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丛宪玲

作品数:76 被引量:261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基因
  • 11篇皮肤
  • 10篇细胞
  • 8篇肿瘤
  • 8篇甲基化
  • 5篇梅毒
  • 5篇恶性
  • 5篇病毒
  • 4篇血管
  • 4篇银屑
  • 4篇银屑病
  • 4篇湿疣
  • 4篇鳞癌
  • 4篇康唑
  • 4篇尖锐湿疣
  • 4篇癌组织
  • 3篇伊曲康唑
  • 3篇真菌病
  • 3篇孢子丝菌
  • 3篇孢子丝菌病

机构

  • 66篇吉林大学中日...
  • 18篇吉林大学
  • 6篇吉林大学第二...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吉林省疾病预...
  • 3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忠南大学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空军航空大学
  • 1篇长春市二道区...
  • 1篇吉林市人民医...

作者

  • 76篇丛宪玲
  • 18篇姜日花
  • 15篇蒋忠民
  • 14篇朱明姬
  • 12篇孙晶
  • 11篇孙然
  • 8篇杨宏凤
  • 6篇王亮
  • 5篇王爽
  • 5篇周剑惠
  • 5篇于永利
  • 5篇张亚芹
  • 4篇王丽颖
  • 4篇孔祥波
  • 4篇贾玉玺
  • 4篇许文波
  • 3篇陈超
  • 3篇陈贺昌
  • 3篇常新
  • 3篇于博

传媒

  • 20篇中国实验诊断...
  • 7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中国社区医师
  • 4篇中国疫苗和免...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有机化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NA甲基化与膀胱癌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郭万松杨波丛宪玲孔祥波
关键词:DNA甲基化膀胱癌肿瘤相关基因DNA序列DNA重组分子生物学
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保护机制的研究
赵晴徐忠信杜建时马冲王长宏丛宪玲张英丽杨宏刘松岩韩雪梅邵延坤王清丁军
随着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血管性痴呆(VD)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疾病,VD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VD是发生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后,由于全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以认知...
关键词:
关键词:依达拉奉血管性痴呆线粒体自由基清除剂
肝细胞癌的微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2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其周围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肿瘤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键调节因素.肝细胞癌的微环境可以分为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主要的细胞组分包含:肝星形细胞、肿瘤相关的纤维母细胞、免疫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等.非细胞组分包含:胞外基质蛋白、酶类、各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等.综述了近年来肝细胞癌的微环境研究进展,分别从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角度对肝细胞癌微环境作一介绍.
刘志磊孙薇贺福初丛宪玲姜颖
关键词: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
p53、E-cad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鳞状细胞癌(SCC)为一种起源于表皮或皮肤附属器角质细胞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皮肤及被覆鳞状上皮部位,如喉、食管、肺、宫颈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都与p53蛋白有密切关联,但是对于皮肤鳞状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情况的研究报道较少。上皮性钙黏蛋白(cad)为一种分布于所有的上皮组织中跨膜糖蛋白,具有促进组织结构完整性和极性的积极作用,
彭聪丛宪玲杨宏凤孙鸿雁毛瑞涛
关键词:皮肤鳞癌E-CAD皮肤鳞状细胞癌恶性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皮肤附属器
老年人头面部皮肤肿瘤7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皮肤肿瘤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皮肤肿瘤大体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生长于头面部的皮肤肿瘤因其影响外观和美容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老年人又是皮肤肿瘤的好发年龄段,
郑颖白爽孙丽丽丛宪玲
关键词:老年人好发年龄常见病皮肤科多发病
组织病理学切片的亚型分类方法及装置、介质及终端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织病理学切片的亚型分类方法及装置、介质及终端,涉及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提取目标图像包含的组织病理学切片的多尺度组织学特征;将多尺度组织学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切片的病理数据特征映射到三维特征...
于博陈贺昌张昀珂周泓任丛乐乐丛宪玲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SF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皮肤鳞癌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O^6_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SF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异常与皮肤鳞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0例皮肤鳞癌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GMT、SFN两组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的表达。结果鳞癌组织中的MGMT、SFN基因启动子附近甲基化频率分别为42.5%、35.0%,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鳞癌组织中MGMT和SFN的mRNA表达则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结论皮肤鳞癌组织中MGMT、SFN基因启动子区附近高甲基化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王亮王伟杨宏凤孙然孙鸿燕丛宪玲
关键词:皮肤鳞癌甲基化
883例男性尿道分泌物异常者的病原体检测及其药物敏感性被引量:5
2003年
为更好地掌握本地区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我们对883例男性患者进行了检测.
孙晶姜秀英姜日花丛宪玲蒋忠民朱明姬王景山
关键词:尿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药物敏感性
吉林省2001~2008年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特征和氨基酸变异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吉林省2001~2008年麻疹病毒代表株的血凝素蛋白基因(Hemagglutinin,HA)特征和氨基酸变异。方法从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中选取5株代表株,提取核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A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基因库中的中国麻疹疫苗病毒株沪191以及所有23种麻疹野病毒基因型代表株的H基因序列,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同源性、氨基酸变异以及糖基化位点变异比较。结果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均属于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5株病毒H基因之间有6~17个核苷酸差异(0.3%~0.9%),3~9个氨基酸差异(0.5%~1.5%)。与中国现行疫苗病毒株沪191H基因相比,有89~95个核苷酸差异(4.8%~5.1%),25~30个氨基酸差异(4.1%~4.8%)。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H基因相比,有9~17个核苷酸差异(0.5%~0.9%),3~7个氨基酸差异(0.5%~1.2%)。吉林省5株麻疹病毒分离株的H蛋白均保留了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在氨基酸第240位由丝氨酸突变成天冬酰胺,导致一个潜在糖基化位点NLS238~240的缺失。结论吉林省2001~2008年流行的5株麻疹病毒,均丢失了一个可能影响抗原性的糖基化位点。5株麻疹病毒的核苷酸、氨基酸差异均不大,但无论与H1a基因亚型代表株China93-4相比,还是与疫苗株S191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吉林省麻疹野病毒H基因的变异仍在逐年增加、逐年积累。
周剑惠杜占森常新王爽陈超刘桂艳丛宪玲潘希平张燕许松涛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
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并定位蛋白的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组织病理学诊断[1]。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已有文献针对现有的修复方式做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结果显示微波高压修复、微波热修复以及高压热修复在相同的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结果[2]。然而,抗原修复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缓冲液,
王琦王一鸣刘铁郝苗丛宪玲任光旭
关键词:抗原修复特异性反应抗原抗体病理学诊断组织切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