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朝敏
- 作品数:235 被引量:1,30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先天性梅毒流行病学现状被引量:16
- 2006年
- 万朝敏
- 关键词:梅毒先天性发病率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提高树状扫描统计量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准确性的技术问题。所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包括:获得用于树状扫描统计量的医疗观测数据,所述医疗观测数据包...
- 李海龙张伶俐曾力楠万朝敏伯贞艳黄亮张川杨春松焦雪峰陈哲秋莎徐佩佩
- 文献传递
- 初探临床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现状被引量:3
- 2017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于2013年和2015年分别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安排。
- 高晓琳熊英母得志赖亚宁贺庆军李蓉苗瑞雪万朝敏
- 关键词:价值观临床医学生
- PER1与RACK1蛋白作用位点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筛选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区域内与PERIOD1(PER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研究RACK1与PER1的作用特点,明确其结合的关键结构域。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得到人SCN区域内与PER1-PAS结构域相互作用的新蛋白,并构建5种表达不同长度RACK1片段的酵母文库质粒与PER1诱饵质粒共转染酵母AH109进行杂交,通过营养缺陷筛选、报告基因检测获得阳性克隆,并采用体外转录、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阳性克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人SCN区域内表达RACK1蛋白的克隆,重组RACK1表达质粒与PER-PAS诱饵质粒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后得到三个阳性克隆:RACK1(WD1-7)、RACK1(WD4-7)和RACK1(WD5-7),β-半乳糖苷酶测试阳性证实报告基因表达,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阳性克隆与PER1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结论RACK1与PER1存在直接相互作用,RACK1含有7个WD40结构域,本研究发现与PER1结合的最小区域位于、、三个WD40结构域,提示其碳端序列为其结合的关键部位。
- 鲁芳胡丽娟刘德松汪宇辉刘彦友甘露薛建新万朝敏王正荣
- 关键词:近日节律蛋白相互作用RACK1酵母双杂交
- 一起暴发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某小学暴发的宋内志贺菌食物中毒大便培养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志贺菌监测、分离、鉴定依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共获得245份大便培养阳性病例完整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26例,女119例。结果发热、呕吐、腹痛、寒颤、里急后重是多数患儿的首发症状,男生的腹泻次数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中性细胞比例,中性细胞绝对值,低血钾,大便常规白细胞构成比、红细胞构成比、脓细胞阳性率、隐血阳性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大便常规中吞噬细胞阳性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宋内志贺菌感染多呈不典型发作,部分临床特征有性别差异。
- 陈桂华邓建军陈昌辉朱渝乔勇李晓辉何亚薇李桦余华蒋虹张熔彭茜李运璧万朝敏
- 关键词:儿童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处理进展被引量:1
- 2002年
- 万朝敏张佳玲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预后
- 儿童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病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童肺吸虫病误诊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的1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儿大多以长期发热、咳嗽、乏力、纳差,体重降低及多浆膜腔积液为主要表现,本组患儿外周血常规嗜酸性细胞分类增高达16例。结论儿童肺吸虫病常表现为多器官损害,容易误诊为结核病,嗜酸性细胞增高对诊断该病意义较大。
- 邓建军雷明雨万朝敏喻韬
- 关键词:肺吸虫病结核病误诊
- 婴幼儿铜代谢紊乱与疾病被引量:1
- 2002年
- 铜与维持生命的许多生化作用有关 ,铜代谢紊乱与婴幼儿的许多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
- 杨慧明万朝敏
- 关键词:铜婴幼儿疾病铜缺乏
- 布拉酵母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7
- 2017年
- 目的 评价布拉酵母菌预防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由10家医院参加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以非胃肠道感染并需要抗生素治疗的1月龄以上至3岁以下住院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取区组随机分配法入组,干预组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服布拉酵母菌(250 mg/d),对照组单纯使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与对比抗生素治疗期间及停用抗生素后14 d内两组腹泻发生率来评价预防效果,同时观察布拉酵母菌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t检验.结果 共纳入408例患儿,干预组213例,对照组195例.年龄1月龄至3岁,平均1.14岁.其基础非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368例,细菌性脑膜炎10例,败血症或脓毒症9例,百日咳或类百日咳6例,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或皮下组织感染各5例,川畸病3例,猩红热和先天性梅毒各1例.在抗生素使用期间,干预组AAD发生率为10.3%(22例),低于对照组(57例,29.2%,x2=23.296,P<0.05).在抗生素停用后14 d内,干预组新发腹泻比率(2.4%,5/213)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6.4%,32/195,x2=23.4,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抗生素治疗期间,≤1岁患儿AAD发生率(25.1%,52/207)高于>1岁患儿(13.4%,27/201,x2=8.922,P<0.05);抗生素使用>5d患儿AAD发生率(22.2%,60/270)高于抗生素使用≤5 d患儿(13.8%,19/138,x2=4.180,P<0.05).联用二种抗生素患儿AAD发生率高于单用抗生素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4,P>0.05).在抗生素治疗期间,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1岁患儿AAD患病风险降低了52% (x2 =9.217,P<0.05);干预组>1岁以上患儿AAD发病风险降低了91% (x2 =20.35,P<0.05);单用抗生素患儿中,干预组AAD发生风险降低了66%(x2=13.67,P <0.05),联用抗生素患儿中,干预组AAD发生风险降低了65%(x2=10.57,P<0.05);抗生素使
- 万朝敏俞蕙刘钢许红梅毛志芹徐翼金玉罗如平王文建方峰
- 关键词:多中心研究抗菌药布拉酵母菌
- 植入微囊化hANP cDNA转染细胞治疗大鼠高血压的观察
- 2005年
- 目的研究植入微囊化的人类心房肽(hANP)cDNA转染细胞对高血压大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基因工程细胞治疗高血压提供新方法。方法将转染有hANPcDNA的CHO细胞包被在具有免疫隔离作用的聚己内酯(PCL)管内形成微囊化基因转染细胞,其后移植至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腹腔内,检测微囊植入对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及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浆hANP水平,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法半定量检测肾脏心房肽A型受体(NPRA)的表达。结果微囊化的hANPcDNA转染细胞移植10d后,血浆hANP水平显著升高;移植30d后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明显降低,而尿量、尿钠排出量(USO)和尿cGMP明显增加;移植45d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流量(RBF)明显增加,同时高血压大鼠肾脏NPRA的表达下调被抑制。结论植入的微囊化hANPcDNA转染细胞能产生和向囊外排出hANP,引起明显的利尿利钠和降血压效应;本研究结果为高血压的心房肽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刘荣韬陈立国幸浩洋尹华虎万朝敏王正荣
- 关键词:基因转染细胞心房肽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