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白云

作品数:14 被引量:12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篇地震
  • 4篇断层
  • 4篇发震
  • 4篇发震构造
  • 3篇断层面
  • 3篇断层面解
  • 3篇台网
  • 3篇裂带
  • 2篇第四纪
  • 2篇断裂带
  • 2篇最小二乘解
  • 2篇晚第四纪
  • 2篇西秦岭
  • 2篇发震机制
  • 2篇8级大震
  • 2篇测震
  • 2篇测震台网
  • 1篇地表破裂
  • 1篇地表破裂带
  • 1篇地震滑坡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局兰...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4篇刘白云
  • 5篇袁道阳
  • 2篇尹志文
  • 2篇张波
  • 2篇陈继锋
  • 2篇刘兴旺
  • 1篇郑文俊
  • 1篇李少睿
  • 1篇董宗明
  • 1篇蒲举
  • 1篇俞晶星
  • 1篇庞建章
  • 1篇张元生
  • 1篇冯红武
  • 1篇何文贵
  • 1篇潘宇航
  • 1篇陈建军
  • 1篇陈晓龙
  • 1篇牛延平
  • 1篇李亮

传媒

  • 5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地震计方位角检验与校正被引量:9
2016年
利用2007年8月—2013年9月甘肃省测震台网记录的549个MS≥6远震事件的P波资料,对所属44个地震台站分量方位等问题进行检核计算。考虑到地震计维修、更换等因素,提供了甘肃省测震台网地震台站按时间序列计算的方位角偏差及方位校正变化情况,以保障测震台网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反演的方位偏差与文献[1]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中国"十五"数字地震网络确实存在部分台站方位偏差较大等方面问题。因此,在进行现代地震学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台站地震计方位误差较大和研究时间段内方位角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陈继锋李亮李少睿刘白云陈晓龙
关键词:检核地震计方位角
玉树M_S7.1地震时空破裂过程及与地表破裂带的对应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根据IRIS全球地震台网15个台的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P波资料,用远场体波地震图反演震源破裂过程的方式,研究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并与震后调查地表破裂带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玉树地震在总体上是一次单侧破裂事件,破裂从初始破裂点(即震源位置)开始向东南方向展开,破裂离震源20km处开始贯穿至地表,沿走向方向延伸了约50km,最大滑移量达2m。这些结果与震后考察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的特征十分吻合。
刘白云袁道阳陈继锋牛延平
关键词:玉树MS7.1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带
西秦岭西段光盖山-迭山断裂带坪定-化马断裂的新活动性与滑动速率被引量:44
2012年
位于西秦岭西段的光盖山-迭山断裂带是由3条近平行的断裂所组成,其中坪定-化马断裂是该断裂带的主断层。坪定-化马断裂以宕昌岷江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的新活动性明显强于东段。断裂西段线性特征明显,可见清晰的断层崖,不同期次的洪积扇上均有断层陡坎发育,晚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的活动,最新一次活动的离逝时间约为1 kaB.P.左右。通过对断错地貌研究得到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49±0.08~1.15±0.28mm/a,左旋滑动速率为0.51±0.13mm/a。而断裂东段由多条斜交或近于平行的断裂所组成,活动性明显减弱,没有发现最新活动的证据。在地貌上多表现为线性沟谷,向东逐渐被褶皱所替代,从基岩断面及相关地貌特征来看断裂活动性质主要表现为逆冲兼具左旋走滑运动。
俞晶星郑文俊袁道阳庞建章刘兴旺刘白云
关键词:新活动滑动速率晚第四纪
甘东南地区两次8.0级历史疑难地震发震构造及发震机制研究
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块体东缘的秦岭褶皱系,区内构造关系复杂,发育了一系列几何特征、运动性质和活动时代差异较大的活动断裂带。该区属于我国南北强震构造带的北中段,是历史大震的主要发生区和未来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刘白云
关键词:地震活动发震构造发震机制
文献传递
甘东南地区两次8级历史疑难地震发震构造与发震机制研究
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块体东缘的秦岭褶皱系,区内构造关系复杂,发育了一系列几何特征、运动性质和活动时代差异较大的活动断裂带。该区属于我国南北强震构造带的北中段,是历史大震的主要发生区和未来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
刘白云
关键词:断层面解地震滑坡发震构造发震机制
文献传递
1879年武都南8级大地震断层面参数和滑动性质的厘定被引量:14
2012年
