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晨光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死
  • 5篇脑死亡
  • 3篇猪脑
  • 2篇动物
  • 2篇星形
  • 2篇星形细胞
  • 2篇星形细胞瘤
  • 2篇氧代谢
  • 2篇氧代谢变化
  • 2篇中脑
  • 2篇中脑组织
  • 2篇轴索
  • 2篇轴索损伤
  • 2篇卒中
  • 2篇微出血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瘤
  • 2篇细胞型
  • 2篇毛细胞

机构

  • 11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万晨光
  • 7篇王嵩
  • 7篇李牧
  • 6篇冯学泉
  • 4篇张丙杰
  • 3篇盛志国
  • 3篇刘蕾
  • 3篇王晨
  • 3篇陈立
  • 3篇史源
  • 3篇沈中阳
  • 3篇冯振广
  • 2篇杜宏生
  • 2篇常斌鸽
  • 2篇夏爽
  • 2篇马光铄
  • 2篇柴超
  • 2篇王利
  • 1篇郑首学
  • 1篇周宝生

传媒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伐沙班与抗癫痫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卒中是其严重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导致脑梗死患者并发癫痫的风险比其他原因卒中患者更高,可能需要利伐沙班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是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同时是CYP3A4和P-糖蛋白(P-gp)的底物,某些抗癫痫药物对CYP3A4和/或P-gp有诱导作用,与利伐沙班合用,可使利伐沙班血药浓度下降,血栓风险增加。对利伐沙班与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以及其他抗癫痫药物合用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并根据相关研究和病例报道给出推荐意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章袁卢轶万晨光常斌鸽
关键词:利伐沙班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相互作用联合用药
改良猪脑死亡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猪脑死亡模型,为研究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脑死亡判定后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及器官移植免疫等变化提供一个更加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以经典的硬膜外颅内加压法为基础,在长白猪颅内置入Codman有创颅内压监测探头,在实时监测颅内压变化情况下,根据颅内压与平均动脉压(MAP)的关系进行间断颅内加压建立脑死亡模型。结果 12例实验用长白猪,1头死于麻醉意外,余11头均成功诱导脑死亡模型。经有效呼吸循环支持可维持脑死亡模型(31.3±4.7)h。通过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心电、MAP等监测显示,脑死亡模型制作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平稳,脑死亡判定后,动物模型可长时间维持。结论在颅内压监测条件下建立猪脑死亡动脉模型的方法稳定可靠,易于标准化,可为脑死亡模型建立过程中及脑死亡判定后的脑功能及器官移植免疫等研究提供更加稳定的载体。
万晨光冯学泉李牧杜洪印张玮晔史源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脑死亡颅内压
创伤性椎动脉断裂介入栓塞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创伤性开放性椎动脉损伤处理比较棘手,尤其是椎间孔开放性损伤后,出血极为汹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快速有效的外科治疗。而目前对于创伤性椎动脉损伤的救治尚无统一规范。椎间孔开放性骨折、椎动脉断裂后出血的压力差和失血量非常大,单纯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探查止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如椎动脉回缩到椎间孔,很难结扎出血断端血管,可能需要磨除部分椎骨,可能导致新的血管神经损伤。而伴随介入设备不断更新进步,及医师对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日益熟练的掌握,介入栓塞治疗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单纯的血管探查结扎术,若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取得更好效果。本例患者由刀砍伤所致,是一典型病例,笔者先尝试传统血管探查结扎无果,最后采用介入的办法对断裂回缩的椎动脉断端进行致密栓塞,再探查确认栓塞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冯振广郑首学常斌鸽王嵩王晨盛志国周宝生万晨光李牧
关键词:栓塞治疗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价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对49例临床诊断DAI的患者常规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DWI和SWI扫描,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DAI病灶的检出率和检出体积差异,并与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ore,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较其他序列能更清楚、更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P〈0.01),而DWI较其他序列能更清楚、更多检出水肿灶(P〈0.01)。SWI、DWI检出病灶体积均明显高于T1WI和T2WI,前两者比较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I检出病灶数量和体积、DWI检出病灶数量以及脑白质、皮髓交界区、小脑、脑干、胼胝体及基底节区等易损区检出病灶数与人院时GCS、检查前1hGCS及出院后随访GOS之间呈负相关(P〈0.05),DWI上病灶体积与检查前1hGCS及出院后随访GOS也呈负相关(P〈0.01)。结论SWI和DWI序列能非常敏感而有效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小出血灶和水肿灶,进而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
