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心洁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先天
  • 5篇先天性
  • 5篇儿童
  • 4篇磁共振
  • 3篇诊治
  • 3篇术后
  • 3篇闭锁
  • 2篇胆肠
  • 2篇胆肠吻合
  • 2篇胆肠吻合口
  • 2篇胆肠吻合口狭...
  • 2篇胆道
  • 2篇胆道闭锁
  • 2篇胆管
  • 2篇电针
  • 2篇阴道
  • 2篇阴道瘘
  • 2篇再手术
  • 2篇直肠
  • 2篇直肠阴道瘘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13篇黄心洁
  • 10篇陈亚军
  • 8篇彭春辉
  • 8篇王增萌
  • 7篇吴东阳
  • 7篇王凯
  • 6篇庞文博
  • 3篇赵仓焕
  • 3篇高鹏
  • 2篇张丹
  • 2篇沈秋龙
  • 2篇周全
  • 1篇张廷冲
  • 1篇李洁
  • 1篇王丽
  • 1篇王大勇
  • 1篇姚兴凤
  • 1篇邱晓虹
  • 1篇陈巍
  • 1篇孙记航

传媒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MRI与视觉刺激控制平台在针刺效应脑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针灸作为中医学重要学科之一,用于眼科临床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疗效已被国内外医学界认可,现今世界是以西方医学为主流趋势,祖国医学不断面临科学的考验,近年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逐渐由对基因的探索走向脑功能探索的时代,迅速发展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打开了无创性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窗口,BOLD原理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能够反映刺激或任务状态下神经活动所引起的脑功能皮质区的启动情况[1-3],是目前唯一能无创地探测脑功能活动的影像学手段。在脑功能研究实验模式基础上利用Derect Draw和高精度计算器及代码优化等技术,fMRI视觉刺激软件控制平台可针对实验者的实验目的达到视觉刺激条件灵活控制,可做为多种学科之间研究的实验手段,在针灸领域中,更由于针刺机理的脑功能研究掺杂了神经科学、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在此想谈谈对利用BOLD-FMRI了解视觉皮层功能定位研究的相关事项的须知体会。
黄心洁赵仓焕高鹏
关键词:针灸效应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定位
视觉刺激状态下电针阳陵泉穴的fMRI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视觉刺激状态下电针足少阳胆经阳陵泉穴(GB34)引起的人脑血液动力学响应变化,剖析电针作用与脑功能之间的关联性。方法:12例健康自愿者纳入BOLD-fMRI实验;视觉刺激任务应用闪烁棋盘方格,频率8Hz;检测受试者在静息状态、视觉刺激任务、视觉刺激状态下电针双侧阳陵泉穴时的大脑响应功能区的激活,并分别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以图像数据重组方法(reblocked方法)处理结果。结果:视觉刺激任务时见左脑干及左小脑枕叶激活及左脑、边缘叶、海马旁回(BA19)、右脑颞中回、颞下回(BA37)等部位激活;电针状态时见左脑额上回、右脑额叶(BA31)等部位激活;视觉刺激任务下电针双侧阳陵泉见左侧额叶中央前回(BA6)、左侧额下回(BA9)、左侧颞上回(BA22)、顶叶楔前叶(BA7)、左侧顶下小叶(BA40)、右脑额叶(BA31)等部位激活。结论:视觉刺激状态下电针阳陵泉穴引起与人体运动相关的多个区域激活(BA6,BA7),其原因在于,电针与视觉刺激相结合后,通过大脑整合多个皮质区域,引起与人体运动功能相应的脑功能网络的激活有关。
黄心洁赵仓焕周全高鹏
关键词:电针阳陵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视觉刺激状态下正常成人电针光明穴的脑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GB37)与视觉刺激后引起的人脑血液动力学反应,探讨分析视觉刺激状态下针刺对脑功能活动区的影响。方法:25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无视觉刺激电针组(10例)与视觉刺激状态电针组(15例)。视觉刺激状态电针组15例健康自愿者中12例取得成功,并在2种不同的刺激模式(包括视觉刺激任务与视觉刺激状态下针刺光明穴)状态下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BOLD-fMRI)实验;应用闪烁棋盘方格为视觉刺激任务,频率8Hz,最后以图像数据重组方法,检测受试者在接受视觉刺激任务与针刺状态时的大脑响应功能区的激活,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视觉刺激任务时见脑干、小脑后叶大面积激活、及边缘叶、海马、颞中回、颞下回激活;针刺状态时见顶叶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顶叶楔前叶、额中回激活。