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国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57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同位素
  • 3篇银矿
  • 3篇银矿床
  • 3篇流体
  • 3篇金矿
  • 3篇矿床
  • 3篇成矿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体
  • 2篇东秦岭
  • 2篇资源依赖
  • 2篇流体成矿
  • 2篇流体成矿作用
  • 2篇CMF模式
  • 2篇成矿流体
  • 2篇成矿作用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新元古界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10篇唐国军
  • 5篇陈衍景
  • 4篇祁进平
  • 2篇赖勇
  • 1篇李强之
  • 1篇任康绪
  • 1篇丁俊英
  • 1篇林治家
  • 1篇宋要武
  • 1篇倪培
  • 1篇张静
  • 1篇陈从喜
  • 1篇黄宝玲
  • 1篇李晶

传媒

  • 4篇矿物岩石
  • 3篇岩石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变化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对有机碳同位素示踪环境变化的原理、研究对象、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认识到C—H键比C—O键有利于富集12C,从而导致生物或有机碳δ13C为极低的负值,使有机碳与无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碳同位素差异。光合作用类型的不同使植物分为C3,C4和CAM3种类群,并导致不同类群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组成,C3植物δ13C=-20‰~-32‰,平均-28‰,而C4植物δ13C=-9‰~-17‰,平均-14‰。气候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光合作用的类型和强度,使不同环境的植物类群特征不同,不仅造成植物组合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而且导致不同食性的动物牙齿等化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甚至相应的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因此生物链及其衍生物的碳同位素研究也就成为反演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气候环境的有效手段。被作为研究对象的地质记录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有机类主要包括树轮等植物化石、牙齿等动物化石、煤等陆相沉积有机质、海相沉积有机质、土壤(前者的衍生物),这些研究对象分别适合于目的不同的环境研究,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进而发现有机碳同位素在研究重大生物灭绝事件、C4植物起源、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地外生命存在与否、矿产资源形成时的有机质作用等问题上将有重要作为。
唐国军陈衍景
关键词:有机碳同位素示踪古环境分馏作用
资源依赖视角下民间组织行动策略研究
唐国军
栾川群和官道口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熊耳山矿集区关系研究
根据熊耳地体典型矿床成矿系统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陈衍景等(2003)提出熊耳地体脉状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并非源自熊耳地体的太华群、熊耳群或燕山期花岗岩类,而主要来自熊耳地体南侧的中晚元古代地层(栾川群和官道口群)的向北陆...
唐国军
关键词:同位素地球化学CMF模式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被引量:34
2006年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_(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_(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_(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_(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_(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_(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_(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_(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_(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_(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_(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_(Sr-130)值。
祁进平赖勇任康绪唐国军
关键词:锶同位素小秦岭金矿田太华群
资源依赖视角下民间组织行动策略研究——以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的成长过程为例
本文的研究对象——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经历了从学生社团(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到非公募基金会的转变过程。研究它的成长过程,旨在探讨当今中国民间组织的生存发展境遇。  这个民间公益组织在演变过程中,通过选择与不同组织的...
