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霞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性状
  • 4篇小麦
  • 3篇农艺
  • 3篇农艺性
  • 3篇农艺性状
  • 3篇抗病
  • 3篇基因
  • 2篇抗病基因
  • 2篇SR2
  • 1篇形态性状
  • 1篇育种
  • 1篇旗叶
  • 1篇主要农艺性状
  • 1篇小麦抗病育种
  • 1篇小麦旗叶
  • 1篇麦区
  • 1篇抗病育种
  • 1篇黄淮
  • 1篇黄淮地区
  • 1篇黄淮麦区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5篇阳霞
  • 4篇孙道杰
  • 3篇刘路平
  • 2篇李法计
  • 2篇张兆萍
  • 2篇张玲丽
  • 1篇田芳慧
  • 1篇宋全昊
  • 1篇朱传杰
  • 1篇常鑫
  • 1篇张晓晨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利用与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等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系)‘RL6077’和‘西农979’构建的BC1F1和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遗传分析,结合主要农艺性状分析,探究小麦抗病基因Lr46/Yr29/Pm39、Sr2/Yr30和Lr68的遗传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性;并对检测的聚合有3个抗慢锈病基因(Lr68+Sr2/Yr30+Lr46/Yr29/Pm39)位点的聚合体进行SSR标记遗传背景回复率检测。结果表明:(1)F2群体中Lr68基因的传递率(65.41%)比理论值(75%)偏低,Lr46/Yr29/Pm39基因和Sr2/Yr30基因的传递率(分别为75.83%、74.53%)与理论值(75%)相符合;BC1F1群体中Lr68基因的传递率(44.27%)比理论值(50%)偏低,Lr46/Yr29/Pm39基因和Sr2/Yr30基因的传递率(分别为56.64%、55.11%)均比理论值(50%)偏高。(2)Lr46/Yr29/Pm39和Sr2/Yr30基因位点均与株高、穗长、穗下茎长、穗下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Lr68和Sr2/Yr30基因位点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Lr46/Yr29/Pm39基因位点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单株成穗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对BC1F1群体中聚合有Lr68+Sr2/Yr30+Lr46/Yr29/Pm39基因位点的92个聚合体的遗传背景回复率检测发现,轮回亲本‘西农979’遗传背景回复率最高达91.67%,其中遗传回复率达90%以上的聚合体有3株,占回交群体(655株)总体的0.46%。该研究结果为优异抗病基因资源‘RL6077’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对创制小麦多种抗病新种质具有重要意义。
阳霞刘路平孙道杰张玲丽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农艺性状
小麦抗病基因Lr68和Sr2/Yr30的遗传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深入了解小麦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以亲缘关系较远的小麦品种西农979和RL6077为亲本,构建其BC1F1和F2群体,用特异性标记csGS和WMS533分别对抗叶锈病基因Lr68、抗秆锈病和条锈病基因Sr2/Yr30进行检测,同时进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后代群体抗病基因分布广泛,F2群体抗病基因传递率(65.41%、74.53%、48.91%)较BC1F1(44.27%、55.11%、23.66%)高,Lr68基因在两群体中的传递频率均比理论值低,不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规律,Sr2/Yr30基因在BC1F1中的传递率比理论值高,在F2群体中正常,且后代群体中Sr2/Yr30基因的分布较广。后代群体在有效分蘖数、株高、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与西农979无显著差异,有效小穗数与RL6077一致,茎部指标处于两亲本之间。总体来看,后代群体保留了西农979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穗型中等偏大、产量稳定等优良性状,且在分蘖数、成穗率、穗粒数上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阳霞简俊涛朱传杰张兆萍孙道杰张玲丽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农艺性状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春化光周期基因型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新品种的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显隐性组成及对产量的影响,以2011-201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黄淮南片的4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STS标记对Vrn-A1、Vrn-B1、Vrn-D1、Vrn-B3四个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进行检测,并结合供试材料的农艺性状,探讨春化基因显隐性组成与品种的冬春性、抽穗期及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均含有光周期非敏感型等位变异Ppd-D1a。各显性春化基因中,Vrn-D1的出现频率和含有其的品种(系)数最高(38.1%和16);Vrn-A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B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和产量呈显著负相关;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春化基因组合中,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正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每穗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vrn-A1+vrn-B1+Vrn-D1与抽穗期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小麦可以正常成熟的前提下,对产量等性状有正向作用的最佳春化基因型组合为Vrn-A1+vrn-B1+vrn-D1。
田芳慧阳霞刘路平李法计宋全昊孙道杰
关键词:黄淮地区春化基因产量性状
小麦旗叶长、宽及面积的QTL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以小麦品种‘小偃81’和‘西农1376’构建的含236个家系的自交重组系(RIL)群体(F2:7、F2:8代)为研究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连续2年在陕西杨陵、河南驻马店和山东济南于灌浆期(花后20 d)随机取每个株系10株测量旗叶长、宽,并利用172个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QTL IciMapping V3.2软件,对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加性效应分析。结果发现:(1)9个旗叶长QTLs位于1A、4A、3B、5D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10%~16.44%的表型变异;10个旗叶宽QTLs位于1A、3A、5A、7A、3B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63%~14.24%的表型变异;12个旗叶面积QTLs位于1A、4A、3B、2D和5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4.25%~22.67%的表型变异。(2)控制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的QTLs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3)同一性状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和在不同年份,相同地点下检测到的QTLs有的相同,但有的差异明显。(4)有些控制不同性状的QTLs在染色体的同一标记区间,表现一因多效。研究表明:位于1A和5D染色体上的2个加性QTLs都同时控制旗叶长、宽和面积,且前者为主效基因,后者遗传贡献率也较大,可用于标记辅助育种和分子聚合育种。
常鑫李法计张兆萍张晓晨刘路平阳霞孙道杰
关键词:小麦旗叶形态性状QTLRIL群体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抗病育种早期世代的应用研究
抗病品种的培育一直是小麦育种家不懈的追求,但是随着病原菌生理小种的不断变化,很多抗性基因开始丧失抗性,培育和推广含多种抗病基因及成株抗性小麦品种受到越来越多育种家的重视。本实验为深入了解小麦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改良小麦农...
阳霞
关键词: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农艺性状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