在视觉刺激下时电针光明穴见额上回,额下回、顶叶楔前叶及枕叶舌回激活。结论: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可看出针刺后脑功能响应功能区的激活情况;视觉刺激的参与导致针刺脑激活区改变,且该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刺足少阳胆经光明穴对视觉系统转导通路整合有一定影响;此外,外界的刺激亦对针刺疗效可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周全高鹏赵仓焕黄心洁李洁
关键词:光明穴功能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12例诊疗经验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congenital rectovaginal fistulas,CRVF)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排便功能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肛门成形术的12例CRVF女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足月出生,出生体重为(2981±575)g。初次入院年龄为1 d至7岁;初次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205 d,范围在111~2661 d。入院时有排便困难、腹胀4例,有排便前后会阴部疼痛1例。入院时经简单查体诊断CRVF 2例,诊断无肛前庭瘘7例,无肛会阴瘘2例,泄殖腔畸形1例。伴发泌尿生殖系统或脊柱畸形8例,双子宫/双阴道畸形5例。对患儿进行Rintala评分评估排便功能。结果行常规三期手术3例,肛门成形术同期行肠造瘘3例,一期成形肛门6例。采用前矢状入路6例;后矢状入路(Peña术)5例,其中1例开腹辅助;腹会阴肛门成形术1例。术中发现直肠汇入阴道平面位于阴道上部2例,位于中下部10例。合并双阴道畸形的5例患儿中,汇入平面位于左侧阴道3例,阴道中隔2例。围手术期12例患儿除1例术后伤口感染、直肠回缩外,余11例均顺利恢复。7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0个月。出现继发性巨结肠1例,后行经腹经肛SOAVE术治愈;出现直肠黏膜脱垂1例,后行脱垂黏膜裁剪术治愈;直肠严重回缩并发膀胱阴道瘘、阴道狭窄1例,行2次经腹经肛成形肛门、阴道并修补瘘口,现仍有直肠狭窄。剔除未关瘘患儿2例,5例患儿末次随访时进行Rintala评分,结果显示排便功能良好2例,一般2例,不良1例。可控制排便4例,完全没有排便控制能力1例。有4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和(或)污粪。结论CRVF属于罕见畸形,容易误诊。该病伴发畸形比例极高。直肠多汇入阴道中下部和左侧重复阴道,手术时可重点关注。手术方式首选Peña术并行保护性肠造瘘,必要时经腹部入路辅助。术后大部分
黄心洁彭春辉王祎帆陈亚军邱晓虹
关键词:肛门闭锁直肠阴道瘘肛门成形术
Ⅱ型Abernethy畸形4例诊治体会
2023年
目的评估Ⅱ型Abernethy畸形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探讨最佳治疗方法,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术前伴有严重合并症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4例Ⅱ型Abernethy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3例;主要因血便、发绀、劳力性呼吸困难、转氨酶升高、肝脏肿瘤就诊。评估患儿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4例患儿中,3例有术前合并症,其中肝脏肿瘤2例、肺动脉高压(术前均为中度)2例、肝性脑病2例、肝肺综合征(重度)1例。2例肝脏肿瘤患儿甲胎蛋白均在正常水平范围,其中1例直径小未活检,而另1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良性。4例患儿均行开腹分流关闭手术,术中行阻断实验。分流阻断后,3例患儿肠管无淤血,门静脉压力在25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一期关闭分流;另1例患儿肠管淤血严重,门静脉压力达36 mmHg,分期关闭分流。术后常规给予肝素、低分子肝素序贯抗凝,超声监测有无血栓。1例患儿术后第3天出现门静脉广泛血栓,有轻微腹痛、腹胀,给予全身溶栓、抗凝治疗,血栓大部分消退且无症状。术后血便、发绀、转氨酶升高缓解;大的肝脏肿瘤较前缩小,小的边界较前不清;肺动脉高压术后有波动,需药物治疗,但均降至轻度;肝性脑病、肝肺综合征缓解。结论大部分症状或合并症在分流关闭手术后可缓解或减轻;肠管有无淤血是决定分流能否一期关闭的重要条件;术前需确定肝脏肿瘤良恶性;而术前肺动脉压力控制在中度及以下,围手术期相对安全;术后超声监测血栓,及时的溶栓、抗凝治疗可缓解门静脉血栓。
