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敏

作品数:38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关节
  • 17篇膝关节
  • 15篇置换术
  • 15篇关节置换
  • 13篇膝关节置换
  • 12篇全膝关节
  • 12篇全膝关节置换
  • 11篇膝关节置换术
  • 10篇全膝关节置换...
  • 9篇骨折
  • 7篇疗效
  • 7篇内固定
  • 6篇入路
  • 6篇手术
  • 6篇数字技术
  • 6篇外科
  • 6篇股骨
  • 5篇肱骨
  • 5篇外科手术
  • 5篇假体

机构

  • 38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8篇马敏
  • 34篇尹峰
  • 33篇蔡俊丰
  • 20篇罗树林
  • 16篇袁锋
  • 12篇周炜
  • 9篇曾文
  • 6篇李旭
  • 6篇武强
  • 4篇黄宇峰
  • 4篇赵卫东
  • 4篇王瀚
  • 3篇谭军
  • 3篇陈凯
  • 3篇吴德升
  • 3篇巴兆玉
  • 3篇刘林
  • 3篇祝建光
  • 2篇李增春
  • 2篇方磊

传媒

  • 5篇同济大学学报...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4篇中华关节外科...
  • 3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体育科研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内肌下入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
2018年
目的探讨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早期疗效。方法将30例(共30膝)初次行TKA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5例采用股内肌下入路,B组15例采用传统内侧髌旁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术后随访4~12个月,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2组术后均无感染、静脉血栓,术后X线无假体力线不良,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2组手术时间、术前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主动直腿抬高运动时间均较B组显著减少(P<0.05),2组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股内肌下入路行初次TKA对伸膝装置干扰小,早期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快。
罗树林马敏蔡俊丰曾文尹峰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
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 Ⅱ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nyderII型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superiorlabrumanteriorandposterior,SLAP)损伤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8月,于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28例SnyderII型SLAP损伤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30~45岁,平均36.5岁。左肩12例,右肩16例。均有明确外伤史。病程2周~3年,中位病程13个月。O’Brien试验阳性25例,Speed试验阳性26例。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6±1.4)分;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60.2±4.3)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I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患者肩关节绞锁、弹响、不稳症状均消失,关节疼痛均明显好转。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评分法为(92.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79,P=-0.000);VAS评分为(1.1±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10,P=-0.000)。术后1年MRI检查示,25例SLAP损伤完全愈合;3例可见高信号,但患者疼痛及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锚钉前、后入路治疗SLAP损伤具有切口较传统术式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袁锋蔡俊丰周炜马敏武强罗树林尹峰
关键词:关节镜前后入路
腰椎后外侧融合椎弓根钉对相邻节段椎间盘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腰椎不同运动状态时椎弓根钉的置入位置对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正常人有效性腰骶椎“厂Si)模型。根据椎弓根钉在椎体的位置,分别建立融合模型A、B、C。并根据不同工况对这3种模型施加相应的预载荷及扭矩,分析比较不同腰椎轴向运动时相邻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正常有效的S1三维有限元模型及椎弓根钉棒系统融合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后伸状态下,模型A的L3A4椎间盘应力明显增加,而模型B、C较融合前无明显变化;在侧曲状态中,模型B、C的L3A4椎间盘应力变化不大,而模型A显著增加;在其余状态中,3个模型的L3A4椎间盘应力均升高,其中以模型A增加最为明显。3个模型在所有状态下L5/S1椎间盘的应力均较融合前略有升高,其中模型B、C应力的变化小于模型A。结论椎弓根钉尖端位于椎体上1/3区域会显著增加融合节段上位邻近椎间盘应力,进而引起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术不会明显增加邻近下位椎间盘的应力。
黄宇峰潘福敏赵卫东巴兆玉马敏吴德升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骨螺丝脊柱融合术
数字技术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股骨轴向力线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应用数字技术设计"术中股骨外翻角"来指导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远端截骨,以期获得良好的股骨轴向力线.方法自2012 年3月至2013 年 7 月收治膝骨关节炎患者共 26例(28 膝),男 11 例(13 膝),女15例(15 膝),年龄58~85岁,平均70.1岁,在术前CT扫描其双下肢,用Mimics软件建立并获得患肢股骨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根据下肢轴向力线的定义,模拟术中截骨定位杆的使用确定定位杆在股骨髁的进针点及精确测量出"术中股骨外翻角",在关节置换术中精确复制该过程进行股骨远端的截骨.术后拍摄下肢全长正位片,测量术后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来验证股骨轴向力线的准确性.结果 26例患者(28膝)均行术前设计,测量"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5.67°±1.82°)(3.25°~9.36°),术中均能很顺利的找到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并进行手术,术后摄片测量股骨机械轴和股骨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为(90.9°±1.84°)(87.1°~92.8°).结论 参照数字技术设计的"术中股骨外翻角"进行截骨可以很好地控制术后下肢股骨侧的轴向力线,有利于更加精确的进行个性化手术.
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周炜武强尹峰
