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力 作品数:21 被引量:151 H指数:8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易位系H9020-1-6-8-3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 被引量:14 2008年 It have proved that wheat translocation line H9020-1-6-8-3 derived from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is an important resistant resource to stripe rust.To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resistant genes,it was crossed with susceptible cultivar MingXian 169 as male and female parent,respectively.Seedlings of parents and F2 progeny were tested for resistance to selected CY29 of races of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from China.H9020-1-6-8-3 had one dominant resistant gene which temporarily named YrHs,whatever it was male or female parent.By using BSA method,two markers,Xgwm261 and Xgwm455 located on 2DL were found.The distance to YrHs were 4.3 and 5.8 cM respectively.The result could be used in molecular-assisted breeding. 刘佩 杨敏娜 周新力 吴会杰 井金学关键词:抗条锈病基因 SSR标记 华山新麦草 普通小麦 易位系 真菌病害 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水源11的抗条锈基因分析及其SSR标记 被引量:1 2009年 严引娣 卢丽丽 周新力 王美南 井金学关键词:基因分析 鉴别寄主 SSR标记 抗条锈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 1980份小麦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55 2012年 【目的】寻找新的条锈病抗源并建立高效抗源筛选和评价体系,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1 980份尚未大量应用于中国小麦生产的地方品种和国外种质,在陕西杨凌地区人工混合小种接种鉴定圃和甘肃天水地区自然诱发鉴定圃进行连续3年的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筛选;利用苗期抗谱分析,同时以Yr5、Yr9、Yr10、Yr15、Yr18和Yr26等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筛查,综合分析所筛选的抗病材料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结果】筛选出8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和42份具成株期抗性的小麦条锈病抗源。结合抗病表现和已知Yr基因分子检测分析表明:50份抗病材料中有6份材料可能带有Yr9;2份材料可能带有Yr10;21份材料可能带有Yr18;未发现携带Yr5、Yr15和Yr26的抗源;品冬34、青春39等6份材料可能携带未发掘的全生育期抗条锈病新基因。【结论】建立了小麦条锈病抗源鉴定和评价体系,筛选出50余份具有不同抗病性特征的抗源材料,为进一步培育抗条锈病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韩德俊 张培禹 王琪琳 曾庆东 吴建辉 周新力 王晓杰 黄丽丽 康振生关键词:小麦 小麦条锈病 抗病种质 基因检测 小麦品种天867抗条锈性评价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2 2015年 为明确冬小麦天867对国内当前流行条锈菌优势小种的抗性及遗传规律,并为在育种中对该品种的推广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其进行了田间混合和分小种接种、室内苗期接种和高温成株接种,并通过接种F2遗传群体,分析了天867对不同小种的抗性和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天867对CYR29、CYR30、CYR31、CYR33、Sun11-4和Sun11-11的抗性免疫到近免疫,其控制不同小种抗性的基因数目和互作方式不同,而对CYR32仅具有高温成株抗性。 尹军良 马东方 周新力 王保通 井金学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几个小麦品种(系)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 sp. tritici Eriks)引起的,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控制小麦条锈病最好的策略是种植抗病品种。对小麦抗... 周新力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分子作图 文献传递 小麦品系P9897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小麦品系P9897对条锈病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性。为给该品系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在温室中对P9897和铭贤169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在陕西杨凌(人工接种病原菌)和甘肃天水(自然诱发病原菌)2个地区对P9897和铭贤169及以P9897作为父本与铭贤169杂交获得的F1、F2和F3代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最终对其成株期抗条锈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P9897成株期表现高度抗病性[反应型(Infectiontype,IT)=2],在两个试验地的严重度(Diseaseseverity,Ds)平均值为5.0%~17.5%;所有F1代表现为抗病(IT=2),F2代抗病(IT:0~6)和感病(IT:7~9)植株数符合13:3的分离比(X^2=0.79〈3.84),F3代抗病(IT:0~3)、抗感分离(IT:4~6)和感病(IT:7~9)植株数符合7:8:1的分离比(杨凌X^2=0.18〈5.99;天水X^2=0.66〈5.99);F3代172株成株期小麦的反应型和严重度都是连续分布的。