彭春辉王增萌吴东阳黄心洁王凯严佳虞陈亚军
关键词:血管畸形ABERNETHY畸形合并症并发症
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9年10月24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因胆肠吻合口狭窄在北京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中,男6例,女18例,根据初次手术后有无出现胆肠吻合口漏分为胆漏组及无胆漏组。胆漏组6例,黄疸及持续肝功损害是其主要表现;无胆漏组18例,以反复发作的胆管炎为特点。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中位时间为7.0个月(3~13个月),明显早于无胆漏组初次术后出现症状的中位时间59.0个月(6~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漏组中位再手术间隔时间8.0个月(5~15个月),无胆漏组间隔时间为72.0个月(24~168个月)(P<0.05)。再次手术方式:胆漏组中4例重新进行肝总管空肠吻合,2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未见胆道结石;无胆漏组中3例再次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15例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吻合口处或肝内胆管有明显结石。术后1例发生胆漏,2例1个月内再次发生胆道感染,余21例术后恢复顺利,长期随访发现仍有5例有肝内胆管结石。结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术后发生胆肠吻合口漏者早期即可出现胆道梗阻表现,应尽早再次手术治疗。
吴东阳陈亚军张廷冲王大勇王增萌孙记航彭春辉庞文博王凯黄心洁
关键词: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胆漏
小儿不同级别闭合性胰腺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疗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闭合性胰腺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预后。结果 42例中,男33例,女9例,年龄1.6~14岁,低级别胰腺损伤(Ⅰ级、Ⅱ级)25例,高级别胰腺损伤(Ⅲ级、Ⅳ级、Ⅴ级)17例。低级别胰腺损伤患儿中,1例死于多发伤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4例经保守治疗痊愈;高级别胰腺损伤患儿中,1例死于合并肝挫裂伤和下腔静脉撕裂所致的失血性休克后DIC;1例急诊行胰头端胰腺结扎+胰体尾部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出现假性胰腺囊肿,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余15例早期给予保守治疗,对并发顽固假性胰腺囊肿的患儿选取合适的引流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1)儿童闭合性胰腺损伤发病率低,症状隐匿,不合并其它组织脏器损伤的单纯性胰腺损伤往往损伤级别较高,更容易延误诊治,腹部超声是良好的筛查手段;(2)单纯的胰腺损伤通常不会危及生命,早期保守治疗,后期针对并发顽固假性胰腺囊肿的患儿,个性化选择合适的引流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张丹陈亚军王增萌黄心洁庞文博沈秋龙吴东阳王丽
关键词:假性胰腺囊肿儿童
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2022年
目的总结儿童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的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探讨适宜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4例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例,女2例,无胎便排出延迟,均于学龄期出现便秘、腹痛、腹胀及呕吐症状。1例患儿于当地医院进行部分横结肠切除术,但手术后症状仍未缓解;1例患儿因"肠梗阻"于当地医院进行回肠造瘘。4例患儿中有2例入院时存在营养不良。所有患儿手术前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及下消化道造影,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肠壁多点全层活检。手术方式为结肠次全切除术。