唐国军
关键词:民间组织资源依赖信任机制
熊耳地体南侧中晚元古代地层碳氧同位素组成:CMF模式的证据被引量:23
2005年
前人运用 CMF 模式(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推断熊耳地体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其南侧中晚元古代地层(官道口群和栾川群)的陆内俯冲变质脱水作用,并推测该套地层富放射成因铅和锶,δ^(13)C 和δ^(18)O 值较高。为检验该推论和 CMF 模式正确与否,作者对该套地层开展了研究,本文报道了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13件岩石样品δ^(18)O 值变化于9.1‰~16.7‰,平均13.3‰;4件δ^(13)C_(CaCO_3)值为-2.8‰~0.8‰,平均-0.9‰,计算表明,该套地层在320~373℃(熊耳地体多数矿床早阶段成矿温度范围)变质脱水所形成流体的δ^(18)O值为2.6‰~14.6‰,与推测结果一致,覆盖了熊耳地体已有早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值(5.1‰~12.6‰),计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变质流体的δ^(13)C_(CO_2)随介于-0.7‰~4‰,也与熊耳地体成矿流体的δ^(13)C_(CO_2)值(-2.1‰~4‰,成矿早阶段一般δ^(13)C_(CO_2)>0)一致。如此以来,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前人的推论和 CMF 模式的科学性与实用性,CMF 模式可以用于指导熊耳地体或类似构造环境的矿床勘查和地质研究。
祁进平张静唐国军
关键词:同位素CMF模式
古元古代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2.3Ga环境突变研究的进展被引量:11
2004年
 2.33Ga~2.06Ga的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级大陆裂解效应、地外撞击事件等多种可能,但均需进一步确定。δ13Ccarb正向漂移现象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发现,2.3Ga前后多方面的截然变化将被揭示,更多示踪手段将被运用于研究2.3Ga事件。
唐国军陈衍景黄宝玲陈从喜
关键词:古元古代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放射成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赋存于东秦岭熊耳地体熊耳群陆相火山岩中的上宫金矿,是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物质长期被认为来自结晶基底太华超群(所谓原生矿源层)、盖层熊耳群(所谓衍生矿源层)或燕山期花岗岩,或者下伏地壳或地幔。但是,这些观点与放射成因同位素研究结果相矛盾,因此可以认为成矿物质侧向来源于熊耳地体以南的管道口群栾川群沉积地层,后者沿马超营断裂向北陆内俯冲到熊耳地体之下,通过变质脱水导致上宫金矿成矿流体系统的发育和矿床形成。此外,成矿早阶段石英40Ar/39Ar年龄为222.8Ma±24.9Ma;成矿早、中、晚阶段矿物或岩石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42Ma±10Ma,165Ma±7Ma和113Ma±6Ma,表明成矿发生在250Ma~100Ma之间,同步于华北与扬子板块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
陈衍景唐国军Franco PIRA JNO祁进平林治家
关键词:金矿成矿流体成矿作用
东秦岭上宫金矿流体成矿作用:矿物学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通过对上宫金矿矿物学资料的研究,确定其成矿过程具有3阶段演化特征。早阶段以粗粒乳白色石英脉为标志,矿物破碎、变形明显,金和杂质成分含量低,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下静岩压力的变质流体。中阶段发育细粒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自然元素组合,呈微细网脉浸染于共轭节理或裂隙,没有遭受变形,金和杂质成分含量高,自然金与其他矿物属共沉淀关系,由变质流体沸腾导致,而流体沸腾则由造山过程的地壳快速隆升剥蚀引起。晚阶段发育具梳状构造的石英-碳酸盐网脉,含金性较低,由静水压力的大气降水热液在伸展构造背景下贯入张性裂隙形成。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造山型金矿一致,成矿过程同步于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属于典型的断控脉状造山型金矿,成因适合于CMF模式。
李晶陈衍景李强之唐国军
关键词:金矿矿物学成矿作用东秦岭
河南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被引量:67
2007年
河南栾川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界栾川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围岩蚀变和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 黄铁矿组合(Ⅰ阶段)、黄铁矿-闪锌矿组合(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Ⅲ阶段)和碳酸盐(Ⅳ阶段)为标志。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含 CH_4的碳水体系,盐度为0.22~13.8 wt% NaCl eqv.。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20℃~340℃(Ⅰ)、370℃~280℃(Ⅱ)、320℃~260℃(Ⅲ)和<260℃(Ⅳ)。Ⅰ、Ⅱ阶段的流体盐度低于8 wt% NaCl eqv.,Ⅲ阶段增高至13.8 wt%NaCl eqv.,甚至偶见子晶。Ⅰ、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分为两组,即180~200MPa 和70~80MPa,代表着深约8km 的静水与静岩压力系统的共存或交替;Ⅲ阶段只有70~80MPa 一组压力,指示开放环境注入的静水压力体系。Ⅰ、Ⅱ阶段静岩与静水压力系统的交替现象完全吻合于断层阀模式,含 CH_4的 CO_2-H_O 流体的脉动沸腾消耗了流体成矿系统热能,并使盐度不断增高、成矿。该认识可被Ⅱ阶段广泛存在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证明,也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矿石组构的规律演化相一致。以上表明,冷水北沟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转变期的造山型 Pb-Zn-Ag 矿床实例,成矿机理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型(即 CMF 模式)所解释。
祁进平陈衍景倪培赖勇丁俊英宋要武唐国军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秦岭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