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嶂松

作品数:28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细胞
  • 12篇造血
  • 12篇干细胞
  • 11篇造血干
  • 11篇造血干细胞
  • 10篇干细胞移植
  • 8篇造血干细胞移...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7篇急性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移植物抗宿主...
  • 5篇异基因
  • 5篇植物抗宿主病
  • 5篇细胞移植治疗
  • 5篇粒细胞
  • 5篇抗宿主病
  • 5篇基因
  • 5篇干细胞移植治...
  • 4篇异基因造血干...

机构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厦门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作者

  • 28篇阎嶂松
  • 24篇韩明哲
  • 20篇姜尔烈
  • 19篇冯四洲
  • 17篇黄勇
  • 15篇王玫
  • 14篇杨栋林
  • 9篇周征
  • 8篇魏嘉璘
  • 7篇翟文静
  • 7篇刘庆国
  • 5篇马巧玲
  • 5篇张桂新
  • 5篇蔡小矜
  • 4篇王荷花
  • 4篇刘庆国
  • 4篇王华
  • 4篇杨帆
  • 3篇陈辉树
  • 3篇何祎

传媒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肿瘤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新疆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第九届全国实...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供、受者IL-10基因多态性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供、受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77例供、受者IL-10基因-1082A/G、-819T/C、-592C/A位点的SNP,探讨供、受者不同基因型与受者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TA/ATA纯合子型与非ATA/ATA纯合子受者各有33例和44例,两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25.0%(P〈0.05);移植后预期5年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10.7±5.9)%和(29.7±5.2)%(P〈0.05);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1.8±6.7)%和(56.8±7.5)%(P〈0.05)。ATA/ATA纯合子型与非ATA/ATA纯合子受者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供者为ATA/ATA纯合子和非ATA/ATA纯合子型者各有37例和40例,其相应受者Ⅱ-Ⅳ度aGVHD发生率、广泛型cGVHD发生率、5年累积复发率、TRM率、DF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者非ATA/ATA纯合子型和原发病为高危的受者为降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2.911,P=0.029;危险度=2.686,P=0.027)。结论在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中,与非IL-10ATA/ATA基因型受者相比较,ATA/ATA基因型受者移植后Ⅱ-Ⅳ度aGVHD发生率和TRM率显著降低,其DFS率也较高。
蔡小矜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秫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多态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以吡喃阿霉素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分析采用以吡喃阿霉素(pirarubicin,THP)为基础的联合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以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情况,探讨不同预后因素对于缓解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以THP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诱导治疗初治的原发AML患者29例,计算CR率、DFS期、OS期以及1、2年的DFS率和OS率。根据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FAB分型、染色体核型以及免疫表型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之间的CR率、总体有效率[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CR]和OS期(率)。结果:经1个疗程的TA(THP+阿糖胞苷)方案诱导治疗后,19例(65.5%)患者达到CR,6例(20.7%)患者达到PR,4例(13.8%)患者未缓解(noresponse,NR),总体有效率(PR+CR)为86.2%。19例CR患者的中位DFS期为22.9(4.0—27.0)个月,1、2年的DFS率均为77.1%。患者的中位OS期为18.6(2.0—28.1)个月,1、2年的OS率分别为58.6%和52.8%。年龄〈45岁、白细胞计数〈20×10^9/L、FAB分型为M2、染色体核型为良好和中等组、CD9和CD56阴性者的总体有效率(PR+CR)较高。log-rank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和FAB分型为M2者的OS期较长。结论:采用TA方案诱导治疗AML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FAB分型、染色体核型以及CD9、CD56的表达是影响治疗有效率的预后相关因素。
姜尔烈黄勇庞爱明刘庆国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张平冯四州韩明哲
关键词:粒细胞急性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预后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Sweet's综合征(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 讨论并鉴别全反式维甲酸(ATRA)引起的少见的不良反应,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 报告国内首例ATRA治疗APL并发Sweet’s综合征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文献报道共有13例APL患者发生与ATRA治疗相关的Sweet’s综合征。包括本例在内的14例患者,中位年龄49.5(9~84)岁,女10例,男4例。10例患者单独累及皮肤,4例除皮肤外还累及肌肉、肺部、肾脏。皮肤累及以上肢为多(11例),其他部位包括下肢、面部、颈部、背部、腹部、会阴部等。患者出现Sweet’s综合征时,ATRA治疗中位时间为18(6~34)d,外周血中位白细胞计数为7.05(0.80—23.00)×10^9/L。有4例患者未中断ATRA治疗,共有13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2例有效。1例患者自发缓解。在全部14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结论 Sweet’s综合征为ATRA治疗APL患者过程中少见的并发症,与皮肤组织的炎症和感染不易鉴别,其发生的机制与维甲酸综合征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再次应用ATRA后未见复发。
阎嶂松李大鹏姜尔烈周春林刘恩彬陈辉树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SWEET综合征维甲酸