1879年武都南8级大震发生在高山峻岭之间,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一直难以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到目前为止,关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的研究较少且观点不一。依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附近的原则以及参考前人给出的极震区长轴形态,我们采用1985—2009年发生在该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选定了一个长条状研究区域,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1879年武都南8.0级地震震源断层是一条长约30km、埋深2~23km的NNE走向、高倾角并在NNW-SSE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右旋走向滑动的断层。该区域地壳深部(H>24km)至今没有地震发生,推测震源断层没有扩展到地壳深部。震源断层位置在文县高楼山(33.01°N,104.74°E)和梨坪(33.22°N,104.90°E)之间。另外,我们发现在极震区以西的雄黄山地区小震成丛发生,但野外调查并未发现明显的断面,这些小震应该与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没有关系。
刘白云袁道阳张波陈文凯牛延平
关键词:最小二乘解断层面解
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与地震预警台网建设和初步讨论被引量:6
2016年
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的内容是对本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台网进行加密和升级,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网络,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提供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为科学地震预警提供依据。
潘宇航尹志文刘白云蒲举
关键词:地震预警信息服务
1954年腾格里沙漠北7级地震断层面参数和滑动性质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1954年腾格里沙漠北发生7级大震,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戈壁深处,风沙作用强烈,震后破坏现象不易保存,给通过地质踏勘研究地震增加了难度。到目前为止,涉及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内容较少。本研究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附近的原则及参考前人给出极震区长轴形态,采用1985—2012年发生在地震破裂区的精定位地震目录,选定了一个长条状研究区域,将模拟退火算法和高斯一牛顿算法结合,给出了利用小震密集程度求解的主震断层面走向、倾角,并确定地震发震断裂的长度、位置。在此基础上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参数,给出已求得断层面上的滑动角。最后将反演结果与已有结果做了对照,显示反演结果与已有的结果基本一致,反演到的震源断层位于前人给出的此次地震等震线的最高烈度圈内表明反演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刘白云曾文浩袁道阳陈文凯牛延平
关键词:断层面解最小二乘解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区小震重新定位及问题讨论被引量:4
2017年
联合利用甘肃及周边测震台网记录的古浪及周边地区4 592次地震的P波绝对到时和相对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古浪震源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后发现,皇城—双塔断裂带东、西两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运动性质,西段以逆冲运动为主,地震主要发生在断裂的下盘;而东段地震却主要发生在上盘,断层活动以局部拉张为主。还首次发现在皇城—双塔断裂带的中段与主破裂呈垂直方向存在一条主震发生时新产生的共轭断层,基于小震的断层面参数反演显示该断裂是一高倾角运动性质以右旋为主兼具正断的断裂。
董宗明刘白云
基于地震学资料探讨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震构造被引量:11
2013年
应用速度和Q值成像方法以及小震精定位方法获得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源区的深部结构和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图像。结果表明:发震断层为一隐伏断裂,走向NW,倾向SW,逆冲兼左旋走滑,在地表距临潭-宕昌断裂岷县段约20km,在深部可能与临潭-宕昌断裂交汇在一起,向南组成一条NW向的断裂带。2003年11月13日岷县MS5.2、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MS5.0和本次MS6.6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属同一发震断层,位于漳县南部块体的西南边缘;该块体为次级块体(三角形),近几年来块体西南边界强震活跃,其它两边平静。
张元生冯红武陈继锋刘白云
关键词:余震分布发震断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