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显芝

作品数:33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篇养殖
  • 8篇池塘
  • 7篇底泥
  • 6篇养殖池
  • 6篇养殖池塘
  • 5篇水体
  • 4篇堆肥
  • 4篇微生物
  • 4篇磷组分
  • 3篇上覆水
  • 3篇上覆水体
  • 3篇污泥
  • 3篇酶活性
  • 3篇聚羟基脂肪酸...
  • 3篇可溶性磷
  • 3篇活性污泥
  • 3篇沸石
  • 3篇
  • 2篇有机磷组分
  • 2篇有效磷

机构

  • 33篇天津农学院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天津市宝坻区...

作者

  • 33篇卢显芝
  • 22篇田秀平
  • 20篇郝建朝
  • 7篇黄海东
  • 4篇李晓雁
  • 4篇韩晓日
  • 4篇蔡丹丹
  • 4篇王芳
  • 3篇杨红澎
  • 3篇张树林
  • 3篇刘惠芬
  • 3篇李文波
  • 2篇韦东胜
  • 2篇童应凯
  • 2篇李玲
  • 2篇王丹
  • 2篇王晶
  • 2篇万鹏
  • 1篇王永刚
  • 1篇贾永光

传媒

  • 7篇天津农学院学...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黑龙江八一农...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2005年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净化水体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水体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从水体中分离纯化菌株,并从所得菌株中筛选两种菌株,将两菌株分别接入肉汤液体培养基在所述条件下培养10~24h,制得菌体浓度约为10<Sup>8</Sup>·ml<Su...
卢显芝田秀平郝建朝王永刚
文献传递
养殖池塘底泥磷酸酶活性与释磷关系及其调控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2个养殖池塘为对象,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底泥中各有机磷组分与上覆水中可溶性磷(DRP)含量、底泥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磷各组分及上覆水中可溶性磷之间的关系,并采取不同处理对底泥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进行调控。结果表明,底泥中活性有机磷(LOP)、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中稳性有机磷(MROP)与上覆水中DR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底泥中ALP与MLOP、MROP之间相关显著,并对其直接影响较大;ACP与MLOP之间相关显著,对其产生的直接影响也很大。A、B两池塘底泥中ALP与上覆水中DRP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在养殖水体中加入酶抑制剂和沸石能抑制ALP和ACP活性,并以酶抑制剂加沸石的处理效果最好。
王芳田秀平韩晓日蔡丹丹卢显芝李文波郝建朝
关键词:底泥磷酸酶活性有机磷组分可溶性磷
利用活性污泥合成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黄海东李晓雁刘如林卢显芝吴疆童应凯李玲黄磊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利用活性污泥合成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课题系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合同编号:20050808),天津农学院农学系黄海东副教授为项目负责人,是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理论研究。②研究目的与意...
关键词:
关键词:聚羟基脂肪酸酯生物可降解塑料
模拟池塘底泥无机磷形态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含量的关系及其控制被引量:4
2009年
取两个池塘底泥和上覆水进行室内模拟水体小环境试验,设对照组及5个处理组,进行4个月培养,采用连续分组法测定底泥中无机磷形态及其含量,分析底泥潜在无机磷变化及其与上覆水体可溶性活性磷(DRP)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池塘底泥中无机磷各形态含量依次为钙10结合磷(Ca10-P)>闭蓄态磷(O-P)>铝结合磷(Al-P)>铁结合磷(Fe-P)>钙8结合磷(Ca8-P)>钙2结合磷(Ca2-P);4个月后两池塘底泥中的Ca2-P和Fe-P增加,Ca10-P、O-P、Al-P减少;上覆水体中DRP含量与O-P、Ca2-P、Ca8-P和Ca10-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底泥中无机磷各形态对上覆水体中DRP含量的直接影响大小依次为O-P>Ca8-P>Ca2-P>Ca10-P>Fe-P>Al-P;5个处理组上覆水体中DRP含量都低于对照组;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处理的上覆水体中DRP含量最低,表明采用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进行底泥处理是控制上覆水中DRP含量的有效方法。
卢显芝李文波郝建朝田秀平
关键词:无机磷形态养殖池塘上覆水体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碳氮养分变化规律被引量:15
2016年
