11d行常规MRI及MRS检查。结果对磁共振谱线进行分析,对照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对应区域的NAA/Cr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较后者降低(12.6±7.4)%,其中4例可见到明确的乳酸峰。微创组血肿周围NAA/Cr与对侧相对应区域的NAA/Cr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乳酸峰显示不明显。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组与对照组MRS的变化从影像学方面佐证了微创血肿清除术效果。神经影像学不仅提供了形态结构上的依据,还提出了功能上的客观指标。
钟高贤查运红缪学琼王涛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磁共振波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