数字技术在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下肢轴向力线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数字化技术和传统定位方法在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对恢复下肢机械轴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5例(100膝)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数字化技术组,每组50膝。传统手术组中48例(50膝),男21例(22膝),女27例(28膝),平均年龄年龄(68.4±7.2)岁,采用传统的标准TKA;数字化技术组中47例(50膝),男20例(23膝),女27例(27膝),平均年龄年龄(69.3±8.2)岁,术前CT扫描和M imics软件建立患肢股骨和胫骨的三维模型,模拟术中截骨定位杆的使用,确定定位杆在股骨髁的进针点及"术中股骨外翻角";在关节置换术中精确复制该过程进行股骨远端和胫骨平台的截骨;两组患者采用同一品牌关节假体,所有病例均为同一医师完成手术。两组病例术后均拍摄下肢全长正位X片,测量并比较股骨轴向力线与假体下缘连线的夹角(A角),胫骨轴向力线与假体上缘连线的夹角(B角),股骨轴向力线和胫骨轴向力线的夹角(C角)来验证下肢轴向力线的准确性。结果数字化技术组47例患者(50膝)"术中股骨外翻角"平均为5.83±1.85°(3.25°~9.36°),术中均能很顺利地找到股骨和胫骨髓内定位杆进针点并进行手术,术后摄片测量平均A角为90.34°±1.61°(87.10°~92.88°),B角为89.97°±1.37°(88.12°~92.33°),C角为1.56°±0.72°(0.11°~2.59°)。传统手术组48例患者(50膝)平均A角为91.18°±2.20°(86.57°~94.59°),B角为88.89°±3.25°(82.19°~92.30°),C角为3.21°±1.56°(0.2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照数字化技术模拟术中定位过程进行术前计划进行截骨可以更好地控制术后下肢轴向力线,有利于更加精确地进行个性化手术。
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王瀚尹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在单髁置换中精确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探讨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在股骨标本单髁置换(UKA)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性依据.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选取复旦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成人股骨标本40根,男性22根、女性18根,年龄35~78岁,身高152~178 cm.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导板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导板组采用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辅助UKA手术,术前采用薄层CT扫描对股骨进行医学图像数据采集,然后利用3D反求技术进行导航模板的设计,再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并进行UKA术.对照组在UKA术中采用传统定位截骨.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疗小组完成.评估两组标本的股骨侧手术截骨时间,并采用影像学评价下股骨假体力线和假体位置.结果 导板组术中导板与股骨髁骨性解剖结构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板组与对照组手术截骨时间分别为(3.31±0.56)min和(4.45±0.74)min(t=-5.500,P〈0.01),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度分别为1.31° ±0.86°和2.84° ±1.58°(t=-3.789,P〈0.01),股骨假体后倾角度分别为8.84° ±0.60°和6.25° ±1.96°(t=5.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导板组的股骨假体内/外翻角及后倾角更接近0°和10°,并且离散度小.结论 个性化定制股骨截骨导板用于UKA术能提高股骨假体冠状位和矢状位力线的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
蔡俊丰马敏曾文罗树林袁锋周炜杨硕王瀚尹峰
关键词:单髁置换
脂肪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5
2016年
骨关节炎(OA)现有的临床治疗方法疗效并不理想,随着医学及相关领域的迅速发展,再生医学利用干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发挥治疗效应,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OA的手段。其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成为了焦点问题,然而脂肪干细胞(ADSCs)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种子细胞选择的问题,有望在脂肪组织工程方向发挥重大作用。ADSCs是在脂肪组织的血管基质成分(SVF)中发现的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取材、多方向分化潜能(成骨、成软骨、成脂等)、细胞免疫原性低及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等功能。本文旨在介绍ADSCs在治疗OA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应用前景。
王瀚马敏尹峰
关键词:骨关节炎软骨脂肪组织干细胞
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补在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补在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临床意义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1年8月后外侧入路初次THA术患者186例,根据术中是否修补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90例,'T'形切开关节囊,术毕将关节囊及外旋肌群原位缝合于大转子后方;B组96例,切除后关节囊,术毕未行外旋肌群修补。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感染、早期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42个月(平均27.5±7.8个月),其中A组随访(27.2±7.9)个月,B组随访(27.9±7.8)个月。手术时间、感染率、术后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余各项指标A组均优于B组。结论后外侧入路THA术中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修补,创伤小,出血少,有利于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有效的降低早期脱位率。
袁锋蔡俊丰周炜马敏罗树林尹峰
关键词:关节囊后外侧入路髋关节
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常规髌旁内侧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年的早期临床疗效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期间采用经股内侧肌下入路与前期采用常规髌旁内侧入路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各30例...
马敏蔡俊丰尹峰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疗效评价
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入路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疗效。方法将127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62例采用膝前正中入路,B组65例采用翻转股内侧肌入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1周膝关节VAS疼痛评分、术后1个月时股四头肌肌力、术后3个月及1a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没有出现感染病例。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时间A组(92±21)min,B组(89±26)min(P〉0.05);术后引流量A组(110±37)mL,B组(85±30)mL(P〈0.05);术后1周膝关节VAS疼痛评分A组(4±1)分,B组(2±1)分(P〈0.05);术后1个月时股四头肌肌力达4级以上者A组45例(73%),B组59例(91%)(P〈0.05);术后3个月和1a膝关节HSS功能评分A组(79.4±12.2)分、(92.9±6.1)分,B组(89.7±14.6)分、(93.2±5.3)分(P均〈0.05)。蛄论同膝前正中入路相比,采用翻转股内侧肌入路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股四头肌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
周炜蔡俊丰袁锋马敏罗树林武强尹峰
关键词:膝关节手术入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