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成
- 作品数:19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哥德堡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核酸杂交技术在海水养殖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6年
- 介绍了核酸杂交技术的发展历史背景、基本原理、杂交方法、标记方法、技术特点,概述了目前已报道的海水养殖动物病害的病原核酸杂交检测技术的进展,并对核酸杂交技术进行了展望。
- 艾海新王崇明任伟成王秀华李赟
- 关键词:核酸杂交探针海水养殖病害
- 扇贝养殖海区中小型浮游生物携带AVNV的荧光定量检测被引量:1
- 2011年
-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DNA);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 蔡玉勇任伟成曲朋贾志磊王崇明李赟
- 关键词:栉孔扇贝浮游生物
-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和核酸诊断技术的研究
-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作为我国北方沿海特有的优良养殖贝类,形成规模化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给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栉孔扇贝的...
- 任伟成
- 关键词:栉孔扇贝疱疹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 文献传递
- 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动物病毒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价值,并概述了原位杂交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虾、贝类)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定位和体内表达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蔡玉勇任伟成王崇明于佐安李赟
- 关键词:原位杂交地高辛标记水产养殖
-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自1983年Kary Mullis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来,PCR技术就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诊断方法以其简便、迅速、灵敏等优点在分子生物学等很多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应用和发展。但是传统的PCR技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出现...
- 任伟成王崇明李赟
- 关键词:PCR技术水产养殖荧光实时定量分子生物学
- 文献传递
- 奥尔森帕金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奥尔森帕金虫是重要的贝类病原性寄生虫之一,为建立快速、灵敏、准确和使用简便的检测方法,实验根据奥尔森帕金虫5.8S 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建立了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方法,并对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中Mg2+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30拷贝质粒DNA,并且特异性较强,与海水帕金虫、包纳米虫、波豆虫及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等病原均无交叉反应。使用LAMP法对两批菲律宾蛤仔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与传统PCR检测相比,灵敏度更高,检测结果更准确。实验所建立的奥尔森帕金虫LAMP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且特异性强,可以在沿海贝类养殖厂及条件简陋的实验室使用。
- 曲朋王崇明任伟成梁彦韬贾志磊黄倢潘鲁青
-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贝类
-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根据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biotic Virus,AVNV)的保守序列,应用Beacon Designer 7.0设计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9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
- 任伟成王崇明
- 关键词:栉孔扇贝TAQMAN探针
- 文献传递
- 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根据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biotic virus,AVNV)的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段,应用Beacon Designer 7.0软件设计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90bp片段的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并完善了AVN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诊断方法。该方法在108~102病毒拷贝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AVNV拷贝数(X)和循环数(C)t的相关关系为:lgX=-0.29Ct+13.28(相关系数R2=0.998);检测AVNV的灵敏度为102拷贝;特异性实验表明只对AVNV基因组呈阳性反应。应用FQ-PCR对76份采自夏季发病期前后的栉孔扇贝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8份样品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9.47%,高于普通PCR的阳性检出率(80.2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特异、重复性良好且能实现AVNV的定量检测,对AVNV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以及AVNV疫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任伟成王崇明孙世春蔡玉勇李赟于佐安
- 关键词:栉孔扇贝TAQ
- 主要浮游微藻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常见浮游微藻对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的黏附和携带,探讨微藻作为病毒水平传播媒介的可能性,进而了解AVNV的水平传播途径。我们选取培养17种海区常见浮游微藻,在微藻生长的指数增长期混入AVNV病毒粗提液,用PCR等分子检测法定期对试验微藻携带AVNV的情况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亚心形扁藻、小球藻、绿色杜氏藻、四爿藻、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携带AVNV,占到实验微藻总数的35.3%。用携带AVNV的6种微藻投喂试验栉孔扇贝以分析其致病力,结果表明,试验扇贝表现出典型的急性病毒性死亡症状,在试验的9d时间内,6组感染组试验扇贝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表明携带AVNV的微藻具有显著的致病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通过摄食携带AVNV的微藻而感染发病是可能的,浮游微藻可能是AVNV水平传播的重要传递体。
- 张婧宇李赟任伟成蔡玉勇
- 关键词:栉孔扇贝
- 奥尔森帕金虫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 为便于沿海贝类养殖厂及条件简陋的实验室等无设备的地区进行奥尔森帕金虫(Perkinsus olseni,P.olseni)的检测,本文根据已测定的P.olseni 5.8S r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
- 曲朋王崇明任伟成贾志磊潘鲁青
- 关键词:内转录间隔区环介导等温扩增贝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