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玉苹

作品数:28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6篇缺血
  • 6篇脑梗死
  • 6篇脑缺血
  • 6篇梗死
  • 4篇血管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生殖
  • 3篇生殖技术
  • 3篇卒中
  • 3篇细胞
  • 3篇脑梗塞
  • 3篇脑卒中
  • 3篇精子
  • 3篇精子DNA完...
  • 3篇急性
  • 3篇梗塞
  • 3篇辅助生殖
  • 3篇辅助生殖技术

机构

  • 17篇南京军区南京...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上海市精神卫...
  • 4篇上海市卢湾区...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疾病...
  • 1篇沭阳县人民医...
  • 1篇启东市第三人...
  • 1篇如皋市中医院

作者

  • 27篇马玉苹
  • 13篇刘新峰
  • 9篇徐格林
  • 6篇马敏敏
  • 5篇朱武生
  • 5篇樊新颖
  • 5篇陈伟贤
  • 4篇徐一峰
  • 4篇岳英
  • 3篇王真真
  • 2篇毛晓薇
  • 2篇成松明
  • 2篇杨冀萍
  • 2篇毛广平
  • 2篇蔡颖源
  • 2篇朱培元
  • 2篇王兆露
  • 2篇郭芮兵
  • 2篇金秋莲
  • 2篇张华军

传媒

  • 3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血清中CRP的浓度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14 d后,治疗组血清CRP浓度明显低于对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血清中CRP的浓度,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凌大军阚鲁马玉苹
关键词:前列地尔脑梗死疗效
心房颤动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病变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诊断分为房颤组82例和非房颤组90例,入院后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确定责任梗死灶,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进行血管病变评估;然后分别记录入院时、3及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和90d使用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3个月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发病年龄明显偏大[(74.5±10.8)岁vs(68.2±9.5)岁,P=0.000],多发梗死灶明显偏多(23.2%vs11.1%,P=0.035),入院时及3dNIHS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多发梗死灶、颅内动脉狭窄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合并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入院病情重于非房颤患者,但90d预后无差异。
王光胜童道明杨同慧王元伟许改红胡婷马玉苹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脑缺血
老年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OCSP)分型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将来源于南京脑卒中注册项目的478例患者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组,79例)、部分前循环梗死组(PACI组,125例)、后循环梗死组(POCI组,111例)和腔隙性脑梗死组(LACI组,163例),分析各危险因素在OCSP亚型中的分布。结果在4组患者中,高血压、高TC血症、吸烟、饮酒、颈动脉狭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ACI组发生心房颤动的比例高于LACI组和POCI组(P<0.01),并高于PACI组(P<0.05);LACI组的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其他3组(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在OCSP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与前循环梗死密切相关,糖尿病更多见于LACI。
张华军毛晓薇马玉苹朱武生徐格林刘新峰毛广平
关键词:脑梗塞脑血管意外心房颤动
红花黄色素配合西药治疗脑梗塞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对脑梗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本血瘀证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及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加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mg/次,1d1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红花黄素,150mg/次,1d1次。两组均连续给药2周,治疗期间定期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本病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黄庆松王朝马玉苹
关键词:血瘀证血液流变学
脑梗死后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发生的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对成年小鼠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梗死组(各24只),建立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梗死后7、14、21及28d时,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数及BrdU分别与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N)双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MCAO术后7d,脑梗死组损伤侧SVZ区、纹状体、皮质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假手术组与脑梗死组分别为45.0±5.6和245.0±26.1、0和201.9±21.3、0和159.3±16.4,14d后开始下降(P<0.05)。脑梗死组MCAO术后7和14d,可在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观察到BrdU和DCX阳性细胞;术后28d,损伤侧纹状体可见BrdU和NeuN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0.05),BrdU和GFAP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可促进成年小鼠损伤侧SVZ区、纹状体及皮质的BrdU阳性细胞数增多,并诱导SVZ区干细胞向纹状体迁移且分化为神经细胞,从而促进SVZ区的神经发生。
马敏敏刘新峰徐格林马玉苹朱武生樊新颖郭芮兵
关键词:脑梗塞室管膜神经发生
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两年随访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心城区康复特色的精神分裂症管理模式和其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用社区个体化全病程管理方法,对照组则进行传统门诊随访治疗。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用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价患者的复发情况。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PANSS量表和服药依从性在二年中每半年评定一次。结果 (1)研究组第二年复发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在治疗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精神病理分在各治疗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研究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在基线与治疗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与半年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PANSS阴性症状分在基线与治疗半年末、一年末、一年半末、二年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在治疗各阶段完全依从的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借鉴国外的病案管理的模式,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将各种治疗方法系统整合(包括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个体化全病程康复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岳英张正怡马玉苹苏祎瑾徐一峰傅人娇朱如安周慧根沈彬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疗效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与血小板5-HT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睡眠质量与血小板5-HT浓度的关系。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喹硫平组34例和阿立哌哇组34例,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ECD)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5-HT浓度,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主观睡眠评价,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患者组治疗前5-HT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组治疗前后血小板5-HT浓度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组治疗前5-HT浓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28,P=0.013);治疗后5-HT浓度与病程、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2,P=0.001;r=0.522,P=0.000;r=0.575,P=0.000);5-HT浓度变化率与治疗前PSQI因子分--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及家族史、治疗前SRSS总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r=0.644,P=0.000;r=0.539,P=0.000;r=0.694,P=0.000)。结论血小板5-HT浓度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中枢5-HT的功能,以血小板5-HT含量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标记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岳英金秋莲李华芳林治光徐一峰马玉苹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睡眠血小板5-HT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06年
近1/4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后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传统的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外,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最具前景的治疗方法。
马玉苹徐格林刘新峰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制作的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脑卒中是第二位致死性和第一位致残性疾病[1],缺血性脑卒中占其中的80%[2]。脑缺血动物模型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治疗的重要工具。与其他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相比,
王真真马玉苹陈伟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性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致残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1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激活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1基因的影响。方法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给予TGF-β1培养24 h,提取星形胶质细胞mRNA,观察各个时间点(0、6、12及24 h)Jagged1 mRNA的水平。结果 TGF-β1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1 mRNA,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星形胶质细胞中Jagged1 mRNA水平逐渐衰减(P<0.05)。结论 TGF-β1能使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Jagged1 mRNA,可能通过Jagged1/Notch通路的激活导致髓鞘修复障碍。
高霞曾彦英顾冰洁马玉苹王松季晓辉丁国宪刘莉陈伟贤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