表现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造血停滞23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报告表现酷似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急性造血停滞(AAH)患者临床特征,探讨与 SAA 和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者的鉴别。方法以1111例初治 SAA 和 vSAA 患者为对照,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表现酷似再生障碍性贫血的 AAH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结果 23例 AAH 中16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 SAA 或 vSAA 诊断标准,自发病起2个月内出现自发性造血恢复,中位时间为17(8~40)d。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符合 SAA 或 vSAA 诊断标准的16例 AAH 患者年龄大[中位年龄35.5岁,SAA(包括 vSAA)为21.0岁],多伴有其他疾病及用药史,常以发热症状起病;实验室检查与 SAA 或 vSAA 相似,但低血清白蛋白发生率高,总铁结合力减低更为常见,骨髓 CFU-GM 相对较高。结论某些 AAH 与 SAA 或 vSAA 临床表现非常相似,常需回顾性诊断方可鉴别,分析其起病情况及实验室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
阎嶂松张莉王慧君周康李建平黄振东万丽尚磊鲍雪临张凤奎
关键词:贫血急性
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方案从骨髓CD34+细胞体外扩增诱导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评价不同诱导方案诱导DC的效果。方法免疫磁珠法纯化骨髓CD34+细胞。在有血清条件下应用两步法:SCF+FL+TPO+IL-3扩增2周,然后以GM-CSF+IL-4+TNF-α(GI方案)或GM-CSF+TNF-α(GT方案)诱导DC;或者一步法:SCF+FL+TPO+IL-3+GM-CSF+TNF-α直接作用2周扩增诱导DC。通过相差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X)内吞实验检测D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诱导后细胞较0d或诱导前细胞高表达DC相关标记(CD1a、CD80、CD86、CD40、CD54、HLA-DR)。两步法GI方案诱导10d,总细胞扩增倍数、CD1a+DC扩增倍数分别为(198±178)倍和(122±129)倍,与GT方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诱导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后者。一步法扩增诱导2周时总细胞数扩增(43±16)倍,CD1a+DC数是0d接种细胞的(4±2)倍。结论两步法能从正常CD34+细胞诱导产生大量DC,GI方案优于GT方案。两者扩增效率均优于一步法。
杨栋林姜尔烈阎嶂松黄勇刘庆国周征王玫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D34^+细胞体外扩增
T辅助细胞转录因子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
<正>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转录因子T-bet(T-box expressed in T cell)在急性GVH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G-CSF对T-bet mRNA表达的影响,评估了T-bet与急性GVHD的相关性。方法以...
阎嶂松韩明哲
文献传递
T-bet表达在预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研究T辅助细胞转录因子T bet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评估T bet与aGVHD的相关性。方法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 2 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患者预处理前、0、移植后 14 (+14 )、+2 8、+42天骨髓单个核细胞(MNC)T bet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llo HSCT患者出现aGVHD时 ,骨髓MNCT betmRNA的表达较出现前增高 ,治疗后降低 ;+14天 ,在T betmRNA的表达较预处理前增高的 12例患者中有11例 (91.7% )发生aGVHD ,表达未增高的 8例患者中有 1例 (12 .5 % )发生aGVHD。结论 allo HSCT后患者T betmRNA的表达较预处理前增高 ,发生aGVHD的可能性大。用定量或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T
阎嶂松刘庆国杨栋林周世勇姜尔烈黄勇王荷花翟文静周征王玫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T-BET表达抗宿主病A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及自体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报道2例经硼替佐米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顺利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硼替佐米对原发浆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不影响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联合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及自体移植可能会改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的预后。
姜波阎嶂松王华刘兵城魏嘉璘韩明哲
关键词: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干细胞移植
用Flu和Ara-c的改良方案预处理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采用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改良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2~51岁,中位年龄2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均采用包含Flu和Ara-c的预处理方案进行AHSCT,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7~8Gy或白消胺(Bu)3.2mg/(kg·d)×3d联合环磷酰胺(Cy)50mg/(kg·d)×2d、Flu30mg/(m2·d)×3d、Ara-c2g/(m2·d)×3d。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死亡外,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系统,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9~19)d和16(10~55)d。预处理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7.4%(2例)。4年总体复发率(RR)、TRM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8.8%±10.3%、9.3%±5.7%、60.8%±9.8%。结论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中,以Flu、Ara-c改良的TBI/Cy或Bu/Cy预处理方案髓外毒性小,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预处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蔡小矜马巧玲王玫杨栋林阎嶂松姜尔烈黄勇魏嘉璘何祎张桂新杨帆冯四洲韩明哲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氟达拉滨阿糖胞苷
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正常供者自发性脾破裂一例——附文献复习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讨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不良反应及其动员的正常供者的安全问题。方法报道国内第1例经G-CSF动员的正常供者自发性脾破裂,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本文供者和3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均增大并发生自发性脾破裂;1例文献报道的供者,在G-CSF动员后脾脏未增大,但也出现自发性脾破裂。结论供者在G-CSF动员、采集过程中、采集后出现腹痛、头昏时应警惕脾破裂的发生。
阎嶂松李大鹏姜尔烈周春林冯四洲陈辉树李忠廉韩明哲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造血干细胞脾破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