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杰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媒介
  • 3篇媒介间性
  • 2篇文化
  • 1篇电视文本
  • 1篇多媒介
  • 1篇以人为本
  • 1篇人为本
  • 1篇收视
  • 1篇收视率
  • 1篇他者
  • 1篇女性
  • 1篇文本
  • 1篇文本意义
  • 1篇文化媒介
  • 1篇文化意义
  • 1篇节目
  • 1篇节目收视率
  • 1篇互文
  • 1篇互文性
  • 1篇非诚勿扰

机构

  • 4篇河南大学

作者

  • 4篇吴晓杰
  • 3篇刘双红

传媒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北大学学报...
  • 1篇新乡学院学报...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从媒介互补演变规律理解文化媒介被引量:5
2011年
"媒介间性"理论的含义是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化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互补、吸收、更新和融合,这种理念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借助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以及"互文性"等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间性"及其媒介文化。
刘双红吴晓杰
关键词:媒介互文性媒介间性
文化在多媒介交互中产生新的文本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介和旧媒介不断地开放、吸收,媒介间的交融和互补现象越来越凸显,"媒介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生长,一种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媒介生产"意义链"呈现在人们面前。"媒介间性"拓宽了单一媒介的意义空间,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加工、再利用和多元生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刘双红吴晓杰
关键词:媒介间性文化
在“媒介间性”视野下开发新的文化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从甲骨金石媒介,到纸质印刷媒介,再到数字电子媒介,媒介之间始终存在着补救、改善、探索、叠加和增值的现象。新媒介总是不断吸取着旧媒介身上"新鲜的血肉"。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媒介间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生长,一种崭新的、潜力巨大的媒介生产"意义链"呈现在人们面前。编辑不断更新旧媒介、创造新媒介,拓宽着单一媒介的意义空间,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对优秀资源的再利用和多元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吴晓杰刘双红
关键词:媒介间性文化
“他者”——女性在电视文本中的形象研究
2011年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国各大卫视都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话题不断,节目收视率火爆上升之时,河南都市频道的情感密码《非诚勿扰》栏目也悄然进入了观众视野,并在网上引起了对节目内容的激烈争论。
吴晓杰
关键词:电视文本《非诚勿扰》节目收视率女性以人为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