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粤
- 作品数:18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低射线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低射线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安全性与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维组(29例)和三维组(36例)。二维组在常规X线照射下采用普通二维方法行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低射线的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SVT类型、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二维组中有1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术中发生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两组患者的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组的X线曝光时间及曝光量少于二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低射线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医生和患者的放射性损伤。
- 黄伟鹏林锐周浩粤陈扬波邝鸿生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 曲美他嗪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析曲美他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n=26)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n=2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曲美他嗪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08%(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氧饱和度(SPO_2)、6 min步行试验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
- 周浩粤陈瑞涛林锐黄伟鹏江泽锐陈扬波
- 关键词:曲美他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
- 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构建心脏房室间电传导新通道的初步探索
- 研究目的及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之外的另一类干细胞,...
- 周浩粤
- 关键词:细胞移植CX43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心脏电生理学
- 文献传递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被引量:5
- 2010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因素刺激后,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同时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移植后可改善心功能或修复受损的心脏起搏传导系统。而缝隙连接蛋白43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变化,及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Percoll非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诱导组加入5-氮胞苷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检验细胞诱导前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d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两组细胞爬片上,免疫荧光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的情况。划痕试验设立正常组、诱导组以及添加甘草次酸的阻滞剂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细胞间隙连接的功能变化。结果与结论:正常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呈弱表达,5-氮胞苷诱导2,4周后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增强(P<0.001),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依赖性增强(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后,诱导组缝隙连接蛋白43明显呈线状表达在两个相邻细胞的接触面。与诱导4周时比较,阻滞剂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明显受到抑制(P<0.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自发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在移植后早期能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从而有利于移植后心肌电传导,并发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
- 周浩粤邱汉婴卢炯斌李学东
-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435-氮胞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后在房室传导阻滞模型中的治疗探索
- 2011年
- 目的:观察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在房室传导阻滞(AVB)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兔BMSCs,用5-氮胞苷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在构建AVB模型后第10d实验组于房室结区移植自体心肌样细胞;对照组于房室结区注入培养液。2周后观察实验动物体表心电图,对比移植前后兔AVB的改善情况;冰冻切片观察移植区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实验组中AVB(-)组的HR、P-P、P-R和R-R间期与AVB(+)组及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AVB(+)比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区细胞能很好存活。结论:兔自体BMSCs经体外扩增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后对AVB有治疗作用。
- 卢炯斌邱汉婴周浩粤詹俊钦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心脏电传导通路的潜能
- 2014年
-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到心脏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一个研究方向,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针对心脏传导系统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治疗心脏传导阻滞方面疾病的潜能。方法:获取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5-氮胞苷诱导为心肌样细胞。1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胸手术后,将左心耳左心室前壁进行缝合(实验组8只,对照组6只)。术后1个月将实验组兔经5-氮胞苷诱导4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DAPI标记后,开胸直视下注射入左心室前壁-左心耳左心室缝合瘢痕区-左心耳;对照组予以培养基替代细胞。细胞移植后1个月再次开胸暴露心脏,在左心耳、左室前壁分别插入电极,进行心脏房室旁道的电生理检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在左心房左心室缝合瘢痕区形成房室旁道。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到兔左心耳左心室缝合区后,实验组有2只兔子在行电生理刺激时心电图提示有房室旁道形成。移植后心脏冰冻切片在荧光显镜下能观察到移植的细胞在左心室和缝合区存活,而对照组则未有上述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x43并与心肌细胞形成间隙连接的特点结合在细胞移植组中形成房室旁道的心脏电生理检测表现,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能够用于治疗心脏传导系统阻滞相关疾病的可能。
- 周浩粤卢炯斌邱汉婴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心脏电生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房室旁路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对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选取60例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56.6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不良反应率为23.33%,观察组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更好,安全性高,建议临床使用。
- 黄伟鹏周浩粤陈扬波林锐邝鸿生
-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小剂量安全性
-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心脏电传导通路的初步探索
- 目的: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是否具有治疗心脏传导阻滞方面疾病的潜能方法:依前研究方法获取BMSC并利用5-氮胞苷(5-aza)诱导为心肌样细胞.兔子开胸手术后,将左心耳左心室前壁进行缝合(实验组8只,对照组6...
- 周浩粤卢炯彬邱汉婴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心内科收入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76例开展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静息心率、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房扩张指数、左房被动射血分数、左房主动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静息心率、血清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LAAPD、LASID、LAVmax、LAVmin、LAVpre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左心功能指标,有利于防控并发症的发生。
- 黄伟鹏陈扬波周浩粤曾育航
-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静息心率心功能并发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心肌再生的研究进展
- 2010年
- 心肌受损后,心肌细胞一般无法再生,可导致起搏、传导、或心肌舒缩功能受损。目前,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人,利用干细胞移植对受损心肌进行再生性治疗成为最有潜力治疗手段。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SCs)获取相对容易,不涉及道德伦理学及法律问题,在体外培养容易大量扩增而仍然保留“于细胞”特性,而成为修复损伤心肌的最佳种子细胞。本文将就目前MSCs对心肌再生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周浩粤邱汉婴
-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