冯振广李牧夏爽冯学泉王嵩杜宏生柴超王利万晨光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猪脑死亡对血清ET-1及TNF-α、IL-1β、IL-6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渐进式"颅内加压法诱导猪脑死亡对血清中ET-1、TNF-α、IL-1β及IL-6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颅内置入颅内压探头及水囊导管,但不进行颅内加压;脑死亡组:颅内置入颅内压探头及水囊导管,根据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关系,调整加压强度建立脑死亡模型,并通过呼吸、循环维持脑死亡状态12 h,并检测血清ET-1、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脑死亡组ET-1水平从脑死亡0 h即逐渐升高,TNF-α、IL-1β、IL-6从脑死亡后6 h开始升高,上述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死亡时TNF-α、IL-1β、IL-6等炎症因子升高相对迟缓,而ET-1水平发生变化较早,灵敏度高,这可能与其作为前炎症介质有关。
郑鹏斌万晨光冯学泉马景鑑陈立唐缨牛宁宁史源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脑死亡炎症因子内皮素-1
鞍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急性卒中合并急性脑积水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马光铄刘云阳万晨光张丙杰王嵩
内镜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明确该入路对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75%酒精浸泡5d。应用直径4mm,长度18...
王嵩张丙杰王晨盛志国万晨光李牧
文献传递
脑死亡过程中脑组织氧代谢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建立稳定的猪脑死亡动物模型,观察脑组织氧代谢在脑死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评价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在脑死亡判定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择12只长白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硬膜外水囊加压法建立脑死亡动物模型,实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颅内压(ICP).按脑死亡模型构建过程中脑灌注压(CPP)下降程度分为CPP正常组及CPP下降0%~30%、30%~70%、70%~100%组.分别经颈外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置管进行血气分析,观察颈外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JDO2)、颈内静脉球部-颈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DPCO2)及DPCO2/AJDO2比值等脑组织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12只实验猪均成功建立了脑死亡模型,在MAP和ICP监测情况下,可稳定重复构建不同阶段CPP的模型.随CPP下降,AJDO2、DPCO2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DPCO2/AJDO2比值则逐渐升高;CPP下降0%~30%组AJDO2明显高于CPP正常组〔(5.86±1.21)%比(3.92±0.64)%〕,CPP下降0%~30%组和CPP下降30%~70%组DPCO2均明显高于CPP正常组〔mmHg(1 mmHg=0.133 kPa):10.33±1.83、11.48±2.32比6.11±1.43〕,CPP下降30%~70%组和CPP下降70%~100%组DPCO2/AJDO2比值均明显高于CPP正常组和CPP下降0%~30%组(2.81±0.53、4.12±1.07比1.57±0.64、1.62±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死亡过程中,随CPP降低,脑氧代谢指标呈规律性变化;DPCO2联合DPCO2/AJDO2比值是反映颅内低灌注的可靠血气分析指标,对脑死亡的判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齐华英万晨光冯学泉李牧陈立王勇强史源刘蕾沈中阳
关键词:脑死亡脑氧代谢血气分析
Increased cereb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in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using susceptibility mapping
柴超左超范琳琳万晨光E Mark Haacke沈文夏爽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鞍上区操作空间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以及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红色与蓝色明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75%医用乙醇浸泡保存5d,经CT薄层扫描和重建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直径4mm,长度18cm的0。和30。硬质内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手术过程,采用双鼻孔扩大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内镜下解剖,重点观察该入路中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以及颅底可暴露面积及鞍上区手术可操作空间。结果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安全、清晰地暴露前颅底面积平均(6.43±0.7)cm2,中颅底面积平均(3.43±0.5)cm2,后颅底面积平均(8.31±1.1)cm2;由于脑池提供了自然空间,因而可以充分地暴露鞍上区,并具有较宽裕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较广泛地暴露颅底中线区,为鞍上区手术操作提供了宽广、清晰、多角度的手术视野和空间。内镜经鼻入路不仅是临床治疗颅底中线区和鞍上区病变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而且是具有发展前景且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
王嵩张丙杰王晨盛志国万晨光李牧
关键词:神经解剖学神经内窥镜颅底鞍上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