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春红

作品数:141 被引量:718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4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1篇玉米
  • 35篇病菌
  • 30篇小斑病
  • 30篇斑病
  • 29篇毒素
  • 28篇小斑病菌
  • 23篇玉米小斑病
  • 23篇玉米小斑病菌
  • 22篇小种
  • 19篇不育
  • 18篇雄性不育
  • 18篇细胞
  • 18篇小麦
  • 17篇细胞质
  • 14篇玉米小斑病菌...
  • 13篇胁迫
  • 12篇杂交
  • 12篇培养滤液
  • 11篇抗性
  • 10篇凋亡

机构

  • 136篇河北省农林科...
  • 33篇河北师范大学
  • 9篇沈阳农业大学
  • 7篇唐山师范学院
  • 4篇石家庄市疾病...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河北广播电视...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承德民族师范...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黄骅市农业局
  • 1篇石家庄农业学...

作者

  • 138篇马春红
  • 44篇崔四平
  • 42篇贾银锁
  • 34篇李运朝
  • 31篇赵璞
  • 31篇董文琦
  • 29篇王立安
  • 24篇李广敏
  • 20篇郭秀林
  • 18篇魏建昆
  • 17篇翟彩霞
  • 16篇及增发
  • 14篇陈霞
  • 12篇李秀丽
  • 11篇李晓煜
  • 11篇张磊
  • 10篇刘子会
  • 9篇侯立白
  • 9篇刘永伟
  • 9篇闫芝芬

传媒

  • 24篇华北农学报
  • 21篇河北农业科学
  • 9篇玉米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农业技术与装...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杂志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河北果树
  • 1篇种子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10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1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冀257的选育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马春红郑积德郭秀林崔四平李广敏
关键词:玉米选育恢复性制种技术
真菌毒素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被引量:6
2001年
总结了真菌毒素制备过程包括产毒素菌株的培养、真菌毒素的分离和提纯以及毒素的生物检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真菌毒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郝丽梅王立安马春红闫芝芬崔四平王建斌
关键词:植物病害提纯生物检测
玉米在诱导抗病过程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被引量:24
2005年
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毒素培养滤液处理玉米叶片,检测玉米叶片中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以1∶40的低浓度T毒素预处理的效果最好。96h的动态测试中,MDA含量较对照平均下降43.8%,从而说明低浓度T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
翟彩霞马春红马春红王立安陈霞郭秀林崔四平
关键词:毒素培养滤液丙二醛
玉米多胞质雄性不育系6006的选育和恢复性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研究以雄性不育细胞质(CMS)中S组的S、M、R、21A及C组的Rb、Es等多种细胞质为背景,采用回交转育的方式,完成了6006雄性不育自交系的选育,不育性稳定,符合目标要求,可投入杂交种子的生产应用。
马春红李九云陈霞秦君孙世刚郭秀林郑彦平李广敏
关键词:玉米雄性不育细胞质杂交种
干旱对小麦幼苗SOD活性和CaM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5
1995年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引起小麦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高,钙调素(CaM)水平下降。萎蔫的幼苗复水4天后,SOD活性和MDA含量又下降,恢复到对照水平,而CaM含量急剧上升且高于对照。研究还表明,SOD可能不受CaM的调节。同时对SOD活力测定计算方法也进行了探讨。
黄国存崔四平马春红崔洋魏建昆
关键词:干旱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钙调素
干旱胁迫下玉米胞内Ca2+浓度及亚细胞定位与ABA水平关系的研究
李广敏郭秀林刘子会马春红李运朝崔四平李孟军
该项目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且逐年加剧的现状,以玉米生理节水为研究出发点,以干旱信号物质的合成及其传导机制为研究重点;通过整体设计,以玉米幼苗及其保卫细胞为试材,采用将干旱信号物质的感受部位根系与信号物质效应部位叶片相结合,...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亚细胞定位
白叶枯病菌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微丝分布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用白叶枯病菌株Ah28产生的毒素,处理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鬼笔环肽为探针,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毒素处理后,珍汕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微丝集聚成粗束,有的呈碎片状。说明毒素影响微丝的分布,并探讨了毒素致病机理及微丝参与信号转导的可能性。
雷宇华马春红魏建昆
关键词:毒素微丝雄性不育细胞质信号转导
南非油桃品种Crimson Baby引种试验初报被引量:1
2010年
Crimson Baby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河北金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5年从南非引进的极早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全面着紫红色;平均单果重165 g,最大单果重325 g;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甜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0%,黏核;早果,丰产;果实发育期65 d,在河北省乐亭县6月下旬成熟。
崔晓虎艾治国戴学军马春红贾银锁
关键词:油桃极早熟
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诱导对玉米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分别采用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Hel minthospolium maydis T小种毒素(HMT毒素)和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培养滤液中的提取蛋白及菌丝细胞壁的提取液,预处理不同玉米品种3叶期叶片后再接种高浓度HMT毒素,在无菌条件下培养5 d后测量叶片病斑大小,并测定玉米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只有纯化的低浓度HM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诱导玉米获得系统性广谱抗性,但不同玉米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有差异;TC103以质量浓度0.025μg/mL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PAL活性最高;TB37和TMo17 2个自交系,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025μg/mL和0.050μg/mL的毒素预处理效果最好。
马春红翟彩霞郑秋玲董文琦李运朝崔四平范尉尉贾银锁
关键词:毒素激发子苯丙氨酸解氨酶
HMC毒素对雄性不育玉米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用 HMC毒素处理 C型不育系玉米和同核保持系 ( N)玉米的线粒体 ,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HMC毒素可使 C细胞质玉米线粒体内膜受到严重破坏 ,嵴消失 ,线粒体变为由外膜围成的空泡状 ;N细胞质大多数线粒体没有受到损伤 ,有的只受到轻微的破坏 ,但内膜仍可见。用氧电极测定线粒体的呼吸控制值 ( RCR)和氧化磷酸化效率 ( P/O) ,结果表明 :HMC毒素的加入可使 C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大于 2 0 % ,加毒素后再加 ADP,耗氧曲线不能进入状态 呼吸 ,线粒体的呼吸保持在 态 ,表明毒素处理后 ADP几乎没有被消耗 ,出现类似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现象 ,P/O由于 ADP没有被消耗而趋于零 ;N细胞质玉米叶片的线粒体的 RCR下降等于或小于 5 % ,P/O变化很小。可见 ,HMC毒素对 C型不育玉米线粒体的内膜结构和氧化磷酸化功能均表现专化毒害作用。
王立安郝丽梅马春红陈霞
关键词:线粒体内膜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