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子宫
  • 4篇病理
  • 3篇大细胞
  • 3篇蛋白
  • 3篇蛋白酶
  • 3篇胰蛋白酶
  • 3篇子宫内膜
  • 3篇息肉
  • 3篇细胞
  • 3篇临床病理
  • 3篇内膜
  • 3篇类胰蛋白酶
  • 3篇肥大
  • 3篇肥大细胞
  • 3篇肥大细胞类胰...
  • 2篇盆腔
  • 2篇盆腔淋巴
  • 2篇盆腔淋巴结
  • 2篇子宫内膜息肉
  • 2篇淋巴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陈伟东
  • 8篇张红凯
  • 7篇翟翠静
  • 4篇王翠芝
  • 4篇张冬梅
  • 3篇罗静
  • 3篇严美申
  • 3篇邵汇琳
  • 3篇赵铁华
  • 2篇颜玲玲
  • 2篇杜强
  • 1篇谭延国
  • 1篇刘淑梅
  • 1篇康更洁
  • 1篇徐斌
  • 1篇丁瑞恒
  • 1篇冯向东
  • 1篇张岩
  • 1篇李敏
  • 1篇杜铁英

传媒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首届环渤海地...
  • 1篇第八次全国妇...
  • 1篇2016年《...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Ki-67和p16在子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协助诊断的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Ki-67,p16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表达及其协助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p16蛋白在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Ki-67在宫颈炎、CIN1、CIN2和CIN3中阳性表达率为50%、47%、55%、77%;p16在宫颈炎、CIN1、CIN2、CIN3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59%、72%、91%。Ki-67,p16的表达程度与CIN的级别有关(P<0.001);Ki-67,p16的表达程度在CIN3与CIN1及宫颈炎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p16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在日常工作中应借助二者的帮助对判断困难的宫颈病变标本进行诊断;同时,对有强阳性表达的较低级别的病例应进行随诊,以便及时观察处理。
张红凯杜强严美申赵铁华颜玲玲陈伟东
关键词:CIN免疫组化
原发于盆腔淋巴结的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病理特征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原发于盆腔淋巴结的淋巴管肌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组织学显示右髂内和左腹股沟淋巴结内平滑肌样细胞增生并呈束状排列,伴脂肪化生。增生的细胞形态善良,某些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含丰富的嗜酸性胞浆,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增生的细胞SMA(弥漫+),HMB-45(灶性+),CK(AE1/AE3)(-);内衬淋巴管内皮细胞D2-40(+),CD34(-)。结论原发盆腔淋巴结的肺外淋巴管肌瘤比较罕见,免疫组织化学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手术切除后一般预后良好。
翟翠静张红凯罗静邵汇琳陈伟东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盆腔淋巴结
病理信息系统介绍及使用体会
病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后,与医院整个系统联网,从而使病理资源与医院的各个部门共享,最大限度的为临床与病人服务。文章重点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DHC-PIS系统中标本登记、制片、特检和查询与打印这...
陈伟东
关键词:医院管理
文献传递
生育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MCT、MCC和c-kit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由子宫内膜基底层腺体、间质及成熟的厚壁血管构成,主要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或不孕,EP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1-2].肥大细胞(mast cell,MC)是急慢性过敏反应的经典效应细胞,并在各种非过敏性先天性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C作为子宫内膜的局部免疫细胞,激活后通过脱颗粒方式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的生理功能、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ast cell tryptase,MCT)和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mast cell chymase,MCC)是MC内预先合成的主要丝氨酸蛋白酶,可促进组织增生及血管形成,其中MCT能特异性反映MC的激活.MC表面有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其中干细胞因子(SCF)受体c-kit(又称CD117)是MC表面调控其功能的重要受体,与配体SCF[3]结合后可增强MC的增殖、分化和趋化能力.研究发现,良性鼻息肉、结肠息肉及生育期妇女EP组织中存在高水平过度活化的MC,推测其可促进息肉的形成和发展.本研究通过检测生育期妇女EP组织中MCT、MCC和c-kit的表达情况,探讨MC和c-kit在E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翟翠静张红凯陈伟东王翠芝张冬梅邵汇琳
关键词:C-KIT生育期妇女息肉组织MCTMCC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及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MCT)及类糜蛋白酶(MCC)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E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患者标本,其中绝经前EP组和绝经后EP组各35例,绝经前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和绝经后正常萎缩性子宫内膜组各25例。采用Max VisionTM/HR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中MCT及MCC阳性的肥大细胞(MCs)数量并分析临床意义。结果绝经前、后EP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计数均值分别为高倍镜下(11.82±5.24)个和(2.94±2.20)个、(4.18±2.32)个和(2.18±1.52)个、(2.19±1.80)个和(0.49±0.60)个以及(0.35±0.32)个和(0.19±0.26)个。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绝经前、后EP组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在EP组中,MCT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高于绝经后(P<0.05),而MCC阳性的MCs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MCT和MCC阳性的MCs数量在绝经前均高于绝经后(P<0.05)。结论肥大细胞(MCs)的过度活化以及伴随的炎症性损害可能是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形成及发展的原因。
