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栋
- 作品数:32 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电磁法及电法仪器的新进展和应用被引量:34
- 2004年
- 电磁法和直流电法与地震方法一样,是地球物理方法中发展最快的方法。近五、六年来电磁法及电法仪器设备和软件有了长足进展,新一代仪器设备的最大优点是噪声低、分辨率高、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多功能、灵活轻便、低功耗、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电磁法和电法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展,目前几乎涵盖了探测地下目标的各个方面。电磁法和电法虽然种类繁多,但发展最快、应用最普遍的应属大地电磁法、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
- 刘国栋
- 关键词:直流电法地球物理方法瞬变电磁法大地电磁法
- 三维深地震测深方法及其在非烃类气体勘探中的应用
- <正>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非烃类气体,特别是氦气(He)和二氧化碳气(CO2),其来源主要是幔源,也包括部分壳源。为了研究这种非烃类气的生成、运移和富集条件,就必须对相应地区的地壳上地幔三维深部构造和结构进行研究。为此,...
- 张先康刘国栋刘泰生王椿镛李清河张成科宋建立
- 文献传递
- 张北6.2级地震及其邻区深部构造研究
- 赵国泽刘国栋汤吉詹艳刘胜
- 关键词:地震深部构造
- 基于槽波透射法的采煤工作面煤厚解释技术被引量:37
- 2017年
- 为了探测采煤工作面的煤层厚度,选用适宜频率将在采煤工作面透射法采集的Love型槽波进行波速CT层析成像,根据波速与煤厚的负相关关系以及不同煤厚的基阶振型槽波频散曲线,结合巷道揭露煤厚以确定不同波速所对应的煤厚变化,最后将波速等值线图转化为煤厚等值线图。采用该技术在义马矿区开展了多次煤层厚度探测试验,选用185 Hz频率进行槽波速度CT层析成像,将波速1 250 m/s预测为1.5 m煤厚的等值线,共圈出5处煤厚小于1.5 m的薄煤区;根据改造巷与回采验证,预测准确率达84%,很好地指导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 李松营廉洁滕吉文冯磊姚小帅刘国栋王康张万鹏
- 关键词:槽波煤层厚度频散
- 中国的强震活动与地球动力学过程关系的初析(综述)
- 展示中国 M≥6级的强震震中分布图(东南和东北地区为 M≥5 级),最醒目的一些特点是:华南地区除东南沿海有一条沿岸的 MNE 向强震活动带外,内部几乎没有强震,5—6级地震零散分布,东海海域和台湾海峡基本没有强震活动。...
- 刘国栋汪一鹏
- 文献传递
- 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壳─幔过渡带结构被引量:30
- 1999年
- 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是典型的盆岭构造。通过对横跨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的沙雅-布尔津地学断面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资料进行小波分析,获得了天山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结果表明,天山造山带的壳-幔间是以多个薄层过渡的。这些薄层的层厚度2~3km不等,层速度高低相间,总厚度约20km,平均速度较低,接近塔里木盆地下地壳的速度。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准噶尔盆地的壳-幔间不具有这种特点,其壳-幔间主要表现为一级间断面。而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间阳-海城-东沟深地震测深剖面所揭示的辽东台隆-辽河盆地-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的结构似乎具有完全相反的特征:辽河盆地的壳-幔过渡带比较复杂,它由数个薄层叠合而成,总厚度达15km;辽东台隆与燕山台褶带壳-幔过渡带结构十分简单,皆以一级间断面过渡为主。研究认为,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它们所处的构造环境不同:前者为挤压环境,而后者为伸展环境。在挤压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造山带的下面;而在伸展环境下,复杂的壳-幔过渡带形成于盆地的下面。壳-幔过渡的复杂程度与构造活动性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圈目前的构造活动水平。
- 赵俊猛张先康赵国泽刘国栋卢造勋
-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盆岭构造壳-幔过渡带
- GMS-06电磁测深系统及应用
- <正>GMS—06是德国Metronix公司继MMS—03E、MMS—04、GMS—05系统后新研制推出的新型电磁测深系统,具有多功能、宽频带(20kHz—4096Sec)、大动态范围(24bit模数转换器)、轻便灵活、...
- 詹艳汤吉刘国栋赵国泽
- 文献传递
- 延庆─怀来地区地壳细结构──利用深地震反射剖面被引量:107
- 1996年
- 1992年底在延庆-怀来地区实施了深地震反射剖面测量,目的是通过对该区地壳细结构的研究来探讨延庆-怀来盆地形成演化的机制和过程,以及与该区地震活动图像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上部地壳总体上呈“透明”性质,厚25-26km;下部地壳具有强烈的反射性质,厚约14-15km.壳幔过渡带是由双程走时约2s和厚约5-6km的水平反射叠层所组成,莫霍界面具有深度深(约39-40km)和平坦的特点。
- 张先康王椿镛刘国栋宋建立罗力雷吴涛吴建春
-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地壳细结构地壳结构
- 地震槽波动力学特征的物理-数学模拟研究
- <正>复杂的地质构造和生产环境使得中国的煤业生产时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地震槽波井下探测技术做为当前可探明煤层中局部小构造和异常体的有效技术,具备分辨率高和预测性强等特点,是煤矿生产中井下探测的一种有效的地震...
- 皮娇龙滕吉文刘国栋魏建新狄帮让
- 文献传递
- 我国大地电磁测深的发展被引量:52
- 1994年
- 本文回顾了我国自6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的发展,包括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反演以及实际应用,并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在石油构造普查以及地壳上地幔探测方面应用的一些情况.
- 刘国栋
- 关键词:大地电磁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