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振广

作品数:8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轴索
  • 3篇轴索损伤
  • 3篇微出血
  • 3篇弥漫
  • 3篇弥漫性轴索
  • 3篇弥漫性轴索损...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栓塞
  • 3篇出血
  • 2篇椎动脉
  • 2篇颅内
  • 2篇脑弥漫性
  • 2篇脑弥漫性轴索...
  • 2篇介入栓塞治疗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机构

  • 5篇天津市第一中...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冯振广
  • 5篇李牧
  • 4篇常斌鸽
  • 3篇冯学泉
  • 3篇王嵩
  • 3篇万晨光
  • 2篇杜宏生
  • 2篇盛志国
  • 2篇周宝生
  • 2篇王晨
  • 2篇王利
  • 1篇王利
  • 1篇郑首学
  • 1篇刘瑞
  • 1篇王勇强
  • 1篇夏爽
  • 1篇李伟
  • 1篇郭睿
  • 1篇柴超

传媒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第十一次中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附70例报道)
冯振广常斌鸽
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探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初步探讨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08年1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血管再通治疗的61例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病例,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率、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53例(86.89%)血管再通成功、8例(13.11%)血管再通失败,4例微导丝无法通过闭塞段而放弃手术、1例微导丝刺破穿支动脉致破裂出血死亡、3例术后脑高灌注综合征致颅内出血死亡。53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预后良好44例、预后中等6例、预后不良3例;4例发生动脉再狭窄,但均无临床症状。结论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且疗效肯定,远期预后良好,但神经介入技术要求较高,术者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临床经验,以及围手术期管理能力和并发症处理能力,同时需要良好的治疗团队与护理团队精诚合作。
冯振广王晨盛志国周宝生杨帆常斌鸽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颅内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手术中并发症
创伤性椎动脉断裂介入栓塞治疗一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创伤性开放性椎动脉损伤处理比较棘手,尤其是椎间孔开放性损伤后,出血极为汹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快速有效的外科治疗。而目前对于创伤性椎动脉损伤的救治尚无统一规范。椎间孔开放性骨折、椎动脉断裂后出血的压力差和失血量非常大,单纯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探查止血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局限性,如椎动脉回缩到椎间孔,很难结扎出血断端血管,可能需要磨除部分椎骨,可能导致新的血管神经损伤。而伴随介入设备不断更新进步,及医师对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日益熟练的掌握,介入栓塞治疗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单纯的血管探查结扎术,若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取得更好效果。本例患者由刀砍伤所致,是一典型病例,笔者先尝试传统血管探查结扎无果,最后采用介入的办法对断裂回缩的椎动脉断端进行致密栓塞,再探查确认栓塞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冯振广郑首学常斌鸽王嵩王晨盛志国周宝生万晨光李牧
关键词:栓塞治疗
创伤性椎动脉断裂介入栓塞治疗1例
椎动脉损伤后的处理比较棘手,尤其是椎间孔开放性损伤后,出血极为汹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及时有效的外科干预。目前对于创伤性椎动脉损伤的救治尚缺乏统一的指南性治疗规范。本例由外伤(刀砍伤)导致,是一典型病例。椎间孔开放性...
冯振广常斌鸽李牧
文献传递
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价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对49例临床诊断DAI的患者常规行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DWI和SWI扫描,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DAI病灶的检出率和检出体积差异,并与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ore,GO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较其他序列能更清楚、更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P〈0.01),而DWI较其他序列能更清楚、更多检出水肿灶(P〈0.01)。SWI、DWI检出病灶体积均明显高于T1WI和T2WI,前两者比较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I检出病灶数量和体积、DWI检出病灶数量以及脑白质、皮髓交界区、小脑、脑干、胼胝体及基底节区等易损区检出病灶数与人院时GCS、检查前1hGCS及出院后随访GOS之间呈负相关(P〈0.05),DWI上病灶体积与检查前1hGCS及出院后随访GOS也呈负相关(P〈0.01)。结论SWI和DWI序列能非常敏感而有效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小出血灶和水肿灶,进而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帮助。
冯振广李牧夏爽冯学泉王嵩杜宏生柴超王利万晨光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共振成像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按预后分为死亡组(15例)与存活组(25例),利用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MCA)频谱形态、舒张期逆行血流(RDF)出现率、MCA平均血流速度(MCA—Vm),计算搏动指数(PI)。结果存活组中3例患者均在伤后24h内出现部分RDF,持续时间短,均未超过12h,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RDF波形均很快消失,但此类患者生存质量均差,6个月后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仅为2分,均为植物生存状态。死亡组中12例患者出现完全RDF,2例出现钉子波形改变,且14例患者脑死亡的特征性血流改变的出现早于临床脑死亡6~40h。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MCA—Vm(cm/s)明显降低(20.07±13.97比56.72±16.87),PI明显升高(3.95±3.51比1.25±1.06),RDF频谱出现率明显增高(93.3%比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CD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具有操作简单、床旁可行、无创伤、不受镇静药物干扰及可重复等优点,对于早期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死亡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王利李牧王勇强冯学泉刘瑞李伟冯振广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颅脑损伤重型脑死亡
SWI联合DW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价的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检出病灶情况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评价间的关系。方法:对64例临床疑诊DAI的患者常规行头CT和核磁T1WI、T2WI、DWI和SWI序列扫描,分析其各自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比较各序列上脑内轴索损伤病灶的检出率和检出体积差异,并与GCS评分、GO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WI较其他序列上能更多清楚地显示脑内微小出血灶(P<0.01),而DWI较其他序列能更好更多检出水肿灶(P<0.01)。SWI、DWI检出病灶体积均明显高于T1WI和T2WI,前两者比较经Mann-Whitney U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WI检出的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D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微出血病灶数、总病灶数和体积,以及各主要病灶分布部位病灶数均与入院时GCS评分、检查前1 h GCS评分及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之间呈负相关(P<0.05),SWI检出小水肿病灶数量与出院后3个月随访GOS评分也具负相关(P<0.05)。结论:联合SWI和DWI序列能非常敏感地检出外伤后DAI患者的脑内微出血灶和小水肿灶,为DAI的早期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冯振广李牧夏爽冯学泉王嵩杜宏生郭睿柴超王利万晨光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联合SWI和D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其检出病灶数目、体积及主要部位分布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关系。 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DAI的患者常规...
冯振广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