翟翠静张红凯陈伟东王翠芝张冬梅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子宫内膜息肉
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半定量检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抗原(Hp-Ag)检测的半定量方法,探索Hp-Ag半定量检测结果与胃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菌量的关系,并就其诊断效能与其他Hp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测定Hp阳性者条带的灰度值作为半定量的依据;纳入363例消化内科患者和体检健康者,探讨测定其粪便Hp-Ag半定量检测、胃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13C呼气试验、血清Hp抗体(Hp-Ab)检测对Hp的检测效能、Hp-Ag半定量检测灰度值与胃组织菌量的关系,以及Hp在各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等。结果粪便Hp-Ag半定量检测与胃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对Hp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Ag半定量检测灰度值与胃组织切片染色镜检法Hp菌量具有相关性(r=0.898,P<0.05);Hp-Ag半定量检测对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13C呼气试验(53.97%vs.34.92%,P<0.05)。Hp-Ag半定量检测与Hp-Ab检测对Hp的检出率相当,且二者互补性极强,联合检测可将检出率从48.38%、50.18%提升至63.53%。>40~60岁人群中Hp检出率最高,达到54.55%。结论粪便Hp-Ag半定量检测,由于其简便、快捷、通量大,可较好地反映Hp的菌量,其性能不逊于其他“金标准”方法,值得应用推广。
杜金龙罗瑜谭延国张岩胡景刘淑梅杜海燕唐春燕董一红田野李卓敏翟翠静陈伟东边洪禹王英丁瑞恒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活动性胃炎
乙酰肝素酶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及新生血管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55例(动脉粥样硬化组),经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和(或) DSA等影像学方法证实。根据美国心脏学会动脉粥样硬化组织病理学分型方法,筛选出结构清楚的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Ⅳ~Ⅵ型)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共73个)。根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73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分为易损斑块(42个)和移形斑块(31个)。选择同期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行尸体解剖,并明确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15例为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动脉段标本15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及新生血管的表达特点。结果 (1)正常颈动脉组织中无Hpa表达;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为64. 4%(47/73)。(2)与移形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Hpa阳性表达率增高[92. 9%(39/42)比25. 8%(8/31),χ~2=34. 968,P <0. 01]。(3)新生血管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呈阳性表达,与移行斑块相比,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表达率更高[95. 2%(40/42)比22. 6%(7/31),χ~2=41. 060,P <0. 01]。(4)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主要位于斑块的纤维帽及肩部。结论 H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病变进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Hpa与新生血管表达具有共区域性。
徐斌石祥恩李敏陈伟东康更洁杜铁英魏娟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乙酰肝素酶血管新生易损斑块
原发盆腔淋巴结淋巴管肌瘤病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1例原发于盆腔淋巴结的淋巴管肌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组织学显示右髂内和左腹股沟淋巴结内平滑肌样细胞增生并呈束状排列,伴...
翟翠静张红凯罗静邵汇琳陈伟东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盆腔淋巴结
文献传递
CD34、CK34βE12在子宫颈病变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CD34、CK34βE1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CD34、CK34βE12蛋白在120例慢性宫颈炎和CIN中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0%,CK34βE12为86%;在CINⅠ中CD34的阳性率表达为71%,CK34βE12为81%;在CINⅡ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7%,CK34βE12为66%;在CINⅢ中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97%,CK34βE12为100%。CD34、CK34βE12阳性表达比例有随宫颈CIN级别增高而升高的趋势(P<0.05)。2者表达与CIN级别显著相关,但2者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在宫颈炎和低级别的CIN病变中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基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而在高级别的CIN病变中其表达弥散,几乎所有的基质内纤维细胞都有着色,其在宫颈癌的病例中着色又变弱甚至缺如;CK34βE12的表达位于上皮内,在鳞状上皮化生处其与腺上皮有明显的界限,在高级别的CIN中表达弥散而强烈,在宫颈癌中其表达微弱甚至呈阴性。结论CD34、CK34βE12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但2者的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CD34、CK34βE12可能与宫颈病变的发生、进展有关,可用于辅助判断CIN的级别,但不能判断宫颈癌的类型。
张红凯杜强严美申赵铁华颜玲玲陈伟东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免疫组化CD34CK34ΒE12
ER,PR,nm23,P53,md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ER,PR,nm23,P53,md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癌中ER,PR,nm23,P53,mdr,c-erbB-2蛋白表达。结果:ER,PR,nm...
张红凯严美申赵铁华颜琳琳陈伟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