取切除的肠管近端、痉挛段及远端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钙视网膜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前检查可见所有患儿存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下消化道造影结果显示患儿结肠形态一致,充盈相及排出相均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管腔节段性狭窄,近端横结肠明显扩张,移行段位于脾曲,远端直肠形态正常。患儿的肠道排钡缓慢,24 h后复查X线仍可见钡剂残留于扩张的横结肠中。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一般情况良好并顺利出院。切除的肠道组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狭窄段肠道肌间及黏膜下神经丛稀疏,神经丛内神经节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部分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随访时间分别为15个月,13个月,7个月及13个月,患儿术后便秘及腹痛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体重由25.0 kg、25.5 kg、44.0 kg、20.0 kg分别增长至47.5 kg、31.5 kg、44.0 kg、22.0 kg。结论节段性结肠神经节细胞减少症患儿肠道病变范围的确认应结合下消化道造影检查所示的肠道形态、肠壁多点全层活检及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单纯切除病变段肠道即可获得满意的预后。
吴东阳王增萌姚兴凤陈亚军黄心洁彭春辉陈巍庞文博王凯
关键词:结肠节段性儿童
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诊治
2023年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并规律随访的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6例;首次发病年龄为(48.11±40.16)个月,范围在5~144个月,入院年龄为(77.50±49.55)个月,范围在14~185个月。手术采用沿瘘口周围切口,因窦道多止于骶前,为方便暴露,部分患儿采用臀部及骶尾部平行或阶梯状双切口。所有患儿做电话或门诊随访。结果男女比例为1∶1.33,其中男患儿占比42.9%(12/28),女患儿占比57.1%(16/28)。28例患儿均在生后发现先天性臀部皮肤凹陷,位于臀部两侧或肛门后方,其中3例患儿同时存在左/右臀部和肛门后方两处凹陷。患儿皮肤凹陷处多有反复感染,60.7%(17/28)患儿既往有手术史。术前MRI可显示窦道走行及骶前囊肿。病理结果均符合臀部窦道,92.9%(26/28)伴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28例患儿术前MRI及术中均未发现窦道与椎管相通。术后随访时间(43.04±36.55)个月(4~115个月),26例无并发症,另外2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儿童先天性臀部皮肤窦道的显著标志是先天性臀部皮肤凹陷,凹陷处反复感染是其特征。窦道大部分走行于皮肤凹陷至骶前直肠后间隙,末端多有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手术完全切除窦道及囊肿是根治的方法。
庞文博王凯张丹彭春辉王增萌吴东阳刘亚坤黄心洁陈亚军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皮肤窦道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医源性直肠阴道瘘的再手术治疗
2022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医源性直肠阴道瘘的发生原因,探讨再次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医源性直肠阴道瘘患儿临床资料。再次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经腹经肛Soave术、经会阴或经肛门修补手术。分析发生直肠阴道瘘的原因,总结手术经验,随访预后情况。结果6例患儿临床表现均为自阴道内漏出粪便,其中4例出现在初次手术后,2例出现在再次手术后;行再次手术的原因分别为手术后腹腔出血、存在肠无神经节细胞段残留。4例合并吻合口回缩、狭窄,采用经腹经肛Soave术治疗直肠阴道瘘及吻合口回缩、狭窄,均经单次修复获成功;2例仅单纯局部修补直肠阴道瘘,其中1例经肛门修补2次后瘘管闭合,1例经会阴/经肛门局部修补5次后瘘管仍未闭合。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阴道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医源性损伤,在进行先天性巨结肠拖出手术时应紧贴直肠黏膜下层或直肠壁分离,以避免损伤阴道。经腹经肛Soave手术修复直肠阴道瘘成功率高,可同时处理吻合口回缩、狭窄。
吴东阳陈亚军王增萌彭春辉庞文博黄心洁王凯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病直肠阴道瘘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