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成
- 作品数:21 被引量:11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论认知语言学心理真实性和解释自然性被引量:9
- 2014年
- 论文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心理真实性和解释自然性的深层源头问题。认知语言学承认经验知识是人类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在此前提下,成熟深厚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即图式、概念、联结主义以及模式识别使认知语言学具有心理真实性;其实质就是感知运动经验在神经网络的内在化。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作者以认知下意识为突破口,在概念、思维和概念隐喻三个层面论述了体验的核心地位。位于认知下意识的语言各个层面都是体验性的,故对于既是体验者又是语言使用者的我们而言解释是自然的。体验哲学的认知科学基础和独特的人体结构决定了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真实性和解释自然性不可分割,也是语言研究回归人本主义的结果。
- 高文成张丽芳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
- 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因素被引量:5
- 2007年
-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与两国在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有关。
- 高文成李芸
- 关键词:称谓语文化透析
- 认知语言学心理真实性与解释自然性探源被引量:1
- 2013年
- 论文系统地深入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心理真实性和解释自然性的源头问题。二者实现的理论前提是认知语言学承认经验知识是人类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在此前提下,成熟深厚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现使认知语言学具有无与伦比的心理真实性,其实质就是感知运动经验在神经网络的内在化;积极吸收认知科学研究成果的体验哲学,以认知下意识为突破口,从概念、思维和真理三个层面论述了体验的核心地位。位于认知下意识的语言各个层面都是体验性的,故对于既是体验者又是使用者而言的语言解释是非常自然的,感同身受。眼体合一的生理事实和体验哲学的认知科学基础决定了心理真实性和解释自然性不可分割。
- 高文成张丽芳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
- 从认知角度谈对习语意义的再认识
- 2006年
-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对习语的意义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大部分习语是人们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来源于人们的自身经验和概念范畴,而不是任意附加的,因此通过认知机制学习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并掌握习语意义。
- 高文成梁丽燕
- 关键词:习语习语意义
- 英汉存在句结构的定量认知对比研究——以BNC和《围城》为语料被引量:3
- 2009年
- 以《围城》和BNC为语料,对比研究了英语和汉语存在句的结构普遍性、存在动词和省略存在句三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定量描述和深入的认知语法解释。汉语存在句的结构更具有人类语言的普遍性,英语存在句使用there作为替代形式不具备普遍性;汉语存在动词丰富是汉语动词概念化时方向不具体化引起的;而英语存在动词少是因为其动词概念化时方向具体化且具有单一性。英汉省略存在结构揭示了"空间域与时间域的不对称"假设,存在句中的空间域和时间域是不对称的,空间域是无标记的,时间域是有标记的,时间域被包含在空间域之中,故时间域往往省略。存在句(陈述句)要有一个存在客体空间域,这是由存在句的语用功能决定的,也是存在的本质需要空间域验证的人类基本认知经验的体现。
- 高文成张丽芳
- 关键词:存在句语料库
- 以《老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被引量:41
- 2006年
-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主要探讨了《老子》中“道”、“无为”、“德”、和“辩证法”四个核心概念的四个隐喻:“道是水”、“强势是牡,弱势是牝”、“常德是赤子/婴儿”、“重是轻的根,静是动的君”。“水”隐喻揭示了老子“道”的自然生态取向哲学思想,“牝”、“牡”隐喻反映了老子就势低位、自然无为的处世哲学;“婴儿”、“赤子”隐喻则表达了老子渴望返璞归真、复归自然、重拾人生旨趣的呼唤;“根”、“君”隐喻就像一面镜子折射了老子光彩夺目的辩证法思想。本文同时也探索了这四个主要隐喻的起源、相似性和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及中国文化的“振荡”作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语料证明认知隐喻观的共性。
- 梅德明高文成
- 关键词:《老子》概念隐喻
- 基于CLEC语料库的僵化参数原因认知探索被引量:5
- 2007年
- 以“完全迁移和完全可及假说”为前提、在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以语料库为基础尝试性地探讨了二语习得中僵化现象的理论性成因。通过对三类语言项目的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作者认为L2输入的巩固度(和频率有关)低于第二类和第三语言项目的参数阈限值,导致新参数在与零痕迹和旧参数的竟争中失败,是导致僵化的主要原因。理论上的僵化总体趋势可能性从高到低为:参数的重置、参数的设置和参数的默认;而习得的可能性顺序刚好相反。CLEC语料库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僵化理论性成因的可接受性。
- 高文成梅德明
- 关键词:僵化语料库
- 基于语料库的中介语僵化现象成因的参数解释被引量:13
- 2007年
- 论文以“完全迁移和完全可及假说”为前提,在乔姆斯基的“原则与参数”理论框架下,以语料库为基础探讨了二语习得中僵化现象的成因。按照对应原则,第二语言可分为三类语言项目:第二语言和母语中均有且相同的称为第一类语言项目(ILI1)、第二语言中有而母语没有的语言项目称为第二类语言项目(ILI2)以及第二语言和母语均有而不相同的称为第三类语言项目(ILI3)。三类语言项目对应参数调整方式依次为默认、设置和重置,其相应阈限值和知识巩固度不同,付出的努力也不同。门槛高、须付出较大努力的语言项目往往会导致僵化,反之则导致习得。僵化的总体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参数的重置、参数的设置和参数的默认;而习得的顺序恰好相反。这样,僵化和习得在一个理论框架中得到了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解释。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僵化成因的理论解释。
- 高文成梅德明
- 关键词:僵化语料库
- 象似性与主观化:英语存在句的“数”范畴观被引量:2
- 2008年
- 英语存在句的"数"契合现象是数量象似性和标记相似性相结合的认知表征,反映了额外语符代表数量多和空间象征标志[-s]在复合结构[V+NP]中对立统一的认知经验,即在一个地点框架中占据空间和剩余空间的不对称;而"数"的嬗变是概念化者在物理空间域和品质空间域两个认知域上进行不同视角选择的结果,表达了对同一情景的不同识解。其实质上是语言的象似性和主观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象似性与主观化的不对称正是语言活力之所在,更重要的是,这种不对称性不仅仅表现在"数"范畴上,还表现在时、体等其他范畴上。以小见大,除为"数"范畴研究提供新的个案理论依据外,对"数"范畴的认知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本质的理解。
- 高文成梅德明
- 关键词:象似性主观化
- 英语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认知语法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运用认知语法的心理空间、心理接触、搜索域等理论解释英语存在句定指限制及其反例的认知动因。定指限制的实质是在听话者和某一个存在客体的具体例示之间建立起独特性心理接触,从而在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达到指称的完全协调。there是一个搜索域,当引入新信息时,无法建立独特性心理接触,故要用非定指修饰成分。但是,如果能满足独特性心理接触和信息的焦点性两个条件,定指修饰成分也是可以接受的。提供独特性线索的手段主要有明心理空间意识手段、潜心理空间意识手段和语言本身意识手段,仅仅注意第一种手段是不够的,还要注意第二、三种手段。从认知语法的视角研究该问题可以从眼前的物理情景推动到抽象的心理空间,从客观存在物推动到虚拟存在物。指称并不总是指向具体事物,有时仅仅是交际双方一致地意识到某物。
- 高文成张丽芳
- 关键词:存在句心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