表明P9897的成株期抗条锈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独立控制或起重叠作用控制。 张莹 周新力 王琪琳 韩德俊 黄丽丽 康振生 李海峰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 小麦成株期高温抗条锈基因Yrxy54-1的RGAP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我国当前流行的7个小麦条锈菌(菌系),在高温条件下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并用条锈菌CYR32对小麦品种小偃54与铭贤169的杂交后代及其双亲进行高温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揭示小偃54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结果显示,小偃54成株期对多个条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核基因独立控制,分别暂命名为Yrxy54-1和Yrxy54-2,并对Yrxy54-1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从528个RG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4个与抗病基因Yrxy54-1紧密连锁的多态性标记M1、M2、M3和M4,分布于Yrxy54-1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5.8、16.6、7.3和9.97cM。遗传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Yrxy54-1是一个与已知抗条锈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侯冬媛 周新力 王岭岭 王文立 马东方 井金学关键词:小偃54 小麦新抗源抗锈性评价和SSR位点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在975个SSR多态性位点共有3 390个等位性变异,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变异3.48;全基因组和A、B、D基因组范围聚类结果基本一致,8个材料可分成三类,其中品冬34遗传背景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随机抽取部分标记进行标记数量累加聚类,标记数量愈多,聚类结果愈稳定可靠。 杨乐 王琪琳 曾庆东 周新力 康振生 韩德俊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抗源 SSR位点 小麦品系中梁93444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 被引量:11 2011年 为明确抗锈品种中梁93444抗条锈基因及遗传特点,用CYR30、CYR31、CYR32对该品种、铭贤169及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用SSR技术对分离家系F3-3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中梁93444对CYR30、CYR31的抗病性均由1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CYR32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F3-3分离家系对CYR32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Yr93444。对F3-3分离群体进行SSR标记,建立了与该基因连锁的8个标记Xgwm122、Xwmc702、Xwmc644、Xwmc794、Xgwm328、Xwmc455、Xgwm372、Xwmc819,遗传距离分别为38.1、30.7、22.9、15.6、10.0、6.9、3.5和2.8 cM。应用SSR标记、中国春及缺四体将Yr93444定位于2AL上。系谱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检测表明,该基因是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基因。用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372和Xwmc819检测中梁品种和黄淮麦区主栽品种,发现89%中梁品种含该抗病基因,而86%黄淮麦区主栽品种不含该抗病基因,表明该基因应用潜力很大。 王岭岭 侯冬媛 王文立 周新力 宋建荣 井金学关键词:抗条锈性 分子标记 小麦品种中梁21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与SSR标记定位 被引量:5 2011年 用7个我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评价中梁21的苗期条锈抗性,结果表明该品种对我国优势流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性。采用CYR30小种对中梁21与铭贤169杂交的F1、BC1、F2及F3代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作图,发现中梁21对CYR30的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zhong21。该基因与位于小麦5AL染色体上的10个SSR位点Xgwm186、Xbarc165、Xwmc795、Xbarc40、Xgwm156、Xgwm617、Xwmc415、Xbarc151、Xwmc338和Xgwm666连锁,其中最近的侧翼位点为Xgwm186和Xbarc165,其遗传距离分别是7.5cM和2.7cM。系谱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来自Ciemenp。与已定位于5A染色体上的抗条锈病基因的比较表明,Yrzhong21可能是一个抗条锈病的新基因。用标记Xgwm186和Xbarc165检测中梁系列品种,其中仅17%扩增到与中梁21相同的位点,表明该基因在抗条锈病育种中可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马东方 王海鸽 唐明双 袁喜丽 白耀博 周新力 宋建荣 井金学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抗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