堆肥化处理是实现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为探索堆肥化处理技术,笔者研究了在不同量物质(落叶、活性污泥、土壤)的园林废弃物堆肥中C、N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腐过程中全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嗜热阶段急剧上升,低温腐熟保肥阶段增加减缓。碳氮比在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呈下降趋势。经正交试验分析,1000 g园林废弃物中加入800 g的污泥的处理E和处理H最有利于堆肥的腐熟,得到的腐熟肥碳氮含量较为合理,其碳含量分别为413.59 g/kg和611.16 g/kg;氮含量分别为17.57 g/kg和21.95 g/kg;碳氮比为23.54和27.84。
牛巧龙卢显芝田秀平王晶万鹏郝建朝
关键词:堆肥腐熟度
不同配比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对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将污泥、梧桐落叶、潮土和尿素4种材料以不同比例进行堆肥,腐熟后与土壤配制成9种栽培基质,种植油菜,研究其对油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油菜出苗和生长的堆肥。结果表明:4种不同材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发酵的堆肥对油菜发芽和生长影响不同,综合发芽率、出苗率、苗和根的鲜干重情况等指标得出,E处理即采用1 000 g落叶配合800 g污泥、600 g土壤以及20 g尿素进行堆肥的效果最好,而C处理即1 000 g落叶配合1 200 g污泥、600 g土壤以及20 g尿素进行堆肥的效果最差;9种不同材料按不同比例配制发酵的堆肥对油菜出苗及生长促进作用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依次是:E、D、B、A、H、F、G、C、I。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所得堆肥产品可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并且可以部分替代稀缺资源泥炭。
王晶田秀平牛巧龙万鹏卢显芝郝建朝
关键词:堆肥油菜生长
陶粒生物膜上的细菌组成及其对COD、TN的去除率
生物膜法是进行污水处理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载体对膜形成的快慢、膜形成的质量以及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有直接影响。本研究以陶粒为载体,采用排水浓缩法,用高浓度活性污泥接种,快速形成生物膜。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上...
卢显芝贾永光田秀平郝建朝
关键词:快速挂膜
文献传递
不同处理对养殖池塘上覆水体可溶性氮含量的影响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养殖池塘为对象,取池塘的底泥和上覆水于室内,采用对照组,添加沸石,酶抑制剂,芽孢杆菌,沸石与酶抑制剂组合,沸石与芽孢杆菌组合等6种处理组进行5个月培养,每月测定1次上覆水中NH4+-N、NO3--N...
田秀平卢显芝郝建朝
关键词:养殖池塘上覆水体
文献传递
活性污泥中PHA_(MCL)合成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以葡萄糖等廉价底物为碳源合成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主要取决于代谢途径和酶,近来的研究表明phaG编码的3-羟基酯酰-酰基载体蛋白-辅酶A转移酶,是连接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和中长链聚羟基脂肪酸酯(PHAMCL)合成的关键酶。采用PCR的方法对食油假单胞菌的phaG基因进行扩增,进而制成地高辛标记探针,以菌落原位杂交和尼罗兰平板筛选法从A/O污水处理工艺不同阶段的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PHAMCL合成菌,并对目的菌株的产物合成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3株细菌经菌体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初步鉴定都属于假单胞菌属,进一步研究表明产物含量最高的菌株M26不需要限制营养成分的诱导,能以葡萄糖为碳源在细胞生长的同时合成PHA,分批发酵46h后,产物浓度达3.27g·L-1,占细胞干重的31.37%,1H核磁共振图谱分析证明产物为PHAMCL。
黄海东卢显芝熊诵锦郝丽萍
养殖池塘底泥磷组分转化及其与释磷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以天津市东丽区和西青区各5个养殖池塘为对象,采用顾益初和Bowman和Cole法对底泥中磷进行分组;通过在上覆水加H2PO4-溶液培养前及培养32周后各组分磷的变化,研究了外源磷向底泥中各组分磷转化规律;通过室内无外源磷进入32周培养前和后底泥各组分磷变化,研究了底泥磷组分对上覆水中DRP的贡献;对底泥各组分磷与上覆水中DRP含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明确养殖池塘底泥各磷组分含量分布、磷转化及底泥释磷等状况,为合理调控底泥磷释放,防止池塘富营养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池塘底泥总磷中约1/3为有机态磷,其余为无机态磷,各组分磷含量顺序是,西青区(5池塘平均):O-P>Ca10-P>MLOP>MROP>Fe-P>Al-P>Ca2-P>Ca8-P>LOP>HROP,东丽区(5池塘平均)则为:O-P>Ca10-P>MLOP>Fe-P>MROP>HROP>Ca8-P>Ca2-P>Al-P>LOP;上覆水中DRP与底泥中MLOP和O-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a2-P、Ca8-P、LOP和TP呈显著正相关;上覆水中加入大量H2PO4-培养,其向底泥各组分磷转化量为,西青区(5池塘平均):MLOP>Fe-P>Al-P>Ca8-P>LOP>Ca2-P>Ca10-P>HROP;东丽区(5池塘平均)则为:MLOP>Fe-P>LOP>Al-P>Ca8-P>Ca2-P>Ca10-P>MROP>HROP,没有向O-P转化;无外源磷情况下,底泥对上覆水DRP的贡献率两区均是O-P>MLOP>Ca2-P>Ca8-P>LOP>Al-P,Fe-P、Ca10-P和MROP,HROP几乎没有贡献。
张树林田秀平卢显芝郝建朝
关键词:养殖池塘底泥磷组分可溶性磷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