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迭代重建技术256层冠状动脉CTA实验研究与中医辨证的关系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256层冠状动脉CTA与冠心病中医症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录的8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中医诊断的不同症候分类并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包括:钙化积分、斑块数量。结果:中医不同症候之间的总钙化积分和总斑块数经SNK检验结果表明有显著性差异;中医不同症候之间的钙化程度经Fisher检验结果表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血瘀与痰浊的冠心病患者与总钙化积分、总斑块数及钙化程度表现出相关性;寒凝的冠心病患者与总斑块数表现出相关性。结论:迭代重建技术256层冠状动脉CTA的部分检测指标与冠心病中医症候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二者可联合用于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 刘晓明刘晓坤张琦刘长青韩全乐于佳新孙建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中医症候
-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行PCI并且根据术后24 h^30 d是否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压、Hcy、LDL、HDL、HbA1c、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后16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对照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术前的hs-CRP水平分别为(3.7±1.2)mg/L、(4.1±1.4)mg/L和(4.1±1.1)m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对照组与患者术后hs-CRP水平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且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后hs-CRP水平升高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王金艳张庆华刘晓坤于洁孙建华于佳欣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心绞痛血栓形成
- 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86例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急诊PCI治疗组(45例,观察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41例,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24h、1周、1个月及3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急诊PCI组与静脉溶栓治疗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63.4±5.8)ml/m2比(67.3±6.4)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30.5±3.4)ml/m2比(34.6±4.0)ml/m2]和左心室射血分数[(0.53±0.04)%比(0.5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PCI治疗可明显抑制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
- 闫华孙建华李莉刘晓坤田美荣赵碧琼
- 关键词:血管形成术心脏传导阻滞心室复建
- 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分为缺血后适应组(n=54)及非缺血后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小时、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射血(LVEF)分数。结果缺血后适应组与非缺血后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LVEF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63.5±6.5)ml/m2vs(67.2±6.3)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30.3±3.6)ml/m2vs(34.3±4.1)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0.53±0.02)%vs(0.5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 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孙建华张庆华耿学斌姜玉茹尚小明
-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室重构
-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4例,分为缺血预适应组(n=53)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51),分别于入院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缺血预适应组与非缺血预适应组于术后1个月及3个月左心室容积均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62.3±5.4)mL/m2,(66.4±5.6)mL/m2,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分别为(30.1±3.2)mL/m2,(33.9±5.7)mL/m2,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3±0.05)%,(0.5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左心室重构。
- 闫华孙建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
- 关键词:心肌梗死缺血预适应心室重构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 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容姜玉茹尚小明张庆华耿学斌马燚孙建华
- 该研究通过在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设置缺血后适应方式,观察后适应可明显抑制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可使AMI患者PCI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明显缩小,射血分数明显升高,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及住院期间病死...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脉内支架